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能力远高于汉武帝 汉武帝的名声为何比汉宣帝还高
2021-03-28 11:45:15 赵充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宣帝汉武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武帝错就错在一个“独尊”!好好地一个思想大解放,百家争鸣的儒墨道法,被一个独尊剿灭了!而且断章取义,只用了一部分对统治有利的部分,贻害千年!于右任评价汉武帝刘彻:绝大经纶绝大才,罪功非在悔轮台,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

  我认为武帝不如宣帝牛逼。论仁义:武帝刻薄寡恩,宣帝知恩图报;论情,武帝见异思迁,宣帝故剑情深;论政治作风,武帝霸道,宣帝坚韧内敛;论政绩,武帝穷兵黩武搞得国家千疮百孔,宣帝实现了中兴;论武功,武帝打了那么多年匈奴最终还是没有解决匈奴问题,宣帝彻底解决了。我不知道武帝强在哪里?可能是强在霸道,难道国人就喜欢被征服的感觉?武帝除了前期任卫霍二将,与匈奴作战有全胜,后期李广利等都是负多胜少,宣帝时,匈奴完全归化了汉廷。

image.png

  汉宣帝、光武帝,都表现太过于完美,甚至没有什么值得后人争议的举动,也就缺少谈资,两位明君手下也没有什么比较牛叉的闪闪发亮的人物,这点太可惜了,特别是汉宣帝,两汉的名将都完美地绕开了他。

  为什么不说汉宣帝的英明成就了汉武帝的伟大。如果没有汉宣帝,汉朝可能传承不了那么多年。武帝重创了匈奴,但是宣帝解决了匈奴问题。如果没有宣帝,匈奴经过几十年会缓过气。重新成为大汉的心头之患甚至会像大清一样灭掉汉朝统治汉族人。所以因为宣帝,武帝才更伟大,因为武帝,宣帝才能显得如此英明。

  汉武帝有故事,自带传奇。文治武功两相比较,武功最刺激,细节会被一代一代人传诵,就如美国总统,在位仅10年,地发动一下战争,否则治理得再好也没多少谈资,很容易被普通人遗忘。人们为什么喜欢战争呢?与人们,尤其是中国人渴望建功立业,渴望青史留名,以改变自己平庸的一生有关。

image.png

  宣帝比武帝难做多了,武帝是顺势而为,汉到那个时间点必然爆发,而武帝在位内政处理的并不好,给后代留个烂摊子,只是对外加分,宣帝有权臣长期掣肘,亲政接手的局面是暗流涌动千疮百孔,民生凋敝,而外部环境呢,匈奴又缓过来了。

  中华民族的精神在谁身上体现出来?汉武帝最能代表!举两个例子,一是汉武帝说过,寇可往,吾亦可往!第二个例子是汉武帝对当年吕后受辱一直耿耿于怀!最后励精图治,成功复仇!这些都融入中国人骨髓里!你看看印度,人家英国殖民了它,他还感恩戴德!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拓进取对外大规模扩张的时代,涌现出了太多英雄事迹: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主父偃推恩令飞将军李广……再加上汉武帝本人也会搞事情,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等,都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其说中国人记住了汉武帝,不如说是中国人无比怀念写个意气风发的时代。

image.png

  汉武帝更加坚决。功绩的创造还有天命的因素,汉宣帝时天命不错。而汉武帝可是将大汉威名彻底创出去的一代帝王,更加坚决果敢。刘邦以来,直到汉武帝,对于匈奴是怕的,但是敢于打出去,需要莫大的勇气。而汉宣帝正是在汉武帝建立起来的这种自信上才能更加从容的处理对外关系。因为大汉已经有了底蕴,有了对匈奴的心理优势,已经不害怕了。这种情况想要理解可以参考晚清,甲午战争之前,大清对于日本是有心理优势的,不会去想打不过日本。而马关条约一签,举国震惊,对于日本的心理优势没了,换句话说,民族自豪感没了,信心没了,国家底蕴废了,国民精气神崩了。所以汉武帝的功绩不能简单看文治武功,他给国家、民族、人民带来的底气、自信、自豪、底蕴是无法衡量的。

image.png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同样的问题,有人就说东汉窦宪功勋可追迈卫青、霍去病,可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就做一件事也必然超迈古今――在匈奴人越来越强盛时,主动出击,彻底打断了匈奴人的发展进程,这是自战国时期匈奴人崛起强势崛起塞上草原,中原王朝第一次深入草原,掘了匈奴人的根!后来两汉王朝的功业都是建立在北方威胁消除的基础上的。

  武功不可能高于武帝刘彻,是武帝对匈奴的持续打击才奠定了汉对匈奴的优势地位,即使宣帝时对匈奴的战争有更多战绩,但权重是要低于武帝时的战争。开创者/奠基者肯定重于后来者!

