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学士什么 最辉煌的时代还是在清朝时期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大学士,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学士”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中,最初是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周礼·春官·乐师》中载:“帅学士而歌《彻》。”郑玄注:“学士,国子也。”孔颖达注:“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魏晋以后,“学士”才逐渐成为一种官职,指的是朝廷中掌管典礼、编撰等诸事的官吏,也即是靠字而为国家效力的一种文官,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文秘。北齐时,国家开始设置“文林馆学士”,北周设置“麟趾殿学士”,工作职责都是著述之类。南朝梁时设“抄撰学士”,隋朝时设“东宫学士”,依然掌管文学撰述。

image.png

  唐朝初年,朝廷设立修文馆,委任18名大臣兼任学士,“讨论文典”,史称“十八学士”。后来又设立“弘文馆学士”,以文切入,共襄国事。这时的“学士”就不单单是掌管文学撰述了,而变成了“文学侍臣”,虽然也掌管国家的经籍图书,但因为他们经常活动在皇宫大内,所以就成为皇帝身边的秘书、参谋和顾问。

  到了宋代,继续设立大学士一职,只是这时昭文馆大学士、集贤殿大学士的职务和工作,由当朝宰相分兼,“大学士”明升暗降。后来,朝廷又根据工作分工,分设“观文殿大学士”、“贤政殿大学士”,他们一面研究典籍,一面参与国政,所以时人称之为“内相”——宫廷内的宰相。宋仁宗时期,大学士就曾入阁参政,且颇有建树,史载“多所扶正,海内清平”。

image.png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废丞相,而将大学士擢为朝廷“总顾问”,所以从明朝初期到中期,朝廷内部一度委任大学士(后改为翰林学士)为内阁长官,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令,批签奏章,品阶为正五品。别看翰林学士级别不高,但却握有实权,他们是朝廷内的实际宰相——学士行使宰相之权。“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永乐大典》的主纂解缙便做过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他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务,“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可以说是权力了得。

  “大学士”一职最辉煌的时代是清朝,官阶升到了正一品,与太师、太傅、太保平起平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文官的最高职位。到了乾隆皇帝时期,大学士一职更加细化,分划出“三殿”、“三阁”之制。三殿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为体仁阁、文渊阁、东阁。每一大学士分别加有“殿阁”之衔,如“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清朝有名的贪官和珅就曾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汉官当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曾做过“三殿”、“三阁”大学士。

image.png

  清朝时,大学士的办公地点均设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所以大学士又被称为“中堂”。清朝有名的“罗锅宰相”刘墉,便是“东阁大学士”。到了雍正皇帝时代,朝廷设立了军机处,指派了军机大臣,所以大学士的职权便被军机大臣取代了。此后,大学士一职逐渐有名无实,沦为一种空衔。

  到了近代,学士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授予的一种学位名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