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他当初为什么没有重视儒家?

  对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评价秦始皇的时候,有一个避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在这个提问里提到的“焚书坑儒”。既然这个提问提到了“焚书坑儒”,那就很有必要再进行解释一下。

  对“焚书坑儒”熟悉的朋友,可以略过这段文字,直接看下面秦始皇是否看到了儒家的弊端。

image.png

  在《古文尚书》的序里有这么一段话:“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这段记载就出现了“坑儒”一词,并且也是把“焚书”和“坑儒”放在了一起,并称为“焚书坑儒”。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早的记载。

  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这个《古文尚书》其实是东晋人假冒汉代人孔安国的伪作。

  既然《古文尚书》是东晋时期的伪作,那么个人认为,这段记载在没有其它确切的史料进行佐证,那么至少也应该是存疑。

  在东晋之前的史书里面,记载秦始皇最详尽的非《史记》莫属。而在《史记》当中,只有“焚书”却并没有“坑儒”。

  “焚书”不是秦始皇头脑一热的决定,而是李斯提出来的一个施政方案,秦始皇只不过是最后拍板同意施行。

  李斯提出“焚书”的时间,是在给秦始皇庆祝寿诞的时候。

  当时周青臣等人在寿宴上一个劲儿地称赞秦始皇,在寿宴上说点儿恭维老寿星的话儿,原本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秦始皇当时也感到挺高兴的。

  但是淳于越却有点儿不合时宜地站了出来,指责周青臣他们对秦始皇阿谀奉承,说他们这些人都不是忠臣,并且又扯出了分封这个问题。

  在之前王绾和李斯就分封还是郡县有过一次辩论,那次是在探讨国事的时候。这次淳于越却是在秦始皇的寿宴上,就很有点儿不合时宜。

  淳于越在寿宴上脱口就说了句“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在寿宴上说“不长久”,就有丧门人的意味了。

image.png

  这也就是秦始皇,换成是其他暴君,淳于越不被下狱杀头,也会被乱棍给打了出去。秦始皇却是依然让他们开始进行辩论。

  最后辩论的结果还是李斯获胜,然后李斯就提出了“焚书”这个计划: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这个建议,有没有夹杂着寿宴被淳于越搅黄后的情绪在内,这个不得而知。按照常人的心理情绪来分析,恐怕会有这个因素在内吧。

  秦始皇坑儒这件事儿,当时也并不全是儒生,而是“诸生”。也就是各家的弟子门生都有。

  事情的起因是侯生卢生等方士,因为他们给秦始皇炼制长生药快要败露了,所以他们在散布谣言之后就逃跑了。

  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秦始皇因此让御史来处理此事,诸生们互相揭发举报,一下子就引出了四百六十多个人。最后就把这些人全都给阬了。

  秦始皇为了警示后人,就对此事进行了全程报道,所以这件事儿就尽人皆知。当时所说的“儒”,泛指包括术士在内的读书人,并不是单纯指后来的儒家。随着后来儒家地位的提升,演变成了儒生也是在情理之中。

  从这两件事来看,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跟儒家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弊端并没有多少关系。

  那么秦始皇能否意识到,儒家对社会的发展最终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个人认为秦始皇还看不到儒家后来的发展。

  秦始皇在用人方面,其实还是用的秦国的那一套。

image.png

  有些人只会耍嘴皮子,咱们现在称之为嘴把式;有些人只会默默地做事,咱们现在称之为傻把式;有些人则是既能做事又能耍嘴皮子,咱们现在称之为好把式。

  秦国从商鞅变法以来,历代君主最喜欢的就是傻把式,只要低着头默默地能做成事就行。

  最讨厌的人就是那种嘴把式,自己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却什么事也做不成。自己虽然做不成什么事,却总是在背后对做事的人说三道四

  秦始皇原本并不讨厌儒生,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也开始用了大量的儒生。只是当时那些儒生自己不争气而已。

  儒家最擅长的就是礼仪,秦始皇让儒生们负责泰山封禅的大典。结果儒生们自己就吵了起来,封禅大典举行的时候到了,他们还没有拿出一个方案来。

  最后秦始皇只好放弃这帮子儒生,用自己的方式举行了封山大典。儒生们自己无法完成封禅,却又对秦始皇的封禅开始指指点点。

  秦始皇给儒生们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秦始皇让儒生们做点儿事,却什么事儿也做不成;别人做成了事,却又说别人这不对那不好。

  这种人恐怕谁都讨厌吧,这就不能全怪秦始皇了。

  儒家后来能够走上前台,也是因为后来出了几个能够做事的人。

  刘邦刚刚登基称帝,那一帮子功臣们是一点规矩也没有。这让刘邦感到格外头疼。叔孙通就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朝堂礼仪的演练,就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以上几点来看,秦始皇当初没有重用儒家,也就是按照能否成事来进行考察而已。要说到秦始皇能够看到以后上千年的发展趋势,恐怕秦始皇还没有那么深远的眼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