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优秀文学家曹植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1-01-25 16:21:39 韩龙 轲比能 秦朗 陈泰 陆抗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植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赋、文皆有杰作,特别是他的诗歌作品,被钟嵘、谢灵运等名家大加赞赏。

  1 曹植的生平及思想

  曹植是我国魏晋时期的名士。他得以有“名”,不仅仅因为他出身高贵,曾几度成为皇位继承者的最大威胁,历史上岂能无名?更重要的是,曹植自身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所作诗歌文章,无不令人赞赏,身上颇带着些“魏晋风流”,真正称得上是“名士”。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植出生于东武阳。这时正值天下动乱之际,曹操征伐四方,势力逐渐强大。建安年间,少年曹植随曹操四处出征,政治抱负初显。

image.png

  同时,年仅十余岁的曹植“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魏志·陈思王植传》),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凭借着出众的才华,曹植的身边聚集了丁仪、杨脩等文学之士。

  这时候,曹操很器重曹植,“几为太子者数矣”(《魏志·陈思王植传》)。但是,曹植能够成为yi

  后来因醉酒抗命、私闯禁令,曹植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爱,最终在与曹丕的政治斗争中失败。

  随着曹丕的即位,曹植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边的亲信好友相继受到迫害,自己遭受诬蔑治罪而被贬,多次迁徙,颠沛流离。

  面对沉痛的打击,怀有文人敏感细腻之心的曹植痛苦不堪,忧思难解,常常述诸笔端,聊表心迹,写下了众多悲苦之作。

  曹叡即位后,稍稍缓和了曹植的困窘处境,但对待自己这个叔叔,曹叡还是心存疑虑,不委以职权。

  此时的曹植已经年过三十六,深感岁已暮,却抱负未展,功业未建,内心惆怅不已,最终抱憾而亡,仅活到41岁。

  总的来看,曹植的前半生衣食无忧,意气风发,除了目睹社会战乱的伤悯以及与好友分别的感伤,几乎没什么忧思。

  而他的后半生屡遭迫害,四处漂泊,处处不得志而郁郁寡欢,最终怀忧而死。

  纵观曹植的一生,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最大,可以说贯穿他的一生。“仁”的思想使他为人忠正谦和,儒家倡导的“积极入世”精神使他无论在任何处境下都不忘忧国忧民,希望建功立业,匡时济世。

  随着曹丕政权的建立,残酷的现实给了他一次次沉重的打击。郁郁不得志下,道教神仙思想逐渐影响着曹植,这主要表现在曹植创作的一系列“游仙诗”中。

  现实苦闷无法排解,转而求仙问道,远游解忧。同时,曹植也接受佛教的熏染,“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也。”

  这一时期,曹植“精意著作”(《魏略》),许多作品带有佛道思想的影响。这是在极度的现实压迫下给心灵寻找些许栖息吧。

  2 曹植诗歌的“忧”类型

  无论是安逸的前半生,还是悲苦的后半生,拥有文人敏感心灵的曹植常常感受到“忧”,诗歌中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或忧离别之苦,或忧身世之悲,或忧国危民苦,或忧生命之短暂,凡此种种,萦绕笔端。

  2.1 人生短暂之忧

  建安时期,正值乱世之际,战争不断,人民死伤无数。再加上自然灾害和瘟疫的爆发,加剧了人们对于生命短暂的忧虑。

  曹植身处这个时代,随父出征的亲身经历让他对战乱伤亡的社会现实有更直接的体会,因此,他的诗歌中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忧叹。

  如《浮萍篇》:“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箜篌引》:“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等,都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易逝的忧思。这种“忧生之嗟”构成了“建安风骨”的内涵。

image.png

  2.2 亲友离别之忧

  “念我平生亲,气结不能言。”与亲人、朋友的分离更容易勾起曹植的离愁别绪。《离友》诗二首道出了曹植与乡人夏侯威分离的不舍、郁悒之情。《杂诗》云:“离思故难任”,书写对远在万里的“之子”的思念。曹植的《朔风》、《七哀》、《应诏》等大都如此用意。

  除了想念在世亲友,还有对逝去亲友的悼念,曹植在《鞞舞歌(灵芝篇)》中缅怀亡父:“呜呼我皇考!”至于《赠白马王彪》篇,则写于任城王不幸身亡之后,诗中追悼亡兄:“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同时挂念即将分别的白马王:“亲爱在离居”,忧深情远。此外,《野田黄雀行》写下了诗人的朋友遇难而自己却无力救助的无奈之忧。

  2.3 失意飘零之忧

  失去曹操信任后的曹植,在政治上再也无立足之地。曹丕即位之后,更是加强了对他的迫害。

  这一时期,曹植创作了大量的“弃妇诗”,借弃妇这一形象表现自己身世飘零的忧思。如《美女篇》以美女体态之美喻自己才华之盛,服饰之美喻自己品德之高,如此才高德盛之人,却“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曹植借美女遭遇比况自身处境,虽言“归咎于媒荐之人,其实为君所忌不得亲用,盖不敢斥言也”(《选诗补注》卷二)。此类言己不见用之忧的诗如《杂诗》(南国有佳人)等无不如此。

  曹植一直不得君见的原因除了君主本身心怀疑虑外,加之小人的挑拨与诋毁,便万万不得用了。

  曹植在《当墙欲高行》中针对当时的政治谣言进行申辩:“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愦愦俗间,不辨伪真”。

  《赠白马王彪》诗中痛斥谗言惑主的小人:“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对于君主轻信小人之言而疏远自己的行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自曹丕登位后,曹植便一再贬官,多次迁徙,生活漂泊凄惨,内心的忧怨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吁嗟篇》)是他生活遭际的真实写照。他的《杂诗》(悠悠远行客)等都是写自己迁徙无常、贫困生活之忧。

  2.4 国危民苦之忧

  曹植有着一颗悲悯之心,早年的从征生活及晚年的迁徙生活使他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因此,关心人民疾苦,忧患国家危难,构成了其诗歌之“忧”的一个方面。

  《赠丁仪》中写道:“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暗示朝政积弊已久,导致百姓生活贫困的现象。此外,曹植将视角投射到可怜女性身上,为妇人代言。

  他的《弃妇篇》写了一位无子被弃的妇人的哀怨生活,“盖讽刘勳藉无子出妻而作”。尽管不被重用,但曹植一直心系国家,对国家的危难表示深深的担忧:“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曹植诗《丹霞蔽日行》、《杂诗》(仆夫早严驾)等盖皆从国忧有感而作。

  3 总结

  曹植一生的曲折经历及其思想,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亲友离别、生命易逝、失意飘零、国危民苦总能触动曹植的忧思,写下了这些 “情兼雅怨”的诗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