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访都是十分困难 上访为何还被代代流传下来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上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清四大冤案之一,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也是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两人的冤情牵动着千万观众的心,而杨乃武的姐姐为他洗冤,踏上漫漫进京告御状的道路,最终两人沉冤得雪。

  在这部剧中,告御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件事发生在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可以看到当时想要越级上诉有多么难,可想而知,现在在我国依然保留下来的上访文化,在古代执行力有多么低。

  既然上访在古代这么难以施行,为何会被代代流传下来呢?上访,在每个朝代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变革呢?

image.png

  图片:《杨乃武与小白菜》上公堂剧照

  一、古代上访制度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深知这个道理,特别是一个王朝刚建立的时候,为了稳定百姓,几乎每个皇帝都会颁布一些有益于民生的举措,上访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皇帝日理万机,幅员辽阔,自然无法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管理得当,所以下放给地方官员一定的权力是在所难免的,可是俗话又说山高皇帝远,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的地方官,其实对百姓的克扣最为严重。

  而官官相护,确实让许多有冤屈的百姓无处申告,于是,皇帝就想出了一个“越级上诉”的办法来,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上访”,皇帝一般在京城,想要找皇帝上访,百姓就要千里迢迢赶到京城,因此这种行为也被称为“京控”,在清朝嘉庆皇帝年间,京控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达到巅峰。

image.png

  图片:在皇帝面前告御状剧照

  二、上访的历史演变

  1、尧舜的木牌上访雏形

  尧舜时期就有上访制度的雏形,为了让百姓能够和最高统治者直接沟通,尧舜时期在每个交通要道安装一块木牌,百姓要是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扯不清的事情都可以刻在木牌上,等最高领导人阅读之后再进行分析解决。

  作为最早的上访雏形,在尧舜年间是比较平和的,因为很多百姓更多是为最高权力者提供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建议,很少涉及到贪官污吏的恶劣途径。这种制度因为确实给统治者带来了许多帮助,所以被一直沿用下去。

image.png

  图片:在木牌上刻字剧照

  2、先秦的肺石听辞

  《周礼》当中记载了关于上访的进一步发展形势,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官员也应当要有心有肺,因此在朝门外设立一个部门,在这个部门外挂上一块像心肺的石头,假如百姓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冤屈,可以直接到这个挂着肺石的部分进行陈情。

  因为上访的人并不多,这个部分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抽调的,有时不在位置上,因此后来又增加了“路鼓之制”,就是在肺石旁边多放一个鼓,百姓找不到官员鸣冤的时候,可以敲打这个鼓,用鼓声唤来官员,然后进行申诉。

  可以说,先秦时期的上访制度比较柔和,贴近百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时人们似乎比较淳朴,不会像后来皇帝们口中的“刁民”,动不动就要上诉上访为难一下当朝皇帝。

image.png

  图片:敲鼓鸣冤剧照

  3、汉朝的登闻鼓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了汉朝,这个时期的上访制度也是很亲民的,皇帝在宫门外就直接挂了一面鼓,百姓有什么冤屈可以直接击鼓,汉文帝利用这个登闻鼓确实做了不少好事。

  当时的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行,按照当时的法律应当处以肉刑,本来淳于公已经抓进来准备行刑了,他的小棉袄——缇萦去击打了登闻鼓,请求面见圣上。

  汉文帝抽空会见了缇萦,她并不否认父亲的罪行,只是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父债子还,自愿充公为官府婢,用此来抵消父亲的肉刑。

  汉文帝果然被缇萦的孝心打动,同时也发现肉刑过于残酷,自此废掉了这个刑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缇萦救父”,同时也是百姓越级上访的成功案例。

image.png

  图片:缇萦敲登闻鼓剧照

  4、唐代严厉管控上访者

  汉朝鼓励这种越级上访制度,结果给皇帝带来了许多矛盾,国事日理万机,同时还要抽时间来处理这些家长里短,因此,当唐接过这根接力棒的时候,最先提上整改议程的就是这上访制度。

  唐代的管理层认为,不是不让百姓上访,只是如果每一件事都来打扰皇帝,那么这皇帝当还是不当?于是,唐朝对于上访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不得随意去拦御驾告状,在唐代,如果去拦皇帝的轿子或马车进行告状,首先要打40大板,这是不敬之罪,打完有力气了再来告状。

  同时,唐代对于官员处理百姓上访也有明确规定,不是所有告御状的百姓都会被受理,大部分还是会打回地方,勒令当地官员重新审理,如果这样依然无法解决当事人的问题,才可以进行越级上诉。

  只是,这样的上诉要比以前困难多了,想要告御状得先看身子骨能不能经得起那40大板,要是被打得有去无回,那还是算了。

image.png

  图片:被打板子剧照

  三、明朝《大诰》

  唐朝皇帝如此打压老百姓,朱元璋第一个站出来喊不,这位从草根走出来的布衣皇帝,上任之后特别关注百姓疾苦,自己从民间走来,更知道哪些小官小隶之间的勾结与欺压,于是,朱元璋大力鼓励百姓上访的时候,还制作了一部《大诰》。

  这部书里面非常详尽的讲述了当时发生在明朝的一个真实故事:当时的官员何添观如何欺压百姓,不让他们上访,一路上纠缠不休,最后如何被绳之以法。

  这部《大诰》其实就是要时时刻刻告诫官员们,你们做的事情我都知道,不是我不罚你们,只是时候未到。除此之外,朱元璋居然还允许百姓可以将阻拦自己上访的官员捆了,一起送到京城来惩罚。

image.png

  《大诰》

  这些措施看似保护了百姓的权益,其实是进一步加速了明朝官员内部的腐败和不作为,百姓的权力大起来之后,难免会出现“刁民”,他们利用皇帝给予的权力,恶意诽谤官员,勒索官员,甚至直接罢免官员,官员们敢怒不敢言,任由这些“刁民”为非作歹。

  而这些“刁民”中大部分是当地的小混混,于是他们开始和官员勾结,欺压那些真正需要上访的百姓,渐渐的,朱元璋建立起来的越级上访制度成了摆设,即便皇帝不停的鼓励百姓上访,希望他们能为自己带来当地官员的一些信息,可是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清朝则对明朝的上访制度进行了改革,但同时对于上访人员的条件也多加限制,变成了上访最困难的朝代,才会导致了满清四大冤案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