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为何会娶继皇后那拉氏?他有什么目的?
2021-06-03 14:29:52 玉嫔 孝德显皇后 慈安 咸丰 慈禧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后那拉氏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帝王后妃的故事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感兴趣的人都不少,这后宫与前朝息息相关,后妃历史也是中国古代修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古代信息的闭塞,很多东西不为大众所知。解开历史谜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这些痕迹往往不引人注意,即使皇帝下令篡改、抹除都未必会在意,这也就给我们留下了一把钥匙。

  因为乾隆帝那篇敕封皇贵妃的诏书,很多人认为乾隆帝是迫于母亲崇庆皇太后的压力才册立娴贵妃那拉氏为继后,也引申认为,乾隆帝对继后完全没有感情,只是因为孝顺母亲才立之,其实,这篇诏书本身就前后矛盾,多年以后,乾隆帝还不小心说漏了嘴。

  那拉氏其人

  关于继后那拉氏的野史秘闻相当多,再加上《还珠格格》《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影视作品的描绘,她的形象似真似幻。其实,其实,继后那拉氏的很多资料,当时已经被乾隆帝销毁殆尽,只留下下片言只语,使后人多有揣摩。

image.png

  那拉氏的本姓有两说,一说乌拉那拉氏,一说辉发那拉氏,主张其为乌拉那拉氏的是民国编修的《清史稿后妃传》,主张其为辉发那拉氏的是清朝官修的《钦定八旗通志》,通志中记载其父讷尔布(那尔布)是辉发部来归的莽库后代,父亲是辉发那拉氏,女儿当然也是,这样说来,倒是后者更为可靠,未免争议,称呼其为那拉氏即可。

  笔者从前对那拉氏有很多误解,包括她入宫后地位比高氏低,笔者当时认为,那拉氏是雍正帝钦赐的侧福晋,高氏原本只是格格,雍正十二年春才被提拔为侧福晋,她的地位怎么就比那拉氏高呢?

  很多人解释为,高氏得宠,而且其父高斌是大官,所以照顾她的地位,其实这中间有一个很深的误解,那拉氏一开始就是侧福晋不假,高氏的初始身份也的确是格格,但她们二人入府侍奉弘历的时间却不一样,高氏早几年就入府了,那拉氏是在高氏晋封侧福晋以后数月才入府,所以,高氏资历深厚,在弘历登基前,她是宝亲王大侧福晋,那拉氏只是二侧福晋,故而高氏一开始就是贵妃,那拉氏只是娴妃,这一点是说得通的。更不用提高氏的家世要胜于那拉氏了。

  那拉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除了那些册封诏书上的文字,最能直接表现乾隆帝对那拉氏看法的就是她的封号了,那拉氏的封号是“娴”,其满语意为“安和的”“恬静的”,汉字中意为文雅、柔美文静、庄重而不轻浮。乾隆帝给那拉氏定封号时,二人在一起不过才两年左右,通过这两年的观察,乾隆帝得出了一个结论,她的侧福晋是一位恬静安和、文雅庄重的女子,可谁能想到,一个被如此评价的女子,后来竟然做出了断发那样的惊人之举。

image.png

  娴妃、纯妃俱著晋封贵妃。—《清高宗实录》

  娴妃在乾隆初年的经历鲜有记载,只是大概知道,她居住在承乾宫,在乾隆九年十二月迁居翊坤宫,她迁居后,舒嫔入住承乾宫,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乾隆帝加封贵妃高氏为皇贵妃,又封娴妃、纯妃为贵妃,此次册封贵妃,乾隆帝特旨免去了王妃命妇等行礼,这被不少人认为是轻视娴妃和纯妃,也证明是对高贵妃的殊宠。

  朕意初封即系贵妃者,公主、王妃、命妇自应加敬行礼。若由妃晋封者,仪节较当略减,此一定之差等。—《清高宗实录》

  其实,乾隆帝在此事上已经做了说明,初封即是贵妃,其身份更为尊贵,由妃位而进者,礼仪应当稍减,不仅是娴妃和纯妃晋封贵妃时没有让命妇等行礼,嘉妃、令妃、庆妃等晋封贵妃时都没有。

