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人春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这首歌谣几乎在民间传唱了不知多少年,进入银色的腊月,一声声脆响的鞭炮声正如年的脚步,踏着飘飘的雪花而来。年,正如一个归家的游子,带着火红的热情、丰厚的节礼,还有那久别重逢的喜悦,急匆匆来到了家的门口。
你可曾想到,我们的祖先当年是否和如今的我们一样,想年盼年,吃饺子放鞭炮过年呢?或许你以为古代的年味应该比现在要浓厚,因为他们是在古代嘛,肯定要比现在过年要有意思。
但如果告诉你,在清代时期,作为礼仪之邦的山东鲁西南的民众过年不吃饺子、不放鞭炮,你又是什么感受呢?
一、清代的春节不叫春节
在清代以前,我们所过的春节,是按照中国古老的农历来计算的,也就是传统的夏历,并没有引进西方的公历,所以,在我们现在所称的春节,在古代被称作元旦,意思是一元复始的意思。只是现在,我们把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意思没变,但内涵变了,它已经不是古代人所认为的那个元旦了。
那么,在清代,元旦也就是春节时,古人是怎么过节呢?
据鲁西南的清代县志记载,是这样说的:“元旦吃枣糕,踩麻秸。”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春节到了,要吃枣糕。但没有提吃饺子的事情,这就说明,至少,当时极大多数人是没有条件吃饺子的,否则,编写的人为什么不写吃饺子呢?
二、元旦不吃饺子吃枣糕
枣糕是什么呢?却不是我们在蛋糕店里见到的好像面包的东西,也不是弄碎的枣泥,却是煮的红枣和小米。
有人说了,那不是枣米饭吗?是枣米,却不是枣米饭,因为这个枣米饭实在是太稠了,煮熟以后,不能马上吃,而是要放凉一夜,到第二天早上,凝固以后,用刀切开,就成了一块块的“枣糕”,这个枣糕因为制作时间是在冬天,所以不能凉着吃,而是要放在笼屉里再蒸一下,变热了以后再吃。
这就是吃枣糕。
三、不放鞭炮,踩麻秸
县志里也没有记载放鞭炮的事情,只记载了踩麻秸。
麻秸是什么呢?就是芝麻秸。
这个芝麻秸收获后晒干,就成了中空的,一堆芝麻秸摊在院子里,过年时早早起来的大人孩子用脚到上面去踩,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民间歇后语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说法,人们踩芝麻秸,也是借助了节节高步步高的彩头。再者,发出的声音,也和鞭炮的声音差不多,不吃饺子吃枣糕,不放鞭炮踩麻秸,这就是当时人们过年的两种形式。
我们如今猜想下来,离现在才几百年的古人为什么不吃饺子呢?原因只有一个,因为那时的人们太穷了,据了解,当时小麦的产量每亩只有六七十斤左右,而玉米则还没有大面积种植,平时,能够种植且产量高一些的只有高粱,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还依靠高粱所形成的青纱帐来打鬼子。
况且,肉类食品也很短缺,一头猪要养两年才能出栏,普通老百姓想吃白面肉饺子,那简直是“呵呵”了。吃白面肉饺子,就连当时的县里的下级官员也不能够,所以他们只能按当时绝大多数人的习惯进行了详实记录。
而放鞭炮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说造火药的过程繁琐,就连当时包装鞭炮的纸张来源都是困难的。当时没有工业,纸张数量少,而且古人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又去那找那么多纸张呢?所以,就没有放鞭炮的了。
对比之下,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当今的人们是生活在了一个多么幸福而伟大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在东汉末期烽烟四起的年代详情
还不了解:曹操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对马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马超是个详情
还不了解:陆逊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对丁奉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被丁奉详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详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详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详情
刘从一(742年-785年),字从一,广平郡(今河北鸡泽县)。唐朝时期宰相,详情
历史上忽必烈曾经发兵征伐日本,导致日本念念不忘,于是终元之世,日本不与中国同详情
有人说,三国时期的西凉就是现在的平凉,还有人说现在的平凉不是古时的西凉。到底详情
在《庄子.盗跖》中有一个故事“盗跖斥丘”,在这个故事中,被我们奉为万世师表的详情
看过《邪不压正》的人,一定会记着这个场景,扮演朱潜龙的廖凡和朱元璋比下巴。在详情
说起大清皇帝中,谁最称得上是“风流天子”,那非乾隆帝莫属,而且乾隆帝对后妃的详情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伴随着两大谋士的出山而明朗,诸葛亮出山造就了三分天下的鼎足详情
三国后期,雄踞北方的曹魏经过多年经营,国力日益增强,而与之相峙的吴蜀二国却在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马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详情
在楚汉相争的时候,这个韩信最先投靠的并不是刘邦,而是项羽,那么韩信怎么厉害的详情
咱们知道三国只有刘备作为主公肯低声下气去请诸葛亮出山,为啥?刘备没背景,无权详情
1673年,康熙作出撤藩的决定后,吴三桂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详情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详情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详情
对刘备和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全面详情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详情
始州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月,在杨坚平王谦之战中,北周行军元帅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梁郡之战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地区发生的战争。详情
邺城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详情
利州之战发生在北周大象二年(580)八月。当时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反,遣达奚甚攻详情
杨坚平王谦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至十月,左丞相杨坚命柱国梁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此法旨在恢复受严重战祸之害的地区的经济。下详情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府、州、县每五十50家要设社学一所,用于招收详情
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四等人制”,“色目人”兼容了各种文化基因,那么明朝与色目详情
明朝不征之国政策具体指的是什么?“不征之国”是明朝朝贡体系以及海禁政策下的重详情
明朝的海禁政策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用?面对倭寇的骚扰,明朝的海防政策的基础是1详情
李白有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明初诗文三大家分别是谁?这个是指我国明朝建国初期的三位文人:宋濂、刘基、高启详情
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因秋景而生乡情详情
高适的《营州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这首绝句好似风情速写,颇有边塞生活的详情
高适的《封丘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该诗围绕诗人心中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展详情
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详情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该诗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详情
想知道高适《别董大》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吗?当时的大致情况是高适与董大重逢小详情
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什么可以流传千古?好在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详情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整首诗流畅自然,比喻精妙,托物言志,详情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反映出了内心的什么情感?骆宾王自幼就被称作神童,自视甚详情
成语“竭尽全力”出自于哪个典故?“竭尽全力”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