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前,为何要说是契丹入侵?

  大家好,说起陈桥兵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荣驾崩,留下了尚且年幼的儿子柴宗训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妻子,一时间政局晃荡,形成了主少国疑的局面。到了第二年,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消息一出,当时主政的符太后茫然不知所措,宰相范质在深思后,急忙派遣出当时担任着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御敌,而在之后,便发生了我们所熟知的著名兵变夺权事件“陈桥兵变”,赵匡胤醉酒后在全军将士们的拥护下黄袍加身,成功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

image.png

  而这一场兵变事件能够进行得如此顺利,有一个环节可以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就是在陈桥兵变前的那个关于契丹和北汉要联合入侵攻周的情报,而关于这个情报的真实性,也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般来说,敌军来犯的消息都是非常严谨的,但是,这一次的消息来源却根本找不到出处,因此,各史料在记载关于这一次敌军犯境的消息时都以“风传”记录之。之后,人们又将这个情报和陈桥兵变联系在了一起,猜测是赵匡胤伪造了这一份情报,那么,在整个陈桥兵变事件中,赵匡胤伪造情报之事究竟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陈桥兵变发生的经过,从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初四兵变结束,整个过程只用了4天。正月初一那一天,举国都在欢庆新年,幼主柴宗训也在接受着百官的新年朝贺,就在这时,一份来自边关的紧急军情打破了这一片祥和,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的消息在后周朝廷传开,紧急之下,朝廷根本来不及辨认情报的真假,在宰相范质等大臣的简单商计后,立马做出了决策,派遣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

image.png

  就这样,正月初三时,赵匡胤便正式率领大军出城,在一路向北行进的途中,一位名叫苗训的道士盯着太阳的方向观察着什么,之后突然说道:“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而且相互争辉。”也在暗示着一国二君,将有新的天子出现,此时,在东京城内也掀起了一波传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这些传得沸沸扬扬的谣言可谓是为赵匡胤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做好了铺垫。

  当晚,赵匡胤统军驻扎在了距离开封城二十多公里的陈桥驿,扎堆的将士们无不在讨论此次后周面临的危机,赵匡胤的亲信们便借机引起了议论:“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顿时,军中大噪,诸将们知道兵变一事要么别说,一旦说了,就算不做,之后也别想好过了,更何况,如今后周局势严峻,拥赵匡胤为帝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就这样,将士们的兵变情绪被煽动起来,赵匡胤的亲信们见时机成熟,便率领诸将一起来到赵匡胤帐内,行跪礼,齐呼万岁,并将之前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装作喝醉才刚清醒过来的赵匡胤身上,而赵匡胤故作为难一番后便接受了众人请求,被拥立为皇帝。

  之后的事情更是顺利,陈桥兵变的将士们轻而易举地控制住了都城开封,正月初四,赵匡胤带领着原是要北上的军队又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京师,夺取了后周政权,而所谓的抵御契丹和北汉南下大军之事,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局。

image.png

  看完陈桥兵变的整个过程后,我们也会发现,这个假情报触发了整个兵变事件的开始,同时也让赵匡胤之后的行动有了绝对的底气,更是他能成功篡位的重要因素。首先,赵匡胤虽是军中的一把手,但始终有韩通牵制着他,韩通掌握着禁军绝对的调兵权,而这正是赵匡胤没有的。这一次编造的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的消息成功让赵匡胤拥有了调动军队的权力,拥有了绝对兵力的他无疑拿捏住了整个后周的命脉,在控制住京师以及各个地方的藩镇之后,又领兵回到开封,此时的赵匡胤夺取皇位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虽然陈桥兵变的最终目的是篡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场兵变在烽烟四起、兵祸连结的五代十国,乃至历史上的几乎都伴随着冲突、伤亡的兵变夺权事件中,无疑是一场和平夺权的典范,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取得了成功,除了强大的兵权和实力之外,更加让我们看到的是赵匡胤绝佳的谋划水平和政治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