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何迟迟不敢称帝?他是出于哪些考虑?
2021-01-20 16:49:50 武圣人 张飞 刘备 关羽

  孙权称帝时间尚为晚矣,通过东吴的起家发展、家大业大,再到最终的灰飞烟灭,其实并不能证明什么问题。众所周知,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孙权于公元226年称帝,但不知大家发现出这么一个“似显而非显”的现象没有:虽然孙权称帝时间较晚,但是孙权却间接熬死了曹丕和刘备,成为了三国当中最后一个稳稳当当存在于世的政权(蜀汉于公元263年为魏国所灭,而吴国却于公元280年为西晋所灭)。

image.png

  其实在我看来,东吴不论怎么说都是魏、蜀、吴三国鼎立以来最后的笑者、赢家。曹魏政权虽然独大于当时,但是自曹丕驾崩之后,魏国其实就已经是名存实亡的“伪魏”政权了,因为当时的魏国已经被司马家族所垄断。再看刘皇叔的蜀国,昔日蜀相诸葛亮存世之时,蜀国倒还可以勉强独当一面,但是自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之后,蜀国在后主刘禅以及杨仪姜维等“臭皮匠”的拥护之下,也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只有孙权、孙皓治理下的吴国才算上是实至名归、笑到最后的一个政权。吴主孙权一生励精图治、为人精明,想必他之所以没那么早与曹丕、刘备并肩称帝,定然有其隐情所在!

  其一:江东不稳,魏蜀对峙

  当时孙权之所以没有选择称帝江东,大致可以从内部隐患和外部矛盾来分析。公元200年年孙策英年早逝,与此同时,年纪尚小的孙权便代替兄长孙策继任了江东吴主的地位。孙权执政在位期间,相比于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治理江东的方面可以说是“独当一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秀表现。在孙权的英明治理下,东吴在20年相对安稳的环境下便有了一个很快的发展。即便当时东吴坐拥二州半的天下,但是与雄踞北方的曹魏、独守西川的蜀汉相比起来,东吴似乎还是略微逊色了一些。

image.png

  另外,当时的魏国有司马懿坐阵,蜀国亦有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坐拥,东吴貌似没有什么谋士能够与司马懿、诸葛亮相提并论、一争高下吧?如果孙权冒然称帝,那么很有可能便会同时遭遇强魏和蜀汉的合击并进,腹背受敌之下的东吴必然承受不住魏、蜀双方的猛烈进攻。

  其二:称帝无名,善于隐忍

  不知道大家可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曹丕称帝是父亲曹操一生为其奠基下来的,曹丕称帝是必然的。伴随着曹丕的称帝,刘备也就一定会紧随其后,因为刘皇叔一直以来都是以“北伐曹魏、匡扶汉室”作为举兵宗旨的。基于这种称帝意图,那么孙权又该意欲何为,难道要以称帝江东讨伐曹贼,还是以称帝之名助攻蜀汉呢?故孙权没有称帝之名!

  另一方面,孙权是一位极为善于隐忍的帝王,也许他并没有称帝的勃勃野心。孙权当时所在乎的,只是如何能够顺利地让江东延续下去,而不是同魏国、蜀国一样,如何互相“黑吃黑”地兼并下去。事实证明,孙权晚些称帝是正确的,他的吴国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屹立在了西晋初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