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人春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这首歌谣几乎在民间传唱了不知多少年,进入银色的腊月,一声声脆响的鞭炮声正如年的脚步,踏着飘飘的雪花而来。年,正如一个归家的游子,带着火红的热情、丰厚的节礼,还有那久别重逢的喜悦,急匆匆来到了家的门口。
你可曾想到,我们的祖先当年是否和如今的我们一样,想年盼年,吃饺子放鞭炮过年呢?或许你以为古代的年味应该比现在要浓厚,因为他们是在古代嘛,肯定要比现在过年要有意思。
但如果告诉你,在清代时期,作为礼仪之邦的山东鲁西南的民众过年不吃饺子、不放鞭炮,你又是什么感受呢?
一、清代的春节不叫春节
在清代以前,我们所过的春节,是按照中国古老的农历来计算的,也就是传统的夏历,并没有引进西方的公历,所以,在我们现在所称的春节,在古代被称作元旦,意思是一元复始的意思。只是现在,我们把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意思没变,但内涵变了,它已经不是古代人所认为的那个元旦了。
那么,在清代,元旦也就是春节时,古人是怎么过节呢?
据鲁西南的清代县志记载,是这样说的:“元旦吃枣糕,踩麻秸。”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春节到了,要吃枣糕。但没有提吃饺子的事情,这就说明,至少,当时极大多数人是没有条件吃饺子的,否则,编写的人为什么不写吃饺子呢?
二、元旦不吃饺子吃枣糕
枣糕是什么呢?却不是我们在蛋糕店里见到的好像面包的东西,也不是弄碎的枣泥,却是煮的红枣和小米。
有人说了,那不是枣米饭吗?是枣米,却不是枣米饭,因为这个枣米饭实在是太稠了,煮熟以后,不能马上吃,而是要放凉一夜,到第二天早上,凝固以后,用刀切开,就成了一块块的“枣糕”,这个枣糕因为制作时间是在冬天,所以不能凉着吃,而是要放在笼屉里再蒸一下,变热了以后再吃。
这就是吃枣糕。
三、不放鞭炮,踩麻秸
县志里也没有记载放鞭炮的事情,只记载了踩麻秸。
麻秸是什么呢?就是芝麻秸。
这个芝麻秸收获后晒干,就成了中空的,一堆芝麻秸摊在院子里,过年时早早起来的大人孩子用脚到上面去踩,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民间歇后语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说法,人们踩芝麻秸,也是借助了节节高步步高的彩头。再者,发出的声音,也和鞭炮的声音差不多,不吃饺子吃枣糕,不放鞭炮踩麻秸,这就是当时人们过年的两种形式。
我们如今猜想下来,离现在才几百年的古人为什么不吃饺子呢?原因只有一个,因为那时的人们太穷了,据了解,当时小麦的产量每亩只有六七十斤左右,而玉米则还没有大面积种植,平时,能够种植且产量高一些的只有高粱,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还依靠高粱所形成的青纱帐来打鬼子。
况且,肉类食品也很短缺,一头猪要养两年才能出栏,普通老百姓想吃白面肉饺子,那简直是“呵呵”了。吃白面肉饺子,就连当时的县里的下级官员也不能够,所以他们只能按当时绝大多数人的习惯进行了详实记录。
而放鞭炮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说造火药的过程繁琐,就连当时包装鞭炮的纸张来源都是困难的。当时没有工业,纸张数量少,而且古人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又去那找那么多纸张呢?所以,就没有放鞭炮的了。
对比之下,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当今的人们是生活在了一个多么幸福而伟大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章,名字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并不显眼,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齐详情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然而在金朝的入侵下,北宋最终走向了覆灭。徽钦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和文人墨客,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其中,北宋时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文人墨客,他们以其高尚的品质、卓越的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寓意深受人们详情
明朝历史上,皇位争夺战屡见不鲜,而明宣宗铜鼎烹杀朱高煦的事件更是令人唏嘘不已详情
1627年12月13日,中国明朝末期宦官魏忠贤自杀。这一事件标志着明朝政治黑详情
杨贵妃,唐朝皇帝唐玄宗的爱妃,以其绝世姿色和才情闻名于世。然而,尽管她备受宠详情
三国时期,蜀汉国主刘备英勇善战,仁爱宽厚,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关于刘备墓地的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因为一首诗而名垂千古,但也有一些人因为一首诗而命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最为激烈、最为精彩的一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因一时之误而酿成大祸的例子。其中,汉景帝时期的刘屈氂就是详情
王政君,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她是西汉末年的重要人物,是汉成帝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孔子无疑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然而,在他的一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名字往往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然而,在汉朝时期,有一位皇帝详情
杜夔,字公良,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音乐家,被誉为“乐圣”。他的音乐才华被当时详情
东方朔,这个名字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详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一句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的名言。它以简洁的语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他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的身世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和故事。其中,东汉的开国皇详情
在中国古代,税收制度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朝代,税收政策和税率也有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人物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宋朝的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是一座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城市,曾经在19世纪末期成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然而,在这场战役中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详情
渡渡鸟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人详情
在中国的艺术史中,有许多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人们心详情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板桥,号石田,是中国清代著名文人、书画家。他的诗词才情横详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详情
吴三桂,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因其在明亡清兴的历史转折中扮演的角色而备受争详情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以其坚韧不拔的抗金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赢得了后世的敬仰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和决策都与皇帝的诏书有关。其中,唐朝时期,韩愈的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宝库中,有一块名为《虞恭公碑》的石碑,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极高。他的书法作详情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北宋米芾的《蜀素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详情
明代,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兴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一位名叫徐渭的文人画家,他详情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春秋时期。这场战役的胜利者,不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