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信和吕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每当我们听到或者看到这些经典的语句,总会想到一个人,他一度被人们称之为战神,与战国时期的白起等人齐名,只是可惜最后结局实在是悲惨,他就是汉朝时期的开国功臣韩信。
关于韩信的死,千百年以来,人们都是众说纷纭的,甚至韩信到底是刘邦想要杀他安排吕后所为,还是吕后自己想要杀掉韩信,背后原因都是扑朔迷离。也许我们单纯从事件表面来看,确实难以搞清楚真相,所以我打算深入事件核心,从韩信与刘邦、吕后之间的那些事情慢慢说起。
没出名前的韩信
韩信从小就喜欢研读兵书,对各种兵法的钻研可以说十分深刻认真,但是韩信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对眼前的很多琐事完全不拘小节,或者换一句话来说就是生活有些无法自理,恰似很多天才一样。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导致韩信在年少的时候,要么就是被人看不起遭受胯下之辱,要么就是靠着一个洗衣大娘每天给他送饭维持生命,或者韩信直接就赖在亭长妻子那里吃闲饭,反正不管别人怎么说,韩信始终就是不愿意放下自己身段去做那些凡人做的琐事。
在韩信的眼里,他生来就应该是带兵打仗的天才,并且还必须要当大将军,才对得起自己的才华,要不然明显就是看不起自己。也是这种想法,导致后来韩信在追随项羽的过程中,一直感觉自己得不到重用。
说实在的,当时项羽部下人才实在太多,不管是龙且还是英布等人,都是很不错的人才,项羽一时间注意不到年轻的韩信,也是完全正常的,再加上项羽本身就是数一数二的大将军,对战争的自信远远超过刘邦。
韩信在项羽那里没有多久,便觉得项羽不够重用自己,于是投靠了刘邦,刘邦这个人的最大优点就是懂得利用人才,可是就他本身而言,不管是军事谋略还是战场表现,都是远远不及韩信的。
当韩信成为刘邦麾下一员后,实际上也没有迅速得到刘邦重用,而是在萧何那里沉寂了一些时间,韩信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就是天下最厉害的大将军,只有自己才是天下最会打仗的天才。
要是放在和平年代,诸如韩信这种人肯定是活不下去的,可是在战争年代就完全不一样了。韩信靠着自己一直以来不愿意放下的自信心和天生的那种优越感,当然还有韩信多年研究兵书所学到的能力,逐渐得到萧何的重视,萧何后来与韩信畅聊一番,并且在背地里仔细观察韩信,发现韩信确实是一个人才。
当时刘邦麾下最缺的就是韩信这种人才,因为刘邦当时在和项羽的战争中,总是处于失败状态,刘邦急需改变一下这样的现状,不管韩信是真才实学还是坑蒙拐骗,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愿意让其去尝试一下。
刘邦果然重用了韩信,韩信也果然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在得到重用之后,韩信不断给刘邦出谋划策,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初期作战计划,刘邦就是靠着这个作战计划,成功夺取关中地区,后来韩信继续提出“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战略方针,为刘邦后来的霸业奠定基础。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关系
在韩信初步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刘邦更加信任并且重用韩信,不过韩信的野心似乎并不仅仅是当一个大将军那么简单。在刘邦与项羽于荥阳相持的时候,韩信率领将士在北方战场取得诸多胜利,可谓是所向披靡,最终韩信带领大军占领了代国,将代国彻底搞定。
代国搞定之后,韩信乘胜追击,继续背水一战,活捉赵王,大军压制燕国,逼迫燕国投降,眼看最初制定的计划就要取得成功,刘邦这个背后的大老板,突然对韩信有些害怕起来,因为韩信实在太厉害,超出了自己预期,刘邦不得不对其有所防备。
刘邦当时正在和项羽相持,不过他抓紧机会,趁着韩信不注意,自己就突然深夜来访韩信军营,韩信猝不及防,就被刘邦夺了兵权,任命他为相国,重新整合赵国的降军,大家一起攻打齐国。
