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太监手里拿的鸡毛掸子有啥用?
2021-05-18 14:38:56

  民间有句俗语说:“唱戏的拿掸子——不是凡人”。这句话中的掸子就是拂尘的意思,所谓拂尘也叫蝇甩子,就是一根棍子安到牛尾巴上,这东西就是太监手里拿的那个带毛毛的棍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出了神纤细,再看那些黄广利的皇帝、皇后、一出场就会有一个或者一群拿着拂尘的太监在前边开道。这些太监整天围着皇帝娘娘转,都是可以影响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的人,所以他们这些太监那个也不是凡人——一般人。

  所以说这件东西叫拂尘,收纳此物的都不是一般人,那说明此物是一个身份的标志,就像儒生手中的笔墨纸砚、乞丐手里的破碗、官员身边的大印,将军手中的虎符,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此物源于印度,佛陀在印度传教的时候,由于印度的天气炎热,蚊虫滋生严重,为了驱赶蚊虫,人们就用麻布或者其他的铺就的东西做成牛羊的尾巴的形状,安上手柄用于驱赶蚊虫,这个过程中容易把蚊虫打死。

  但是佛陀主张不杀生,于是众多的比丘尼和比丘僧还有善男信女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穿着单薄的衣服听佛陀说法,要承受蚊虫叮咬的巨大痛苦。于是佛陀,允许中比丘使用拂尘——当时在印度叫拂字。

  从此之后,人们就开始用一些比较名贵的材料制作拂尘了。

  后来,拂尘不但称为了日常用具还进入了皇帝的卤簿仪仗,陈伟一种皇家仪仗。到了清朝的时候宫廷对这种仪仗有明确的的规定,把它的材质、尺寸外形、颜色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所以,从唐朝以后就可以见到太监手持拂尘的形象了。

  除了上面说的作为身份和地位象征和皇家仪仗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实际的作用,但是这些实际的作用都不大。比如说真正的拂去灰尘的作用。这时候很少用到的,一个皇帝或者娘娘不管到哪去都是前呼后拥,各地的地方官员都是高迎远送。

  而且宫廷里的负责皇帝和后妃出行的专门机关早就出去打前站了,沿途都是黄土垫道,净水泼街,哪里会让皇帝或者后妃深处到处都是灰尘的环境?别的不说,就说乾隆六次下江南,他哪一次不是耗费大龄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自己的出行,在乾隆下江南的往返2900公里的路途上修建的行宫就有30多座。

  而且乾隆明确要求要和在北京的生活一样,于是就有大批的官员和民夫参与后勤保障,茶房用的乳牛75头、御膳房用的样1000只和牛300头都是提前晕倒镇江等地的。所以在这样奢华的环境中拂尘不用去拂尘土早就没了。

  除此之外就是一件趁手的兵器,这在武侠小说里比较多,灭绝师太还有无尘道人以及武当山的武当七侠,基本上是人手一把拂尘,这些既是出家人的法器,也是一种防身抗暴的兵器。所以皇宫里的太监也不排除把这种仪仗作为兵器的可能。

image.png

  就以清朝为例,皇帝最信任的报表不是大内侍卫,而是精通徒手搏击的太监,这些人被称为技勇,是专门选拔出来进行训练之后担任皇帝贴身警卫的,他们都是太监那就要按照一章规定拿个拂尘,如果把拂尘武器化,那不就更加隐蔽和安全了吗?可能会有这样的太监。

  本质上说,拂尘是一样生活实用品,就是赶蚊虫的,被皇家选用了以后就变了,一登龙门,身价十倍,于是就被赋予了很多作用和意义,最本真的作用却没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