  无论文治还是武功,汉宣都不能与汉武比,汉宣历史定位是明君,汉武帝是一代雄主,不在一个等级上。以文治来讲,汉武改正朔,易服色,办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礼仪和行为规范,太史公称其虽史书何以加焉,战功就更不用说了,汉武识人,善用人,出了一大批历史名臣,数量之多,纵观古今,无人能及,汉宣差得远了。

image.png

  汉武帝直接打出了汉人的自信和自豪感,以现代为例,当年朝鲜战争国内多少人饿肚子,可这一战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包括后面的原子弹,那真是勒紧裤腰带搞出来,搞出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马上上了十个档次,才有了现在的安全稳定,经济发展,汉武帝对应的就是毛主席,宣帝对应小平同志,都是伟人。

  武帝把对手从强于自己打到远逊于自己,扭转了局面,从害怕到主动出击,让整个民族恢复了自信。宣帝只是在他的基础上扩大战果,他面对的敌人早就不能构成直接威胁了,那时候的对手只能在边疆骚扰,不能打到京城附近了,这难道不是汉武帝的功劳?

  资治通鉴对秦皇汉武,隋炀帝,唐太宗,都是差评。对于开疆拓土,司马君重点说经济损失,绝口不提政治意义。对于对外战争,把其描述成花费巨大,没有价值的鸡肋,这是资治通鉴。一旦把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新旧唐书对比,精神居然迥异。 那么资治通鉴的价值在哪?资治通鉴寄托了司马光他的一套历史观政治观。五代以来,流传兵强马壮者得天下。自秦始皇以来,皇帝与天子,代表两种不同意义,一般人以为一个意思,实际上是不同意义的。

image.png

  皇帝,是职业性,丞相治理百官,皇帝管理丞相。注重实用性,现实主义。 天子,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皇帝,与大一统文化向心力相辅相成,是道德观念精神价值,更具有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追求。 司马光资治通鉴主抓天子道德观,不讲究皇帝现实观,追求精神意境。有着司马光精神寄托在里面。但是他老人家不对读者表达清楚,他只写了王道天子道德那一半,霸道皇帝现实那一半他没管。他没有对读者说清楚这一点,后果就是把后人带偏了,以为只要道德足够,精神胜利法就行了。资治通鉴是帝王书,是希望帝王修身养性,符合天子道德意境!

  汉武帝最重要的一个历史作用是证明农耕民族是可以战胜游牧民族的,而这之前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都没有这个想法,之后两个民族都有了这个历史经验,将一种不确定状态或者不敢想的事情真实呈现,造就以后农耕民族的守土卫国的必胜信念。

image.png

  秦皇汉武,是任何其他皇帝都比拟不了的,一个是开天辟地,统一了全中国,形成了我华夏一个国家的整体意识,为2000年的来,不管朝代更替,国家都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意识。另一个是给受压迫,侵略的民族带来了自尊,自信,更是带来了强者心态的奠基者,都是打江山的开辟者,可以说是后世的庇佑者。

  汉宣帝文治武功都不错,特别是国库银两前付后有最充足。汉武帝间由于特别是匈奴崛起对汉朝边疆抢夺骚扰侵略长太化已成为汉朝心腹大患,为了解决这个心腹大患汉武帝恒下一条心打,找着匈奴打不管输赢匈奴未灭会重卷而来,改变了前朝防御战术变成进攻战术,这样有被动变主动为彻底挖解匈奴奠定基础。同时垫定汉朝疆土,是前朝所没有那么辽阔疆土贡顾汉朝的政权。同时把国库银两耗一干二净真是穷兵黩武,只到武帝的兵所到之处匈奴兵人们逃跑倒处成了荒凉之地,百姓说伍佰年出了个汉武帝。

image.png

  所谓劳苦功高,文治主要是苦劳,难以短时间看出大功效,难以让人平步青云,武功才是可以夸张特写的功绩,是最快封侯的路径。汉宣帝的武功更多建立在自己文治基础上的影响力,武帝的武功更多是倾全国之力打出来的,对国家影响较大,给了很多人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人们影响深刻,毕竟死人多,升官的多。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匈奴早已经被汉武帝打残,如果不是汉武帝后期国家经济邻近崩溃,无法再支撑战争,恐怕匈奴早就被消灭了。

  汉宣帝所面临的主要敌人除了仅剩半条命匈奴,以及乌孙、康居等,从军事力量上来看,这些国家对西汉本土根本没有任何威胁。”匈奴半残了,汉朝也半残了,以半残对半残,难度等同全胜对全胜,何况周边还有些没有半残的国家,汉宣帝面临的形式一点不比汉武帝好。能够迅速从半残到复兴,这就是汉宣帝的能力,汉武帝肯定做不到。个人感觉就是汉武帝把更大的精力理想都放在彻底铲除匈奴的威胁上面。而汉宣帝则更注重整个国家军事和民生的平衡,而且特别懂得底层平民的生活状况和需要,这跟他小时候的底层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