  诏书中的名堂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皇后富察氏崩逝,十一天后,定谥号为孝贤,而就在同日,乾隆帝命造办处将养心殿西耳房的装修挪至东耳房,依清廷制度,养心殿东耳房(现名体顺堂)是皇后侍寝后留宿过夜之处,西耳房(现名燕喜堂)是贵妃过夜之处,妃嫔过夜则住东西围房,东耳房算是皇后除了自己宫殿外的第二处房产,从乾隆帝的口气可知,西耳房也成了某位贵妃的固定居所,以至于都有了自己的装饰。

  乾隆帝让人把西耳房装饰挪到东耳房,说明乾隆帝已经决定让西耳房的主人入主东耳房,说白了,就是让西耳房的主人继立为后,但目前尚不知晓当时西耳房的主人是哪位贵妃。孝贤皇后才去世十多天,这丈夫就已经打算分割妻子名下的房产,这似乎并不太符合乾隆帝钟爱原配的人设。

  据《嬷嬷妈妈里底账》记载,在当月月底,娴贵妃名下增添三位宫女,随后几个月宫中诸事均由娴贵妃统领,乾隆帝又下令加恩娴贵妃的侄子。在四月,已经有内部档案称娴贵妃为皇贵妃,说明在此之前,乾隆帝已在宫中下令晋封。

  七月初一,乾隆帝下发了一份很长很长的诏书,此仅为局部(全文笔者放在评论区),这也就是乾隆帝所谓被迫立后一说的由来,笔者总结了这份诏书,大致有如下几层含义。

image.png

  我妈崇庆皇太后很看好娴贵妃,让我立之为皇后;我很爱孝贤皇后,她真的是一位极好的皇后,她才去世,我无心立后,别说现在还在丧期内,即使出了丧期我也不想立后,我之所以同意立后,就是为了孝道;现在还是孝贤皇后丧期,等她丧期一满,就册立娴贵妃为皇后,现在暂且封为皇贵妃;娴贵妃晋封皇贵妃是大事,可不能马虎对待,我不能像爷爷康熙帝册立我嫡祖母佟佳氏为皇贵妃时那样随便,我要学太爷爷册立董鄂氏那样,颁诏天下,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我册立皇贵妃了;

  皇贵妃册封大典要格外隆重,不仅要祭告太庙还要在太和殿受贺,不仅要大办,我还要给我的娴皇贵妃起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叫“摄六宫事皇贵妃”;我的皇贵妃和以前那些皇贵妃可不一样,她得享受皇后的待遇,所以你们要以对皇后的礼仪进笺庆贺(这是皇后特权,以前所封皇贵妃俱无此殊荣,连顺治帝董鄂妃都没有),公主、命妇、新晋妃嫔等都要向皇贵妃行大礼。笔者梳理完这份诏书,感到有些奇怪,乾隆帝在前面在表现深情,说他很爱孝贤皇后,无心立后,出于孝道同意母亲立娴贵妃后的要求后,因为丧期暂不能册立皇后,要给娴贵妃办一场史无前例的盛大的册封皇贵妃大典,还要授予她诸般特权,既然立后并非乾隆帝所愿,乾隆帝为何如此抬举那拉氏呢?

  乾隆帝既然如此爱孝贤皇后,立娴贵妃只是因为母亲喜欢,按规制立不就行了,乾隆帝特别崇拜的祖父康熙帝在康熙十六年直接册立还在妃位的钮祜禄氏为皇后。即便是暂且不能立后,立皇贵妃也不是没有先例,康熙二十年册立贵妃佟氏为皇贵妃掌管后宫,一应礼仪记载皆在,为何不用?一个册皇贵妃典礼搞这么隆重干什么?都超越了当年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的礼仪。

