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孙子兵法分析,陆逊是如何迷惑魏军成功逃脱的?
2021-04-04 13:55:05 陆抗 吴太伯 吴王僚 寿梦 诸樊

  说到陆逊,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我们古代的军事上,几乎没过朝代都会发生战争,那么发生战争的时候,怎么做才能在这场战役中取胜就是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了。但这只是一个最终的目标,其实做主要的还是一个将领能否带好自己手底下的士兵打好仗,且能否看清当时战场的一个局势,加以利用和分析,从中做出针对。这样子自己获胜的机会也会大大的增加,胜利只是顺手的事情。

  在《孙子兵法》九变篇当中原文就有说到:“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一个智慧明达的将领,考虑问题一定要把利和害这两点都规划在其中。在考虑不利于自己的条件中,也要考虑到利于自己的条件。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利于因素。只有这样祸患才可以排除,因此要用最令人头痛的事情去使得敌军屈服,用最复杂的事去使得敌军无法应付,用利益为诱饵去使得敌军疲于奔命。

image.png

孙子

  这其中孙子就很好地讲述了一点,作为一个将领一定要能够权衡利害,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分析问题。以至于掌握到明确的情况,从而制定明细的策略。另外,作为一个好的将领,一定要兼顾到利和害个方面的具体情况,作出充分的对比,有利于自己的里面要紧紧的抓住,不利于自己的一面要尽量去避免和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以确保有备无患。如果能做到这种地步的话,就可以多谋制胜,这也是孙子第一篇“庙算”的缘由所在。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五出岐山就开始联合东吴攻打魏国孙权派荆州牧陆逊和大将军诸葛瑾水军向着襄阳进攻,自己则率领这十万大军禁止合肥南边和巢湖口。魏明帝就派出兵迎击这些军队,还射杀了吴军大将孙泰,击溃吴军。诸葛瑾在途中听过孙权退兵了就急忙派出使者建议陆逊退兵。当使者回来后便说,陆逊在和部将下围棋,手底下的士兵们都在两岸忙着种豆种菜,对魏军的逼近毫不在意。

image.png

  诸葛谨对此很不放心就亲自坐船来到了陆逊身边,随后便说,如今主公已经退军了,魏军肯定会全力以赴的来进攻我们。陆逊说,如今魏军占有绝大的优势,我们军出战肯定会败,只能撤退。随后陆逊还说到,你肯定会问我为何现在还不撤兵, 现在这种局面我要是撤兵的话,敌军肯定会杀过来,这种混乱的局面,不是你我能够控制得了的。紧接着又对着诸葛谨说了一条计策,诸葛瑾听后觉得十分有理,随后就回去了。之后的陆逊就命令军队离船上岸,向着襄阳金发,并大肆宣杨:“不恭喜啊襄阳,誓不回兵”。

  魏军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调集了人马准备迎击吴军,其中一些将领对于陆逊是否会进攻就提出来质疑。但魏军的统帅早已经接到了密令,让其安心,做好准备迎战就是了。可陆逊在行进在半路的时候就停下了,随后就向着诸葛谨的水军驻地前去。当达到的时候诸葛瑾早已把撤退的船都准备好了,陆逊的将士一登船就扬帆使返江东了。魏军久等陆逊,都不见陆逊的影子,待发觉上当,挥师急追的时候,陆逊的人马早已平安地撤走了,魏军追到江边。只能望“江”兴叹。

image.png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陆逊在当时是多么稳重,先是跟诸葛瑾商量撤退之计,在利用自己进兵襄阳的时候,放出假消息,让魏军以为陆逊肯定会对自己进兵。自己在行进在一半的时候,就向着诸葛瑾那边撤退了,等到魏军发现自己上当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从这一点就可以体现出,孙子说的“智者之虑,比杂于利害”。一个好的将领在战争中,能够拥有这么稳住的心态,且能想出一个办法保全自己的队伍从容的撤退,是非常值得令人夸奖的了。

  其实这个谋略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能使用出来,最关键的就是在于你碰到自己是被动一方的时候,能不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保全自己。只有达到这样的一个境界,你才能在碰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能够从容地面对,且能够保持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