在攻打齐国的过程中,韩信连续两次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奇袭没有防备的齐国军队,第二次是利用水战优势击败项羽部下龙且的20万大军,在这场战争中,韩信最终斩首龙且,成功占领齐国。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项羽的兵力已经大大受损,刘邦军队不断增加,韩信率领的军队更是迅速膨胀,几乎和项羽、刘邦的军队相差不多,再加上韩信占领了齐国,可以说此时他们三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此时韩信的手下建议韩信自立为王,与其余两人三足鼎立,可是韩信没有自立为王,而是请求刘邦封自己为代理齐王,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刘邦封自己为代理齐王,大有威胁刘邦的意思,刘邦心中一万个不愿意。
可是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刘邦在张良等人的建议下,还是憋住了自己的小情绪,选择直接封韩信为齐王而不是代理齐王。韩信得到齐王封号之后,当然十分开心,同时对刘邦也更加信任和忠心了。不过刘邦可不是这样想的,在刘邦心里,韩信就已经有了趁火打劫威胁自己的行为,今后刘邦必然会对韩信有所怀疑,不敢继续信任韩信了。
韩信春风得意,实现了自己当齐王的理想,刘邦心有不满,但是迫于现实不得不安抚韩信。要是仅仅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还不至于那么糟糕,可是到了后来最为关键的垓下之战前,刘邦在固陵被项羽击败,突然之间变得十分被动。
危急关头,刘邦只能要求韩信和彭越去支援自己,可是韩信与彭越迟迟不愿意出兵,刘邦没有办法将大片土地分封给他们,两人才来支援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四面楚歌之后,项羽彻底绝望,落荒而逃,在乌江边自刎而死,一代霸王就此别过。
刘邦此时算是取得楚汉争霸的最终胜利了,天下大势,已经十分清晰,刘邦建立新王朝已经是指日可待,韩信这个战神的利用价值慢慢变得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
刘邦真的想杀韩信么?
正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韩信帮助刘邦不断取得胜利,等到项羽被除掉之后,刘邦已经彻底掌握天下大势,此时刘邦早已没有之前那么需要韩信这种人才了,这个时候要是韩信选择急流勇退,那刘邦必然不计前嫌,让其得以善终。
可问题是韩信不仅不选择急流勇退以明哲保身,还要说出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刘邦带兵最多十万的话语,让刘邦对韩信的所有忍耐彻底爆发,刘邦明白必须对韩信采取一些措施,要不然自己这个老板的皇权将会受到影响。
刘邦对韩信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解除韩信的齐王之位,将其封为楚王,虽然同样都是王,但是齐王带领的那些士兵是当年跟随韩信出生入死的,而楚王带领的士兵则完全是由刘邦掌握的,换言之刘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巧妙剥夺了韩信的兵权,让韩信无兵可用。
当然了,刘邦仅仅如此对待韩信,还是有些不放心的,因为韩信的很多行为举止,丝毫没有改变的意思,还是像以前一样居功自傲、我行我素,因此在韩信成为楚王一年之后,刘邦又以出游云梦泽的名义诱捕了韩信,将他带到长安,从楚王降为淮阴侯,理由就是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但是究竟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无迹可寻。
刘邦就是通过两次对韩信的贬职,来达到警示韩信的目的,要是韩信懂得明哲保身,这个时候一定也明白刘邦的意思了。再加上当时诸如英布、彭越等人都已经被刘邦收拾,韩信就更应该有些自知之明。
可能天才的情商总是有所限制的,韩信拥有超高的智商,就注定其情商不够,所以他始终不明白刘邦的意思,要是按照其余那些功臣的待遇来看,像韩信这样屡次被刘邦针对,可能早就命丧黄泉了,刘邦没有杀掉韩信,想必就是刘邦觉得韩信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要不是犯了太过于严重的事情,刘邦就不会杀掉韩信,也舍不得杀掉韩信,毕竟不管怎么说,自己的大半个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
从刘邦的两次行动来看,真实情况下刘邦并不想杀害韩信,而韩信就算是功高盖主,实际上也没有造反的想法,而是一直比较忠诚于刘邦的,要是韩信想要造反,在齐国的时候就已经造反了,何必等到刘邦已经成为皇帝呢?
