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和吴三桂平起平坐的藩王,结局如何?
2021-05-08 11:22:00

  清朝初年的“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分别为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由于自身八旗兵实力不足和明朝原先的疆域广大,所以扶植了三藩,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的先锋。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清朝能够一统天下,三藩自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平南王尚可喜,不仅和吴三桂平起平坐,而且,在三藩之乱爆发后,尚可喜更是和吴三桂相抗衡。不过,对于尚可喜来说,最终却遭到了软禁而死的结局,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

  首先,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曾祖父尚生迁至北直隶衡水,祖父尚继官迁至辽东海州,尚可喜便出生于此。明朝末年,后金进攻辽东,尚可喜跟随父亲尚学礼加入明朝大军。明朝天四年(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尚可喜投入到毛文龙麾下,被收为养孙,赐名永喜。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后来受到后金和清朝重用的将领,很多都出自毛文龙部下。换而言之,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后金(清朝)。

  明朝崇祯七年(后金天聪九年,1634年)四月十日,尚可喜来到盛京,皇太极出城三十里相迎,这样的待遇,和之前的孔有德、耿精忠保持一致。皇太极盛赞尚可喜“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赏赐珍宝无数,旋封总兵官。自此开始,尚可喜开始为后金(清朝)效力。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这就是清朝初期的“三顺王”。并将海州赐尚可喜为封地,家眷安置于此,尚可喜受到皇太极极高的礼遇。

  明朝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占了明朝都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这意味着明朝的正式灭亡。在此背景下,清朝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尚可喜等三顺王随清军入关,追击李自成至望都。后来,尚可喜与吴三桂随英亲王阿济格延长城而下,占领了李自成侄儿李锦所据的延安,后出武关进兵至湖广、江西,追击李自成余部,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后,班师回朝,奉命回驻海州。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消灭李自成势力的过程中,尚可喜和吴三桂等明朝降将一样,都立下了战功。当然,在李自成之后,清朝还需要消灭张献忠所在的大西军和南明朝廷,这促使尚可喜、吴三桂等人继续获得重用。

  二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顺治三年(1646年),平南王尚可喜与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进攻湖南。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大军抵达广州,一路势如破竹,望风归降。南明永历帝逃亡梧州,这让南明失去了和清朝划江而治的条件。顺治十年(1653年),尚可喜在肇庆打败南明将领李定国,转而平定潮州叛将郝尚久。顺治十一年(1654年)尚可喜于新会再败李定国,巩固了清朝对于广东的占据。而这,自然也为尚可喜镇守广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南明逐渐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尚可喜没有骄傲自大,而是清醒地认识到清朝削藩的态度。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月,尚可喜首次上奏朝廷,请求归老辽东,为顺治皇帝以“全粤未定”挽留。对此,在笔者看来,早在康熙皇帝下令撤藩之前,尚可喜就表达了主动撤藩的意思了。一定程度上,这无疑是其目光长远的体现。如果清朝真的允许他归老辽东,那么,尚可喜不仅会从日后的三藩之乱中脱身,还能获得一个善终的结局。

image.png

  三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尚可喜想要急流勇退,却为当时的形势所迫,没能远离是非之地。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上奏朝廷,请求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尚之信镇守广东。康熙准其归老辽东,但是,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下令撤藩。而这,不仅让吴三桂不能接受,也直接导致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起兵造反。对于尚之信来说,显然不具备尚可喜的眼光,这也是他最终被康熙皇帝赐死的原因之一。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皇帝命令尚可喜留镇广东,并加封尚之信为镇南王、平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对于康熙来说,显然希望尚可喜、尚之信父子能够起到牵制吴三桂的作用,从而为自己调兵遣将,平定叛乱争取足够的时间。但是,在吴三桂起兵之后,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广东平南王麾下将领也有刘进忠、祖泽清等多人举兵响应。

  在此背景下,尚可喜和尚之信这一对父子之间,发生了重要分歧。一方面,尚可喜坚定地站到了清朝这一边,决定用自己的兵力来阻挠吴三桂北上。另一方面,尚之信则发动了兵变,跟随吴三桂起兵反清。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夺取兵权,响应吴三桂叛乱,尚可喜闻变后欲悬梁自尽,被左右救起。对于尚可喜来说,显然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会起兵造反。

image.png

  四

  最后,自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开始,尚之信夺取大权后,就将自己的父亲尚可喜软禁起来了。同年十月二十九日,被软禁了八个月左右的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临终前,原本一直昏迷的尚可喜忽然强睁眼睛,说:“吾受三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说完就去世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尚可喜明白吴三桂等人掀起的叛乱,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也即终究无法改变清朝一统天下的局面。因此,在尚之信造反之后,尚可喜只能无奈叹息了。

  得知尚可喜被软禁而死的消息后,康熙皇帝深受震动,赐谥号曰“敬”。看看“敬”这个谥号的含义,《逸周书·谥法解》中对此有4种释义: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有的是褒扬工作十分勤勉,每天在岗位上工作时间很长,也有的夸赞行为符合规章制度。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尚可喜来说,“敬”这个谥号是正面的,体现出清朝对于尚可喜功绩和立场的赞扬。

  在尚可喜去世后,棺椁暂厝于广州大佛寺,康熙二十年(1681年)归葬海州凤翔山,后又迁葬今海城市八里镇大新村文安山。此外,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在三藩之乱平定后,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最终被清朝赐死,这其实是比较体面的结局。换而言之,如果不是因为尚可喜有功,尚之信的结局应该会和耿精忠一样,被凌迟处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