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罗隐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记得儿时常常从大人们口头上听到“罗隐”的名字,幼稚的童心不由顿生疑窦:岁月的风雨冲淡人们多少宝贵记忆,为什么一个1000多年前的古代人,至今还赢得人们的口碑?随着年岁渐长,对语言文学发生了兴趣,终于在《唐诗纪事》里读到一则关于罗隐的故事:晚唐时期,令狐绹的儿子令狐滈中了进士,罗隐写了首诗祝贺他。
令狐绹对儿子说:“吾不喜汝得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令狐绚在宣宗朝任宰相,长时期执政,是显赫一时的大人物。儿子中进士,当然要算权门盛事。朝廷上下来恭贺的人简直门庭若市,从四面八方飞来的贺诗无疑是满箧盈箱。令狐唯独看重罗隐这一首,并且说,比他儿子中进士还要使他高兴。读者不禁会想,罗隐究竟是何许人?是因为他的诗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高度;还是因为他拥有蜚声朝野,特别吸引眼球的政治光环?
罗隐,字昭谏,新城人。说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辛文房搞颠倒了,人们一致认为,他散文创作的成就比诗还要好。就是这么一位诗文兼擅的大才子,在进士考试中却始终名落孙山。他虽屡败屡战,到头来还是屡战屡败!有人说他“十试而不第”。这其中原因当然是朝政黑暗腐败。进士考试哪里凭什么才华,无非是皇帝说了算!
《唐诗纪事》就有这样的记载,试录如下:昭宗看到罗隐的诗章之后,欲以甲科处之。帝问讥谤之词,对曰:隐有《华清》诗。其事遂寝。那个大臣是谁,计有功没有说。从那大臣的话看:“将相臣僚,岂能免于凌轹。”很可能罗隐在有意或无意间,对这个大臣有过讥讽或嘲笑,因此,他怀恨在心,挟私报复向昭宗进献谗言,说罗隐讥谤过唐明皇李隆基,还举《华清》诗作为例证。
其实,我们就从这首诗看,涉及明皇的也只有两件事:一是“好笙歌”。这就怪了;白居易洋洋洒洒的长诗不算讥谤,罗隐仅“好笙歌”三个字能算讥谤吗?二是“杨妃笑”。大家知道,罗隐不过重复前代诗人流传甚广的诗句,罗隐的初衷无非是用前朝的故事引起后人的警觉罢了,这有什么错?再说,罗隐诗中也说明皇道德胜过尧舜,这明明是歌颂前代帝王,怎么反说是讥谤呢?这不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罗隐这次进士考试的诗章很受昭宗皇帝赏识,昭宗本来“欲以甲科处之”。
按照唐朝科举制度,说不定,罗隐本来就是饮定新科状元哩!可是就凭那大臣的几句谗言,“其事遂寝”,这件事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被否定了。罗隐的政治前途也就这么不明不白、稀里糊涂地被葬送了。试想,罗隐纵然再考一百次,能有中进士的希望吗?在仕进的道路上既然横下了一道铁门槛,为生存计,他只能奔走四方,寄食于节镇幕府。他一直就这么怀才不遇,穷愁潦倒!黄巢起义爆发后,为了避乱,他回到了家乡。直到晚年才投奔镇海节度使钱,好不容易当了个钱塘令这么个小官。
罗隐不但有满腹才华,也素怀时济世之志,他的名字就耐人寻味;他原名“横”。晚唐王朝已是风雨飘摇,他多么希望“横”空出世,“执大柄而定是非”;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哪知他从宣宗朝到僖宗朝,尽管旰食宵衣、含辛茹苦,却始终不能见用于当世。面对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的现实,他只能扼腕叹息:“斯亦天地间不可人也。于是改名为“隐”。
从此,“隐”迹江湖,逃名世俗!也许是大自然在冥冥中的平衡吧,“自古逃名者,至今名岂微”。进士刘赞对罗隐的评价,真的是一语中的!罗隐尽管不能在政治舞台上一展鸿猷,他的诗歌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鲁迅就这样评价他:“诗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于民间流传颇广。”徜徉罗隐讽刺诗的艺苑,真的是百花竞艳,美不胜收。信手采来几朵芬芳四溢的小花,以飨读者。按古代科考制度,“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谁敢明目张胆地说半个“不”字,罗隐却独出心裁地以“黄河”为喻,揭露其中弊端。
且读《黄河》,自古以来,黄河经年累月都是混浊的,“阿胶”却可以澄清浊水。诗人说,请你不要把阿胶倾倒在黄河里吗,因为上天为什么让它这么混浊,其中深意本来就闹不清楚啊!那弦外之音不是说,科举考试之所以黑暗污浊,是最高统治者有意安排的嘛?接着第三句说,就像黄河之所以上接银河是因为它懂得弯弯曲曲;那么“聪明”人就应该明白:你要想科举成功吗?就要用不正当手段,甚至以不惜牺牲人格为代价去阿附权贵!第四句中说了其中原因:因为黄河“才出昆仑”,从它的源头就混浊不清。
这就清清楚楚地向人们说明:科举考试一开始就被把持在权贵们手里,由他们暗箱操作!用“黄河不清”来比喻科举考试的黑暗污浊,既具体形象,又切中肯綮;讽刺犀利,一针见血!明眼人一看便知,统治者又抓不住把柄,骂得痛快,又不露痕迹,这样的讽刺诗,怎不令人解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还不知道:十八路诸侯北上灭不了董卓,董卓巅峰到底有多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董卓进京正式开启了三国战乱,那么董卓当时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强,详情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宰相刘罗锅》,觉得历史上的刘墉就是个矮子,但其实荧屏上的刘详情
在文学作品中,单雄信是一派重情重义、忠义无双的形象,历史上真实的单雄信与书中详情
历史上有很多名相、贤相,但是宰相作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这种莫大的权详情
司马懿发动政变抢夺曹魏政权,难道不害怕吗?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详情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孟古哲哲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详情
阎圃是谁?他的生平经历如何?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详情
为什么李隆基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杀死他深爱的姑姑太平公主?是很多人要的问题?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详情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 (一作伯珪),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详情