吕后为何杀掉韩信
既然刘邦不想杀掉韩信,那么为何吕后还要违背刘邦的意愿,在刘邦外出的时候突然就把韩信杀掉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比较值得深思了,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一番。
当时刘邦外出作战,吕后说韩信有谋反之罪,于是就联合萧何,利用韩信对萧何的信任将韩信诱骗到宫中,在韩信刚刚抵达之后,就迅速被吕后事先安排的一群宫女用袋子把韩信装起来,最终吊在城门上用竹竿捅死。
当时韩信问萧何与吕后为何要杀自己,吕后说韩信谋反,是刘邦要杀韩信,韩信觉得不可能,还要求面见刘邦,可是吕后坚决不同意,就直接把韩信给杀了。从这些简单的记载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出来吕后心中一定是有鬼的。
要是吕后心中没有鬼,那么根本就不会非要杀死韩信,而是完全可以等到刘邦回来再做定夺,可是吕后迫不及待杀掉韩信,说明她此时此刻是必须要韩信死的,简直就是刻不容缓,那么为何吕后就这么着急让韩信死呢?
我们可以结合吕后在刘邦晚年的一些举动来进行分析,在刘邦打算废除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的时候,吕后就彻底崩溃了,寻求张良等人的帮助请出商山四皓辅助刘盈,以此消除刘邦废太子的想法。
刘邦迫不得已,只能选择放弃自己的想法,继续让刘盈当太子,在刘邦后期,吕后经过前期的一些政治沉淀,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就连刘邦都害怕三分,我们可以从刘邦去世之前命令陈平和周勃去杀吕后的妹婿樊哙一事来看,就足以说明刘邦已经比较畏惧吕后,为了对付吕后,只能先从樊哙下手。
对于吕后而言,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刘盈皇位坐稳,一方面需要铲除戚夫人母子,所以就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另外一方面需要铲除忠诚于刘邦,对自己势力有严重影响的人物,比如韩信就是最主要的一个。
韩信在刘邦团队的核心成员当中,算是最年轻的一个,当时刘邦等人都已经五六十岁,韩信才仅仅三十多岁,这种人就连刘邦都有些拿捏不住,要是留下来的话,以后吕后或者刘盈肯定是无法拿捏的,所以吕后必须趁着刘邦在世,借助刘邦之手,来顺利铲除韩信,以绝后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信之死,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吕后的野心,吕后早就想清楚了自己以后的道路,而韩信又是这条夺权道路上最大的阻碍,所以吕后必须将韩信以最快速度除掉,趁着刘邦在世,韩信不敢造次,要是刘邦去世之后,想要铲除韩信,恐怕就不太可能了。
结语
在皇权面前,很多人最终都成为了牺牲品,韩信年轻有为,在古代历史上,绝对是少有的军事天才,他用尽全力帮助刘邦夺得天下,奈何最后自己还是败在了别人的争权夺利之中。要是韩信在齐国的时候选择三足鼎立,也许历史就会改写,只是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后期的皇帝大都昏庸,同时再加上宦官乱政,国家是一年不如一年,曾经的大唐盛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辽和张飞,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辽和张飞肯详情
历史上的丁谓是什么出身?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详情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详情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袁枚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提起袁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平定嫪毐叛乱的主要功臣是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详情
岳钟琪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这个身份,使得他在清朝做官就很尴尬了。感兴趣的读者详情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梁元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详情
“后历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指的是唐朝的郭太后,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马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羽张飞多详情
古代女性没有现如今这么高的地位,因此往往不得不依附于男性,即使贵为皇后,也要详情
战乱时期的将领,几乎人人都是背负着无数的人命,但是李牧却明白,杀敌的目的是为详情
李渊在没起兵造反之前,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强大的社会资源,即使不造反,也能够详情
武则天之后,还有很多女性想要效仿她称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平公主了,她也曾经详情
在历史上,无数的名将用一场场经典或悲壮的战争留下了自己的姓名,战乱年代尤其如详情
我们现如今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明朝时期修建的,通过修建长城来抵御北方外族入侵,详情
刑罚是对触犯法律之人的一种惩戒,同时也能对未触犯法律的人加以威慑,古时候的法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飞家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关羽后详情
偌大的清朝,竟容不下金圣叹的一张嘴,实在是可怜可笑可悲。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详情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仗责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明详情