  笔者曾在网络上看到一种说法,乾隆帝册立娴贵妃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并且颁诏天下,是因为乾隆帝想立她为皇贵妃就完了。这种说法应该没有直接看乾隆帝诏书,诏书里明确指出,待孝贤皇后丧期满后即册立为皇后。那么乾隆帝究竟为何要如此隆重地操办这场封皇贵妃大礼呢?其实,可以从娴皇贵妃册封礼两个唯二的记录来一窥端倪。

image.png

  清朝只有两位女子在册封皇贵妃时曾诏告天下,这大家都知道,顺治帝董鄂皇贵妃和娴皇贵妃;清朝也只有两位“摄六宫事皇贵妃”,一位就是娴皇贵妃,一位是道光帝的全皇贵妃。董鄂妃与顺治帝的感情如何,这笔者不必多言。

  道光帝的全贵妃是道光帝毕生挚爱,他做得更过分,在全贵妃册立皇贵妃后,他直接下令于明年就举行立后大典,那时候连孝慎皇后的丧期都没出。既然这两对是清朝著名的恩爱夫妻,那么把两条记录都占了的那拉氏真的没有得到丈夫的感情吗?

  那么,乾隆帝为何又说之所以立娴贵妃为皇后,完全是出于孝道呢?

  乾隆帝是个孝子不假,但如果他真的不想立后,崇庆皇太后会不体谅儿子吗?她为何不等到孝贤皇后丧期满后再提立后之事呢?退一万步讲,乾隆帝在孝贤皇后去世仅十一天,就把养心殿西耳房装饰挪去东耳房,说明那时候乾隆帝已经打算让西耳房的主人当皇后,即使崇庆太后真的很喜欢娴贵妃,迫不及待让儿子立之为后,也不至于孝贤皇后才去世几天,就逼着儿子选继后吧。如果崇庆皇太后真的这样做了,只能说明她是故意刺激儿子,或者她了解儿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诏书里之所以那么写,其实是以崇庆皇太后的名义给乾隆帝打掩护罢了,既塑造了儿子钟爱原配和孝敬母亲的人设,又达到了儿子想要立娴贵妃为皇后的目的。其实,诏书本身还有一个破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诏书前半部分,引用了崇庆皇太后的谕旨。

  这段谕旨粗看没什么,仔细一看却有一个奇怪的错误,这段话是以皇太后的口吻所说,谕旨中,皇太后自称为“予”,称呼乾隆帝为“皇帝”,这些都没错,但是说到那拉氏时,她说这是“皇考”向日所赐,皇考指的是对皇帝亡父的尊称,这里的“皇考”明显指的就是乾隆帝的亡父雍正帝,但这是崇庆太后的谕旨啊,她怎么能称呼雍正帝为“皇考”呢?她如果提及雍正帝,应该称之为“先帝”“世宗皇帝”或“宪皇帝”。假如把这个说成是乾隆帝用第一人称引用,那么后面怎么又是“予”如何如何,前后虽然都是第一人称,但这个第一人称的使用者明显不是一个人。

image.png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纰漏呢?最为直接的理解就是,所谓太后谕旨那一部分其实也是乾隆帝所写,不是太后所写,乾隆帝处处留心人称的问题,却在对父亲的称呼上漏了马脚。

  说漏嘴的乾隆帝

  那么,有没有证据证明上述所说的一切呢?当然有,而且还是乾隆帝的亲笔。

  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乾隆朝上谕档》

  乾隆四十三年,有一个叫金从善的人上书乾隆帝,请他“立后、立储、恢复继后那拉氏名誉、为苛待皇后下罪己诏”,乾隆帝听后十分震怒,当时此事影响颇大,朝堂民间皆有议论,为平息物议,乾隆帝亲批上谕,上谕中承认是自己决定册立那拉氏为皇后,所以去禀告了圣母皇太后,随后册为皇贵妃,继而继立为后。

  此时,崇庆皇太后已经崩逝,他无需再打着母亲的旗号了,足见乾隆帝册立那拉氏为皇后并非是太后逼迫,完全是他自愿。这也就应证了诏书中那段人称前后矛盾的太后谕旨的确就是乾隆帝自己所写,不是崇庆太后所写。不过,在这份上谕中,乾隆帝虽然承认了立那拉氏不是因为母亲的劝说,但他把原因归结为“位次相当”,显得冷冰冰的,那么到底是这样吗?

