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是如何洗澡的?都有哪些方式?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人沐浴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特别是在南方,人们几乎每天都会洗澡,更甚者还会一天之内洗两三次。并且,因为地域差异,南北方在洗澡习惯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洗澡对于人们来说不仅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文化。

image.png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洗澡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沐浴文化”,其中“沐浴”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文化内涵和种种表象特征都在逐渐演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在没有沐浴露和香皂的古代,人们是如何洗澡的?

  关于洗澡的释义,古代和我们如今不同的是,古人分得非常细致,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提到:“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其中的“濯”、“洒”就是洗的意思,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古代的“洗澡”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洗澡”的意义并不完全一样,要将“沐”、“浴”、“洗 ”、“澡”四个字的解释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今天的“洗澡”,但是,发展到后面,人们就将四个字的意思合成了两个字,即沐浴。

  而且,对于沐浴这件事,古人不仅很喜欢也常常以此为乐。讲卫生的同时他们还对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在《礼记·内则》中就记录了洗澡的一些相关规定:“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在先秦时期,这些规定让富裕人家养成了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沐浴的生活习惯。包括秦始皇嬴政在统一中国,建立了秦朝后,当时他听说陕西临潼县骊山有温泉,在咸阳建都以后,便命人在骊山修建殿宇,砌石成池,赐名“骊山汤”,此地便成为了嬴政常常来沐浴的地方,以温泉水泡澡也成了其放松的方式。

image.png

  古人对于沐浴也非常的重视,甚至把沐浴提升到了很高的一个层面,例如:到了汉代,“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良俗被统治者继续推行,甚至为此专门为官员们安排了洗澡的假期,据文献《汉宫仪》中就有记载,汉朝皇帝每五日便给官员放假一天让他们回家去洗澡浣衣,这个假期最后正式以“休沐”的形式被法律固定下来,成为了汉朝的法定假日。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沐浴为理由而制定的假日。

  刚刚说的一些沐浴事例大多都是关于上层阶级的,那么,在古代,平民百姓们又是如何对待沐浴这件事的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关于沐浴的发展,到了市民经济发达的宋代已经有了较高的发展,公共的沐浴设施开始普及,在宋代时就出现了公共澡堂。我们在《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都城开封的市井热闹场景中就可以看到公共澡堂设施,那时的公共澡堂被称为“浴肆”或“香水塘”,几乎遍布整个开封城内外,除了繁华的京都,其他各地的城镇里,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公共澡堂,浴堂里的浴池是由大块石砖砌成的,并且加热区域与洗浴区域彻底地分开,灶火间放着大水锅与火灶,水锅上方的隔墙上开有管道,通向浴池,有专门的人负责看管烧水,再通过隔墙中的管道倾入浴池之内,以供人洗浴。在当时去澡堂泡澡已成为人们日常的一种放松形式。

  那么,在没有香皂和沐浴露的古代,人们在洗澡时所使用的又是什么呢?据相关资料记载,有一种植物叫皂荚,古人发现了皂荚有清洁去污,润滑爽利的效用后,便大量地采集,将其晒干后磨成沫状用来洗澡和洗衣服。还有另一种植物叫做肥珠子,是无患子的别名,因其果实如肥油而子圆如珠得名。

image.png

  在宋代庄季裕的《鸡肋篇》中有记载,浙中少皂荚,澡面浣衣皆用‘肥珠子’,每到深秋,人们便把果荚采下,煮熟捣烂,加以香料、白面、拌和搓成丸,在洗浴时使用。不得不说,尽管古时的生产技术落后,但是古人的智慧让他们会利用皂夹等天然材料制作成类似于今天香皂的东西,如此纯天然,无添加的物质,不仅有清洁的作用还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好处。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于古时人们的沐浴形式也有了一些了解,正如在开头所说的,沐浴对于人们来说不仅是一种生活,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我们在探究关于古时人们沐浴的相关内容时,也会发现,沐浴不仅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关,与那个时代的文化,政治也有着一定联系,人们沐浴方式的改变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