你真的了解明朝官员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如果说朱元璋是详情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朱元详情
清朝平定西北,大致要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消灭噶尔丹。 康熙时详情
说到大非川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详情
清朝能够入主中原,清太祖努尔哈赤有着最大的功劳,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在详情
说到定军山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详情
说到宁平城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详情
说到炎黄阪泉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鄱阳湖大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该说,鄱阳详情
说到东兴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详情
说到西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详情
说到牧野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详情
说到怛罗斯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详情
慈禧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罪魁祸首,因此后世对她大都没有什么好评价,很多野史中详情
对司马昭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起详情
你知道和珅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和珅的仕途顺的让人详情
说到清朝的驸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详情
唐宪宗在位十五年,尽管有许多可以称颂的地方,但是,他还是没有实现中兴唐室的愿详情
对刘伯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起中国详情
对杨玉环和安禄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对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都知道详情
同治皇帝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同治皇帝是清朝的第八位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建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语有云:“详情
对同治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那个详情
大家都知道公主是皇帝的掌上明珠,在唐朝时期,武则天与唐高宗唯一活到成年的女儿详情
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人民生活富足,轻摇赋税,国富民强,这与李详情
我们都知道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但是当时这段爱情并不被世人所看好,甚至迎详情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正史承认的女性皇帝,虽然她到了66岁时才正式登上皇详情
“武官骑马,文官坐轿”是南宋以后才出现的,而在唐朝,从皇帝到宰相再到文人学士详情
李世民为夺皇位而诛杀太子、齐王,却为何放过了唐高祖李渊?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详情
对安禄山和史思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详情
其实,杨国忠原本和安禄山的关系不错,因为杨贵妃和安禄山本来就是母子关系,大家详情
杨贵妃为什么会被称做杏花神?其中有什么渊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详情
藩镇不得不说对于晚唐来说是个巨大的隐患。本来大唐维护国防以及边疆安全采取的是详情
武则天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早逝,被追封为皇帝,次子李贤因为能力太强,被武则详情
话说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于是详情
话说他姊妹复进园来,吃过饭,大家散出,都无别话。 且说刘姥姥带着板儿,先来详情
话说王夫人因见贾母那日在大观园不过着了些风寒,不是什么大病,请医生吃了两剂药详情
话说众人看演《荆钗记》,宝玉和姐妹一处坐着。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详情
话说凤姐儿正抚恤平儿,忽见众姊妹进来,忙让坐了,平儿斟上茶来。凤姐儿笑道:“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王熙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阅读《详情
话说林黛玉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去,暂且无话。如今且说凤姐儿因见邢夫人叫他详情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红楼梦中贾府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详情
话说王夫人听见邢夫人来了,连忙迎了出去。邢夫人犹不知贾母已知鸳鸯之事,正还要详情
且说薛蟠听见如此说了,气方渐平。三五日后,疼痛虽愈,伤痕未平,只装病在家,愧详情
话说香菱见众人正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一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