明朝女子留下一首诗,揭秘明朝皇帝的一个恶习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历经十余年苦战,终于击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推翻了元朝的腐朽不堪的统治,开国称帝,建立大明朝。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屠戮功臣行动,朱元璋死后不久,他儿子朱棣和建文帝,为了争夺皇位,又打了一场长达四年的内战。因此,明朝初期的很长一个时期内,国内局势一直波澜起伏。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个爱折腾的皇帝死后,明朝内部矛盾逐步理顺,治国大业也才一步步走上正轨。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明朝国力鼎盛,财政充裕,武备强大,进入全盛时期,百姓们渴盼已久的太平盛世终于到来。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时期,也因此被后世称为“仁宣之治”。

image.png

  明宣宗朱瞻基虽然是一位有为之君,但却享年不永。1435年,登基刚满十年的明宣宗就身患重病,御医百般调治无效,最终一命呜呼。就在明宣宗死去的当年,他的后宫之中有一位年方20岁的妃嫔,名叫郭爱,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格式与常见的律诗、绝句不同,而是采用一种非常古典的诗歌题材“楚辞”写成的,显示了这位女子极为出众的才华。

image.png

  全诗内容如下:“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者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从内容上看,这分明是一首绝命诗,大概意思是说:人生命运与寿命自有定数,不必计较。人活着时就像一场美梦,死了才算梦醒。我所哀伤的,是要比父母亲先走一步,心中因为不能尽孝而倍感伤心。心中凄凉之情难以自控,就用这首诗悼念自己。

  《明史》记载,这首诗的作者郭爱,生于1415年,卒于1435年,死时年方20周岁。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女子,为何要写这样一首悲凉的绝命诗?原来,这首诗揭露了明朝皇帝祖传的一个野蛮恶习,年轻的郭爱正是被这种恶习害死的。

  早在殷商和周朝,皇帝贵族们的丧葬习俗中就实行过“人殉”,把人当成帝王将相的陪葬品。由于这种制度过于野蛮黑暗,不得人心,自秦汉以后,这种制度逐渐被历代皇帝废止,很少付诸实施。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不知犯了哪根筋,大概是出于对皇权的不舍与留恋,和对死亡的无比畏惧,居然又恢复了这种令人不忍直视的“人殉制度”,《万历野获编》记载,朱元璋死后,一次由四十个妃嫔为他陪葬。

  朱元璋此举从此成为明朝祖传的定制,每个皇帝死时都会比葫芦画瓢。明成祖朱棣死时,一次用十六个妃嫔陪葬。号称圣主明君的明仁宗,死后用5名妃嫔陪葬。明宣宗死时,一次用10名妃嫔陪葬,其中就有那位郭爱。当时的郭爱,进宫不足20天,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却被勒令自尽,陪葬明宣宗。

  一个正当妙龄的青春女子,美好人生刚刚拉开帷幕,却成为明朝皇帝这个野蛮恶习的牺牲品,被迫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且她还不能有任何反抗。古代帝制社会的黑暗腐朽,由此可见一斑。郭爱的遭遇引起人们的深刻同情,这首诗也因此流传后世。万幸的是,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有感于人殉的残酷,下旨彻底终止这项制度,否则不知还会有多少人受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