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为何会被杀?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古往今来,和谐相处的君主与臣子寥寥无几,假设臣子功高盖主,威胁到了君主的地位和皇权,那么极有可能会被主上铲除,身首异处。尤其是跟随极其多疑的君王,大臣们必须更加谨言慎行,才能保住一命。

image.png

  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极其多疑谨慎的人。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权谋家,朱元璋身边跟随着一群非常有能力的大臣,他们跟随着朱元璋从无到有,浴血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同甘共苦,最终打下江山,建立明朝。

  这些开国功臣功不可没,可朱元璋还是担心自己的皇位会坐不稳,他害怕部下黄袍加身,将自己推翻。因此在朱元璋称帝后,他借着一次又一次的谋反之名,将他手下大部分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

  而笔者今天介绍的主角,正是朱元璋手下的开国功臣之一,他就是“开国六公”排列第一的李善长。李善长作为明朝中枢左丞相,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有多信任李善长呢?他是明朝三十四位开国功臣中,第一位获得丹书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的臣子,丹书铁券可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明史·李善长传》记载李善长:“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客观评价李善长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他跟随着朱元璋建功立业,见证了明朝的建立,对于这位年长自己二十余岁的老臣子,朱元璋是满心敬佩与感谢。

image.png

  朱元璋甚至还将李善长比作汉代的萧何,在明朝政权逐渐稳定下,朝堂之上,李善长有了自己的一股势力——淮西官僚集团。而此时的朱元璋,将明朝认为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威胁着明朝的千秋霸业。

  可此时的李善长在朝堂之上一家独大,朱元璋也曾经明里暗里的提示李善长,希望他的手不要伸得太长。而李善长最终权衡一二,决定告老还乡。他认为自己位高权重,朱元璋是不可能放自己回故乡的。可朱元璋偏偏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赏赐给他大面积的土地。

  李善长每天在故乡耕地种田,这种生活对于曾经在官场上厮杀的他来说,是无聊透顶的。于是李善长接连向朱元璋发出奏疏,希望自己能回到朝堂。此时的朱元璋性格分外多疑,他不禁怀疑李善长是否准备着要谋反。

  朱元璋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李善长,远离朝堂,远离权力中心,可是李善长却仿佛没有听到,义无反顾的和同乡胡惟庸结盟。随着胡惟庸权利逐渐膨胀,朱元璋最终下定决心除掉他,通过审查,胡惟庸属实谋反。

  朱元璋大刀阔斧地扩大了胡惟庸案件,受到影响的朝堂官员多达数万人,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

  而此时的77岁的李善长家中也发生了一件事情,他因年老约束不了部下,曾想建造府宅,于是向自己曾经的战友汤和借用了三百名士兵。

image.png

  汤和便悄悄告诉他所听到的事,京城有百姓受株连而被发配到边疆,李善长有一亲戚就在当中,他被家人嘱托,多次向太祖求情,这个亲戚被人收买,又诬陷李善长与胡惟庸有来往,于是最终太祖相信,便铁了心的要除掉李善长这个隐藏的威胁。

  最终朱元璋就通过一件小事,将李善长作为胡惟庸谋反的同盟,将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口如数诛杀。

  帝王之心,无人能知,曾经的李善长被朱元璋比作汉代的萧何,如今的他却被冤屈全家致死。

  如果李善长能够早点开始安安分分的养老,或许能够得以善终,但他没有。

  如果他愿意平凡的归于田园,那么是否有可能逃过一劫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