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到底是哪位重要的红楼女儿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红楼梦“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的故事。

  在甄士隐为《好了歌》做的注中,有一句“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为“烟花巷”的含义,引起人们的浮想联翩,到底是哪位重要的红楼女儿,落到如此悲惨而香艳的境地?

  当然最可能的是巧姐。因为巧姐的判词判曲里有“狠舅奸兄”,又有“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连缀起来,正好是巧姐的下场:被无良的亲属出卖,又被善良的刘姥姥所救。而其中一段是在烟花巷的经历,不是正好符合吗?

  被卖到风月场所,又被刘姥姥所救,这的确应该是巧姐的经历。不过“流落在烟花巷”,很明显是人物的结局。而巧姐的被卖与被救应该集中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还在学习技艺的阶段,没来得及接客就被救。如果沦落已久,刘姥姥的救赎就没有感人的意义了。

image.png

  巧姐的结局应该是与板儿结婚,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像图画上画的“美人纺绩”。所以“流落在烟花巷”不是说她。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安排了湘云沦为船妓,与宝玉偶然一见、抱头痛哭的场面。这个情节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悲剧感染力,但是逻辑上经不起推敲。湘云娘家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和贾家“一损皆损,一荣俱荣”,怎么她的夫家也在差不多的时间里败落?未免太巧合了吧?

  就是败落,也有个先后,有个急缓。并且穷是穷,湘云从小就做针线到三更,靠手工养活自己总可以吧?怎么就忽然到了卖肉糊口的地步?

  湘云为妓,本身就不合理了。如果再加上前一句“择膏粱”,就更说不通了。

  膏粱是“膏粱子弟”的缩称,指富贵公子。“择膏粱”当然是指替女儿选择佳婿,是父母为儿女谋划的最重要步骤。湘云父母早逝,叔婶对她并非真心疼爱,并且在第三十二回就已经透露,她早早订了婚。这与“择膏粱”的含义并不符合。所以,这句也不会是指湘云。

  还是在87版电视剧中,有蒋玉菡袭人夫妻赎回宝钗的情节。宝钗下车时神情畏缩,可见受到了惊吓虐待。至于她是从哪里被赎,并没有明确交代。会不会是她“流落在烟花巷”了?

  当然不会。宝钗的结局是被宝玉抛弃,由袭人夫妻奉养终老。如果中间有一段“流落”的经历,那宝玉对她的抛弃就变得残忍不近人情:你没办法庇护妻子,又嫌弃妻子被玷,是最下流的行径。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是谁“流落在烟花巷”呢?

image.png

  妙玉。

  妙玉因病被迫出家,出家而不剪发,说明她还有还俗之念。因为“权势不容”(邢岫烟语)而进京避祸,师父临终告诉她“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什么是“结果”?出家人就是终身侍奉佛祖了,还有什么“结果”?

  当然是说妙玉将来还俗,还要嫁人。为什么“不宜回乡”?因为家乡有“权势”而无父母庇护。在这里能等到什么“结果”?无外乎妙玉父母已经替她订下婚约,在这里等待未婚夫家躲开“权势”,来此寻找。这就是“择膏粱”了。

  妙玉的判词已经暗示了她内心并不高洁,“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更是明言那些“王孙公子”与妙玉有缘——是肉体的姻缘。她的沦落,是可以确定的。

  “流落在烟花巷”,根据高鹗续书,是指妙玉被劫,在强盗窝里沦落。但是妙玉不过是寄居在贾府的一个出家人,身份介于客人与清客之间。如果她被劫走,和一个清客辞馆、一个小厮出逃,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有必要把她放到“十二钗”中,占这样重要的分量吗?

  妙玉的沦落,只能发生在贾府之中。大观园是贾府精华所在,栊翠庵又位于大观园中,与外界隔绝。所以外面的“王孙公子”,或者也包括当初逼得妙玉进京避祸的“权势”,只能望栊翠庵兴叹,自恨“无缘”了。

image.png

  但是贾府败落,从宝钗、迎春开始,相继搬离大观园,黛死、探嫁、惜出家,李纨只顾自己母子,大观园逐渐成为荒园、废园,没有人管理,也没有人守护。只剩下妙玉无处可去。

  那些浮浪的“王孙公子”得到机会,能够潜入栊翠庵。妙玉当然可以选择“不从而死”,不过她春心已动,早就对宝玉暗怀遐思。现在有其他“王孙公子”追求她,她多半就会“半推半就”。

  和无数个女孩子的沦落一样,她以终身相托,他不过视她为玩物。妙玉终于沦为众多“王孙公子”的玩具(像尤二姐那样),栊翠庵也成为变相的“烟花巷”。

  而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贾府的败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