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俨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宋朝历史上的八皇叔
2021-05-14 17:19:41 昭庆公主 吴皇后 窦材 夏竦 石介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元俨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们常说“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这句话当然是不对的,北宋有很多名将,南宋也有很多名相。不要说赵匡胤义社十兄弟杨业宗泽岳飞都很能打,就是我们熟知的韩琦范仲淹,虽然是文官出身,但是打起仗来,也能令西夏十分忌惮。

  北宋不但有将,而且还有天策上将。这位天策上将的在朝堂上的待遇,比曹操和李世民都高,还差点当了皇帝。这位死后被追封的北宋天策上将在电视剧《清平乐》中第一集刚出场,就公然叫喊刘娥并非赵祯之母,甚至也不承认嫂子刘娥的太后名分——如果不是嫂子太厉害,北宋宫廷很可能又将重演“烛影斧声”,再来一次兄终弟及。

  宋朝这位天策上将,就是八贤王的真正原型(赵匡胤只有四个儿子,传说中的八贤王赵德芳咋也当不上老八,而且他二十三岁就死了)——宋朝历史上位高权重善始善终的“八皇叔”,只有赵元俨一人。但是在电视剧《清平乐》中,这位八贤王好像有点狡猾,让人不禁产生这样的怀疑:他透露宋仁宗生母的信息,是不是自己想当皇帝?

image.png

  说赵元俨自己想当皇帝,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按照宋太宗的本意,继位的可以是老三赵恒(原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就是后来的宋真宗),也可以是老八赵元俨。这一点在《宋史·列传第四》中有记载:“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按照古代规矩,皇宫里只能有两个成年男人,一个是皇帝,另一个是太子。皇子们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基本就要被封为亲王(清朝例外)而到自己的封地去呆着,这就是“就藩”或“就封”。

  宋太宗赵光义早早把大儿子赵德崇封为卫王、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但早早封王,而且还把赵德崇改名为赵元佐

  被封王改名那一天起,赵老大就知道自己跟皇位无缘了——所谓“元佐”,也就是给弟弟打工。这赵老大气得发疯,而且后来真的疯了:“廷美死,元佐遂发狂,至以小过操挺刃伤侍人。”

  老大赵元佐继位的可能性为零,那么谁跟父皇的关系最近,谁就有可能继位。赵光义迟迟不封赵元俨为王,其用意满朝文武都知道:有可能继位的,除了被宋太祖赵匡胤赏识的老三赵德昌(太祖爱之,育于宫中。尝登万岁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抚而问曰:“天子好作否?”),就是老八赵元俨了。

  这位八贤王赵元俨,没有当上赵光义的太子,但却不是没有机会当皇帝——他三哥宋真宗赵桓病危,赵桓的六个儿子死了五个,硕果仅存的赵受益(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只有十三岁。

  错失了第一次继位机会,赵元俨不想错过第二次,老爹赵光义的成功经验,老八铭记于心。于是皇宫之内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现象:除了一息尚存的宋真宗赵桓和太子赵祯,还有一位赖着不走的“八皇弟”赵元俨。

  时任镇海、安化两军节度使的太子太保、彭王赵元俨在三哥最后的日子里,几乎不分昼夜是寸步不离,可把当朝皇后、赵祯名义上的生母刘娥急坏了——公爹赵光义如何兄终弟及,数十年前的烛影斧声,老百姓不知道是咋回事,但是作为当事人的三儿媳,刘娥深知其中玄妙。

image.png

  赵元俨之所以敢奢望兄终弟及,是因为三哥赵桓对他太好了,他在朝堂上享受的待遇,比后汉的曹操和唐初的李世民还好,权力好像也更大,这一点《宋史·列传第四》中罗列的赵元俨前后官爵待遇就能看得出来: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曹国公,平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傅、广陵郡王,改昭武、安德军节度使,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彭王、太保、太傅,横海永清保平定国节度、陕州大都督、通王、泾王。

  内秉朝政,外掌兵权。八大王赵元俨想再进一步,那就只能当皇帝了。

  八弟赖着不走,也不知道袖子里是不是藏着斧头,五十三岁的刘娥盯着三十七岁的赵元俨,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一天两天还可以,时间长了刘娥就熬不住了:老八跟他三哥“兄弟情深”,直接赶出去不近人情,就只能让他自己离开了。

  刘娥有武则天之才,却无武则天之狠,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暗地里招来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李迪,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地叮嘱了几句话。

  赵元俨可以衣不解带地服侍三哥,但却不能不洗脸漱口,小太监也会定时给八王爷打来热水。但这这一天意外发生了:“迪取案上墨笔搅水中尽黑,令持去,王见之大惊,意其毒也,即上马驰去。”

  刘娥不动声色就吓跑了八王赵元俨,而且在执政后马上把李迪贬官外放,那洗脸水是墨染黑的,还是真的下了毒,就成了千古谜案:“仁宗即位,太后预政,贬准雷州,以迪朋党附会,贬衡州团练副使。(《宋史·列传第六十九》,下同)”

  熟读宋史的都知道,宋真宗赵桓病重期间,李迪和寇准一样,都是主张让太子赵祯提前接班管事儿的,只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太子少师丁谓表示反对:“真宗不豫,寇准议皇太子总军国事,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

image.png

  李迪被贬出朝,丁谓还派人去逼他自杀,李迪坚决不肯死,一直熬到了太后刘娥薨逝,这才回朝恢复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的职务。不知道为什么,李迪对太后刘娥一直不太感冒:“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前面咱们说过,太后刘娥有武则天之才却无武则天之狠,虽然李迪反对他临朝称制,但却也没有对李迪赶尽杀绝。连图谋不可捉摸的丁谓,也没有被杀,他是因为被天下称为“奸邪之臣”,这才丢官罢职。

  李迪丁谓的日子不好过,成了“八皇叔”的赵元俨日子也不好过,他跟大哥一样“疯了”:“仁宗冲年即位,章献皇后(刘娥)临朝,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装疯),不复预朝谒。”

  实事求是地说,除了被乱兵吓得不能生儿育女的宋高宗赵构,宋朝的皇帝都比较仁慈,对宗室和大臣都还算不错,宋仁宗亲政后不但没有处罚八皇叔赵元俨,反而让他放下包袱继续为朝廷出力。

  宋仁宗赵祯给八皇叔赵元俨的待遇,远远超过了汉献帝刘协给曹操的待遇:“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又赐剑履上殿,赐入朝不趋。”

image.png

  这四项超常礼遇,曹操只享受了三项,汉献帝给曹操下诏书,还是直呼其名的,但是宋仁宗赵祯连直呼其名都免了,这就是真心的尊重。赵元俨薨逝,赵祯给了他一个特别的称号,也就是跟李世民一样的天策上将:“元俨病甚,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帝为嗟泣。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衮二州牧、燕王,谥恭肃。比葬,三临其丧。”

  刘娥不动声色,把一场可能发生的“烛影斧声”悲剧,变成了皆大欢喜都得善终的亲情戏剧,我们不能不佩服刘娥的机智大度和赵祯的宽厚仁德。

  发生在乾兴元年的宫廷斗争,在电视剧《清平乐》中有所展现,那就是赵元俨怀有深意地透露了赵祯生母的信息。

  按照电视剧的演绎(正史中并非如此,刘娥去世后,赵元俨才告诉赵祯实情),这时候的赵元俨是居心叵测的:当时赵祯年少冲动,如果不顾一切地跟太后刘娥翻脸,那么宋真宗唯一的儿子失去了皇位甚至性命,宫廷动荡之际,“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的“八贤王”赵元俨,就有可能执掌大宋江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