  其实,前文所述的证明乾隆帝并非是被迫立后的理由同样适用于反驳这一条,既然只是因为“位次相当”,正常立不就行了,立皇贵妃、立后都有现成的礼仪,为何搞这么隆重?此外,乾隆帝说这句话时,离继后断发、去世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夫妻已经情尽,多年以后再提起,还是底下人让自己下罪己诏这种事,他当然更加愤怒,怎么可能说什么好话。

  再说了,乾隆帝是一个很在意资历、次序,不以宠爱定尊卑的人吗?那么乾隆十三年册立新宠令妃和舒妃后,为何愉妃的排名要列在她们之后?为何纯惠皇贵妃去世后可以有如此豪华的皇贵妃园寝,其他妃嫔却没有呢?

image.png

  为何乾隆三十三年,他册立的贵妃是与令皇贵妃亲睦的庆妃,不是资历深厚的愉妃和出身高贵的舒妃呢?那时候,乾隆帝还在世的潜邸旧人里,愉妃在潜邸的排次最靠前,舒妃也算是老资格了,如果乾隆帝很重视资历次序,那哪里轮得着庆妃当贵妃。

  放眼整个清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五人是从潜邸出立为帝的,乾隆帝之后,除嘉庆帝的继后是乾隆帝指定外,道光帝、咸丰帝的原配去世后,继室都不是他们的父亲给他们选的侧福晋。道光帝孝慎皇后去世后,后宫资历最深的就是父亲嘉庆帝赐给他的侧福晋富察氏,可道光帝还是选择了自己登基后才入宫的宠妃全贵妃。咸丰帝更是重新选秀,选择了钮祜禄氏为皇后。

  由此可见,皇帝立继后,完全不用依次序而立,所谓按次序而立无非就是乾隆帝与继后离心后给自己找的托词。有言论说,当时后宫除了娴贵妃的确没有其他人更适合做皇后了,纯贵妃的儿子永璋因为在孝贤皇后祭礼上不敬被乾隆帝斥责,乾隆帝当然不可能选择纯贵妃,只能是娴贵妃。

  其实,这也是一个误解。笔者前文已经提到,在乾隆十三年四月已经有内部档案称娴贵妃为皇贵妃,说明在当时,乾隆帝已经在宫廷中宣布了晋封,当时永璜和永璋并未出事,二人被斥为不敬是在孝贤皇后百日祭礼那天,那天是六月二十一,所以纯贵妃不是因为被儿子连累而失去的登临后位的可能。

  还有人认为,纯贵妃是汉军旗,不可能当皇后,其实这也是个误解,纯贵妃是汉军旗不假,难道清朝没有出过汉军旗的皇后?

  在乾隆之前,康熙帝生母佟氏被尊为皇太后时就是汉军旗,佟氏去世25年后,佟国纲请归满洲,佟家才抬旗入满军旗,皇贵妃佟氏也有了立后的可能,可惜表妹不久就病危了,最后仅仅当了半天的皇后。可见,只要皇帝愿意,就会给出身一般的妃嫔抬旗,那拉氏不也出身下五旗,乾隆帝特意给她抬旗,族属并非是某个妃嫔不能当皇后的障碍。

image.png

  退而言之,假设乾隆帝诏书中所说都是真的,“皇宫里确实需要一位女主人才能奉养太后、协治皇帝”,那为何那拉氏去世后,乾隆帝没有再立后了呢?难道乾隆三十一年以后,乾隆帝就不需要一位皇后来“奉养太后、协治皇帝”了吗?所以,乾隆帝诏书中所说的孝道其实是美化自己的托词,其实就是乾隆帝自己想立后。

  总结

  乾隆帝继后那拉氏可以说是清朝最神秘的皇后之一了,她是否得宠、因何断发等都是影视作品和野史小说津津乐道的话题,笔者今日撰文其实乃是抛砖引玉,只盼能与文友在这些琐碎的资料中品评继后那拉氏的一些经历,共同切磋,共同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