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孙子兵法分析,朱元璋为什么能成大事?
2021-04-04 11:33:07 达定妃 刘健 刘宗敏 冯胜 刘大夏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时期,很多的时候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发生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占领敌国的领地和资源。那么如何在战争中做到取胜就是一个很关键的一点了,那么如何在没开战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能不能取胜。就要通过一些对地形,辎重,路途远近和敌国诸侯的一个性格来进行分析,只有对这些东西全部的掌握后,就能知道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一个几率了。

image.png

  那么在《孙子兵法》当中的九地篇就有这么一句话:“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这句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凡是那些霸王军队去攻打大国的时候,能使得敌国的军队不能即使的集合起来,且兵威加载敌人的头上,也能够使得敌人的盟国无法策应,且实行超越惯例的奖赏,颁布不同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就能指挥一个人一样。向部下布置任务的时候,不告诉这其中的危害,只说明这其中的利益。还要把将士置于死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限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使军队陷入绝境,才能赢得胜利。

image.png

  在这一点孙子就很好的解释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对敌作战的时候,首先要的就是一个决心,对于一个作战的队伍如果没有必胜的决心,尚存犹豫,则肯定不能胜利,这也是孙子所说的“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因此作战的将士和士兵一定要有必胜的决心,如果没有就要杜绝他们的后患,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心只想赢得胜利。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战争中,一个好的将领一定要洞悉敌人的战略意图,时刻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且仔细分析这一动作的目的。只有了解清楚这些东西了,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部署。

  在元朝末年期间,有很多的农民起义,元朝统治的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了。公元1355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带领着三万红巾军攻占了元军盘踞的牛渚矶,还夺取了大量的粮食,这其中红巾军大部分都是和州人,刚好那时候和州发生了灾难,紧缺粮食,所有很多的人都想着把粮食运回去,不愿意在继续进军了。随后的朱元璋就跟自己的大将徐达常遇春商量道,如果我们现在退回去的话,那就前功尽弃 而且要是下次在取牛渚矶就并非这么简单了。如今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断绝将士的归心,否则,大事难成。

image.png

  徐达和常遇春都觉得有道理,于是朱元璋立刻下令让亲信将士都来到江边,随后就将停靠在江边的千余艘战船的缆绳全部砍断了,放任让其顺江而下,转眼间,这些战船就顺水而去消失在众人的眼中了。随后朱元璋就说道,我们想要建功立业,就不能被一时的安乐所困扰,太平城已经离我们不远了,我们必须攻下太平城把它作为我们的立足之地,随后攻下金陵成就大业。这些将士们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就只能跟随这朱元璋去进攻太平城,。太平城守将鄂勒哲布哈从未遇到过如此不要命的队伍,交战不久即弃城逃走,红巾军夺取了太平城,有了安身之地。此后,朱元璋迅速进军,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在公元1368年推翻了元朝统治,一统天下,建立了明朝

  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此人是非常有远见的,知道现在自己不能为了一时之力,就丢弃以后的大业,也很好地展示出了,孙子兵法中的:“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益去失去以后更大的利益,可能当时自己所拥有的小利益已经能够满足自己当时的需求,但我们要知道一点人的需求是无尽的,只有我们能稳住,且能牺牲这一点小的利益,那么你后续获得的利益远比你现在的利益要大得多。但虽然话说这么说,我们也不能去以偏概全,因为有些时候当利益能够满足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或者自己觉得足够的时候,自己就会慢慢的失去信心或者动力,我们不能去要求每个人都这样,但是至少我们要有这样想法或者概念,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大的伟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