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一天只吃两顿饭 一日三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三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人最初一天只吃两顿饭,现代的“一日三餐”始于何时呢?

image.png

  追求健康饮食的人们,总结出了一个顺口溜,叫“早上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少”。这说明,“一日三餐”是现代人的饮食常态。如今,一日三餐已经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在古代,要想一日三餐,并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

  从史料所记和考古发现来看,在原始时期并无“一日三餐”概念,而是“饥则求食,饱则弃余”。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远古时代,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人们的饮食是受到节制的。

image.png

  “定时吃饭”是人们饮食文明进步的标志,先秦时期,普通人家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即所谓“两餐制”。这两顿饭可以看成是现在的“早饭”与“晚饭”,但是,古人并不这么叫,而是把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叫“朝食”,称为“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顿饭亦即最后一顿饭叫“食”,称为“飧”。这也就是朱熹《集注》中所说的“朝曰饔,夕曰飧”。

image.png

  这种饮食节制,并不是仅仅是生活所逼,更有制度规定。据史料所载,秦汉以前,普通人家一天只吃两顿饭。《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佛教中的“过午不食”,很有可能就是脱胎于此。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

image.png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image.png

  但是,汉代的普通人家仍只能一日只能两餐,只有帝王之家才可以享受特别的待遇,可以三餐或四餐(皇室四餐,诸侯三餐)。“四餐制”在汉代被严格执行,即使帝王死后,祭祀时也要“日上四食”。但“四餐制”也并非一成不变,在特殊时候要“减餐”。比如国家遭遇严重的天灾人祸时,皇帝就得减少饮食量和次数,以此自我惩罚,响应上苍给人间的警示。

image.png

  身为诸侯,享有一日三餐的权力,也并不是能保持终生的,如果犯错,是会受到“减餐”的处罚的。比如西汉时,皇上在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这就证明了,古人一天能吃几顿饭,是与其身份有关的。

image.png

  历史的车轮驶入唐、宋之后,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普通人家才开始享有一日三餐的口福。但是,部分贫苦人家由于条件不允许,则继续实行两餐制。

image.png

  不过,清朝的“帝王餐”不是“四餐”而是“两餐”——皇帝一天只吃两顿饭:“早膳”与“晚膳”。一日两餐,是满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入主中原后,满族人将这一食俗也带进了皇宫。其实,清朝“帝王餐”是“明二暗四”:在早膳和晚膳这两顿正餐(大餐)之外,还有“早点”和“晚点”两道副餐。

image.png

  民以食为天,餐桌无小事。从“两餐制”过渡到“三餐制”,餐制的小小变革,昭示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向前跃进了一大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