你真的了解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何投降而不反抗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详情
要说晋国的真正腾飞,不是在晋献侯时期,也不是在晋穆侯时期,而是在晋文侯时期。详情
发展演变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古代详情
蔡国是很“菜”的国家,位于河南的上蔡一带。中原有几十个小国家,比如管、蔡、霍详情
晋定公,姬姓,名午,晋顷公之子,在位37年(前511至前475年在位),刚即详情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那些真正有才华却选择归隐的隐士有哪些?他们才学匪浅,却不念详情
熊旅,即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详情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详情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朝代,明详情
众所周知在古代皇权斗争极为激烈,那么嘉庆亲弟永璘爱豪宅不爱江山,是他本性如此详情
你们知道萨尔浒之战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叛明自详情
在诸如世界杯这样的全球性足球体育赛事中,德国队长期作为实力强劲的队伍,被广大详情
还不知道:马陵之战后,为何魏国实力迅速崩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情
对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国为什么一蹶不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详情
对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否正确?为何不先攻汉中与益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详情
还不知道:卤城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胜谁败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情
对古代两军列阵野战时,为何擅自回头往后面观看几眼的士兵会受罚?很感兴趣的小伙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不爆发对谁更有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详情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和周室联军之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郑详情
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取胜的原因是许攸献计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详情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为江淮地区爆发了激烈战争,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史称石亭之详情
杨廷鉴是什么人?他为何会归顺于李自成?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详情
王昭君身为一个大美人,却在汉元帝的后宫当中默默无闻,多少年都见不到皇帝一面,详情
历史上真有董白这个人吗?她跟董卓是什么关系?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详情
众所周知郭嘉,是曹操最欣赏、最信赖的谋士之一。他跟随曹操擒吕布、破袁绍、斩袁详情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名起义领袖,崇祯十七年(164详情
一般开国皇帝都有很多心腹大臣,那么赵匡胤的心腹是谁?他的心腹大臣们并没有拥护详情
众所周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家是江宁织造署的管理者,雍正在登基5年后详情
历史上李世民与李元吉正妻杨氏之间有哪些故事?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详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详情
众所周知在官渡之战后不久郭嘉就因病去世了,那么郭嘉作为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给详情
郭嘉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的谋士代表,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么这两位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很多人都想知道苦吟诗人指的是什么?苦吟诗人的代表人物是谁?其实这原指中唐和晚详情
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共历时七、八年(隋大业七年至隋大业十四年),当时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详情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详情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详情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详情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详情
《旧唐书》共200卷,作者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那么其中《详情
《旧唐书》共200卷,作者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那么其中《详情
《旧唐书》共200卷,作者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那么其中《详情
《旧唐书》共200卷,作者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那么其中《详情
《旧唐书》共200卷,作者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那么其中《详情
所谓写最深情的诗,做最渣的男人,应该非元稹莫属了吧。那么元稹和刘采春之间是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