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县令和知县只有一字之差 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多大

  对县令和知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古代,普通小老百姓接触官员的几率是很低的,当地的官员都甚少能看见,更别说级别更高的达官贵人了。现在有点不一样,由于媒体的发展,我们就算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不到官员,在各种新闻报道、影视作品中却时时能看到官员的身影。

image.png

  但若论对行政机关、官员级别的了解,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一知半解的。毕竟,这跟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各级别官员的职能,相对应的权利范围等等,可能只有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才能说出个一二了。

  乡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是现今我国最低一级政府。那么在古代呢,相对应的最低行政机关是县衙。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县令,或者知县,历史书上也是这两种称呼都有。这两种称呼是针对同一个职位的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不认真研究的话,可能还真不能知道其中的不同。

image.png

  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吸取前朝教训,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秦始皇把天下分为36郡,郡下面设置县,各级官员由中央直接派遣,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但其实,所谓的郡县制,秦朝并不是首创,早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image.png

  春秋时期,各国逐鹿中原,大家都殚精竭虑推行更好的政策,增强国力。当时的秦国、晋国楚国等,就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始试行郡县制,以便于国家土地管理。这种制度在不断的改进发展过程中,逐渐推广到各国其他地区,最后全国统一设置郡县制。当时县这一级的官员称为令,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县令。

image.png

  和秦朝的郡县制有所不同,春秋时期,没有设置郡,只有县这一级行政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如此扁平化的结构,中央在管理上未免力不从心,往往有很多疏漏。到了战国时期,顺应国家发展需求,开始有了郡这一级行政机构,在县的上一层级。而之后的秦朝,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逐渐形成了郡县制这种制度。

  县令这个称呼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人口数量有很很大的增长。为了便于管理,当时将人口一万户以上的县级官员称为县令。而人口数量在一万户以下的,称为县长。

image.png

  在历史的长河中,国家总是分分合合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经过秦汉这么长一段时间的统一之后,迎来了三国战乱时期。在连年战火中,人口锐减。万户的县已经成为过去,郡县制也有了相应的调整。人口数量千户以上的县级官员称为县令。

  那么知县呢?这个称呼又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官场风云变幻,总会有一些突发状况。有时出现县令这个职位空缺的情况,这时候,为了维护正常的运作和管理,会任命别的官员暂时兼任县令一职。但这时称呼还没改变,还是称为县令。

image.png

  官场总是争名夺利的。有些地方政府悄悄武装自己,壮大实力,这必然会对中央政府造成威胁。为了打破这种威胁,朝廷不再选拔当地人员为县令,而是由朝廷统一从其他区域派遣。这样就可以避免当地官员与当地的大族相互勾结,打造自己的势力。而这个由朝廷派遣的县级长官就称为知县。

  相对于土生土长的县令,中央选派的知县肯定权利要更大了。知县大权在握,政权、军权两手抓。既要处理部门的日常,还要管理当地的军队。当然,权利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我们所熟知的明朝大清官海瑞,就是中央从海南调到浙江下属地方当知县,称其为海知县。

image.png

  结语:看到这里,我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俸禄待遇有很大差别。其实不然,知县的俸禄比县令的低,而且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令人咋舌。根据史料记载,县令的俸禄最高的有一千石,最低也有六百石,而知县的俸禄仅有二十几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官职的级别不同,县令正五品,而知县只是七品,是我们常说的七品芝麻官。

  不论是知县,还是县令,都是顺应时代需求、国家需求在不断演变的。总体说来就是,知县权利大,责任大,但俸禄低。县令权利较小但俸禄高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