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为什么没有跟着晁盖,而效忠宋江呢?

  水浒公孙胜是个有名的人物,论排兵布阵不弱于吴用,而且对人一贯忠诚,看朋友入木三分。想当年为了十万担生辰纲不义之财,不惜长途跋涉,前来投奔晁盖

  晁盖不过是小小的保正,也就是现在的村长,为何能让公孙胜千里来投。要知道公孙胜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而且当时河北玉麒麟卢俊义名扬天下,山东及时雨宋江四海知名,小旋风柴进皇族之后,这几个人都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人物,公孙胜不去请他们,专门去请晁天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门道。江湖以为,公孙胜大郎是知人识人的,他知道晁盖和其他人物不同,能够担当重任。

image.png

  其一,晁盖地位低贱。干这样危险的事情,弄不好,失掉脑袋的,卢俊义不愿意做,家大业大不在乎几个钱;宋江不能做,身为郓城小押司,日子过得很惬意;柴进不屑做,自己有的是黄金白银。而晁盖地位低,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人选。

  其二,晁盖很讲义气。晁盖这个人义薄云天,在当时很有名气。卢俊义武功超群,家资深厚,自然看不起下层受苦的人民大众;宋江做事有点假,虚虚伪伪的,看不出本来面目;柴大官人门楼有点高,自然有些高攀不起。

  其三,晁盖有领导魄力。晁盖是一村之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掌管着一方的平安,自然了解老百姓的疾苦,知道如何下手,而且久居乡间,自然耳染目睹很多事情。

  其四,晁盖武艺精通。晁盖这个人有一把子力气,不像宋江只知道阴阴阳阳的算计人,也不像卢俊义武功太好,对别人看不上,更不像柴大官人看人分三六九等

  其五,晁盖粗通文墨。晁盖是个不大识字的人,和吴用等人相比,自然不太懂得有点叽里拐弯的事情,可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越是草莽英雄,越能成就大事。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领袖,多数都是不通文墨的莽汉。

  其六,晁盖手下聚集了一批人物。尽管是乡村小干部,可也是一呼百诺,晁盖在当地很有威望。三阮弟兄、吴用等人对于晁天王也都是赞不绝口的。

  所以,尽管晁盖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官,可是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就是因为晁盖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爱打抱不平,且又胸怀大志,痛恨不平的世道,才引得众多好汉如众星捧月般前来相投,也正是如此,当晁天王归天以后,当年嫉恶如仇的公孙胜才归隐田园不去逢迎宋江之流。这说明公孙先生的确不是一般的人物,而是晁天王的真正知音。

image.png

  公孙胜为什么离开宋江?

  在大聚义、排名分座次之后,尤其是打方腊,108将落得个死伤惨重的结局,素为人所不喜,而且方腊也是英雄,很多人都不希望看到方腊被灭。这也是梁山在之前都没有将领折损,打方腊却折兵损将的原因之一,当然,将领伤亡的原因还与两个人的离去有关,一个是神医安道全,还有一个是入云龙公孙胜。安道全是被皇帝留下来的,成了御医,皇帝的话不能不听,这个好说。公孙胜呢,他是在打方腊前主动向宋江辞行的,这又是为何呢?

  有人说很简单啊,因为他是道士,看透了功名利禄,人间繁芜,所以主动离去,隐于尘世,深山参道。真的是这样吗?(注:文章基于120回合本水浒传)第14回中,生辰纲事件前,公孙胜是知道消息的,于是来找晁盖商量,但一直被庄客拦着,公孙胜无奈,只能动手打人,才见到晁盖。

  如果公孙胜真是个看破红尘的道士,会为十万贯生辰纲而主动找晁盖吗?会不惜打人也要把消息送给晁盖甚至还参与进去吗?很明显不可能,那公孙胜为何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到这场造反行动中呢?依小编看来,公孙胜是个有理想的人,早年他探听生辰纲的消息和路线,就下定决心告诉晁盖,待拿下这这十万贯钱财,便作为起义的家底,轰轰烈烈闹革命,这是他最开始的想法。那时候他仰慕托塔天王晁盖的为人,本以为能跟着晁盖一起,保驾护航,完成理想,但上了梁山之后他才发现错了,晁盖并非贤主,吴用更是险恶小人。

  待到宋江上山,对公孙胜来说,情况就更糟糕了,宋江不仅在慢慢架空晁盖,而且为了拉人上山,不择手段。为了拉秦明上山,祸害百姓;为了逼朱仝上山,令李逵斧劈4岁小衙内……还有,宋江所谓的九天玄女授三卷天书、天降火球石碣出,这些东西,骗别人或许还行,骗公孙胜,那不可能。

image.png

  最重要的是,宋江的理想是招安,这跟公孙胜的理想完全不一致,而且梁山虽说后来壮大了,但也是良莠不齐,龙蛇混杂。所以无奈公孙胜找个借口——安顿老母,下山了。当初打劫生辰纲的时候,也是把头别在裤腰带上的,能不安顿好老母?何况他早就说过“家中有田产山庄”,如此之家,岂会无人照顾?所以这不过是他离开的借口罢了。这是他第一次离去,如果不是后来梁山遇难,他是不会回去的。

  面对戴宗的几次邀请和梁山的危急关头,公孙胜顾及旧友情分,第二次上山,师父罗真人的话值得玩味。罗真人道:“一清既脱火坑学炼长生,何得再慕此境?”如果说这里的火坑是泛指人间的话,恐怕之前他也不会让公孙胜下山做事了,所以火坑指的就是梁山。临去之时,罗真人说了八个字“逢幽而止,遇汴而还”。意思是打到幽州就停止,到了汴梁就可以回来了。

  征方腊前,公孙胜真的再次离去了,宋江当时的反应是“不敢翻悔”,按理说,公孙胜走了,宋江顶多是不敢挽留,为何是不敢悔呢?悔的是什么?是约定。

  说明公孙胜第二次上山的时候,已经不属于梁山,他只是罗真人暂时借给宋江用的,两人之间有个约定,时候一到,宋江自然不敢毁约!至于罗真人为何早期肯让公孙胜下山,后期又不肯了?那自然是公孙胜的意思了。从早期的一腔热血。满怀壮志,到后期无奈而走,公孙胜也许是梁山最郁闷的人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