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明明有消灭刘邦的机会 冒顿最后为什么要选择放弃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冒顿刘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军事不能脱离政治,否则只会是野兽。

  或许冒顿单于可以付出巨大的代价杀死刘邦,但是匈奴绝对不可能做到灭了汉朝,这是一件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做不到的事情,中原和游牧的对峙中,胜出的只可能是中原文明。

image.png

  所以那个懂政治的冒顿单于,他没有执意杀死刘邦,而是默契地退兵。

  都说刘邦这一生最险的时候是“鸿门宴”,其实最险且最无奈的时候是“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这一件事被视为汉朝的一大耻辱,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被数十万游牧大军包围,几乎有了身陨之危,即便后来刘邦撤走,可是仍旧心有余悸。

  公元前201年,和刘邦貌合神离已久的韩王信终于是造反。

  但是韩王信很睿智,他并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造反,而是“投靠”匈奴,利用匈奴的力量入侵中原。

  此时的匈奴被雄主人物“冒顿单于”所领导,冒顿单于这个人乃是匈奴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但是他的“传奇”和中原文明的“道德”背道而驰,因为冒顿单于的传奇之路,是通过弑杀他的父亲头曼单于铸就的。

  冒顿单于自立之后,逐渐发动战争统一了草原,因此有了足够的力量抗衡中原。

  被韩王信一唆使,冒顿单于心动了,并且大军入境攻下了大量的土地。

  因为这是中原的北方防线,自战国末期以来,赵国大将李牧秦朝大将蒙恬都一直在在守护这道防线,随着韩王信的叛变,匈奴的闯入,中原军队北上平乱刻不容缓,这一战,刘邦自己都亲征了。

image.png

  虽然冒顿单于将匈奴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可在军事实力上,匈奴与中原的汉军仍旧有着差距。

  先是从补给上来说,匈奴自古以来因为游牧部队的特征,注定了他们获得补给的主要方式便是“打草谷”。

  可打草谷也要讲究环境,中原北方的耕地,在当时并不多,因此入侵的游牧部队,本身也承受着巨大的“粮草”压力,就光是补给这一点,中原就占据了绝对优势。

  再者从人数和武器装备的角度来讲,汉军占据了最大的优势,而匈奴是依靠着“野性”来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可这不可能补起客观上的差距。

  于是乎,汉朝的军队北上“驱赶”匈奴,匈奴的部队只能败退,在当时的山西一带地区,几乎天天上演着汉军追着匈奴打的剧情。

  自汉军收复了沁县(古称“铜鞮”)以后,汉军连战连胜,连不可一世的冒顿单于都被打懵了,想象中的势如破竹没有看到,反而是匈奴一路失败。

  汉军的强大在这一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冒顿单于还想用最强战斗力的骑兵来进行对汉军的包围,可连他们最强的骑兵,都被大汉骑兵给击溃。

  这让冒顿单于看不到胜利的可能,论战术,汉军方面只会比他更强,论机动性和补给,汉军亦不落下风,而另一方面,韩王信等叛军也已经开始退缩,匈奴一方士气下降。

image.png

  因为此前收复了李牧、蒙恬打下的大量北方土地,冒顿单于对汉军有了错误的认知,以为中原的军队实力已经衰弱,但一旦正面交锋,在人数等各方面战争因素上,匈奴无法击溃中原,反而陷入战争泥潭。

  匈奴在失败后开始后退,而这个时候,刘邦就从自信变成了“自负”,接下来刘邦的一个决定,直接让自己陷入了危局。

  因为冒顿单于知道无法正面取胜,于是心生诡计,当刘邦派出了“使者”出使匈奴,以此来查探匈奴大本营的“虚实”的时候,冒顿单于将自己在代阳的精锐部队和马匹全部收了起来,只剩下老弱病残,这就给刘邦一种假象:匈奴已经外强中干,挥手可灭。

  刘邦得知了“军情”后,扬言要带着军队荡平匈奴,而在另一旁,刘敬百般劝阻,告诉刘邦这肯定是匈奴的诡计,刘邦不听,还将刘敬以扰乱军心的罪名逮捕了起来。

  这还不算完,刘邦最大的失误在于,他放弃了大部队的集团进军,自己带着禁军精锐一马当先,就这样,刘邦跑入了匈奴的“圈套”。

  冒顿单于本来是想着诱敌深入,但他没有想到,大汉的皇帝“孤军深入”,对他来说,这就是一个大惊喜。

  其实即便是匈奴埋伏了汉军,这也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战胜汉军,冒顿单于想的只是在战争上打出了一个“平局”,这才有利于日后和汉朝进行政治交涉,可以加大话语权和政治资本。

image.png

  可匈奴一方却没想到,收到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当刘邦率着亲军来到大同后,于大同城东十里的“白登山”中,匈奴数十万军队对刘邦展开了包围,这悬殊的兵力差距,让刘邦陷入了极端的危险,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这也是中原王朝鲜有的,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出现的劣势情形。

  但幸运的是,刘邦的亲军战斗力很强,在匈奴数十万军队的冲击中,汉军依旧坚持了下来。

  这个情况出乎了冒顿单于的预料,他没有想到大汉皇帝的亲军如此能够坚持,而这个时候,四方的军队都知道了刘邦被包围了,顿时全部调转马头,赶往白登山,试图形成对匈奴的包围。

  白登之围,每多一天,便让人绝望一天。

  匈奴在迅速消耗着自己的补给,而被包围的刘邦亲军也是一样的。

  这个时候,匈奴依旧无法拿下刘邦,这也就意味着,在支援的汉军赶到之前,匈奴必须撤退,而这个道理,刘邦和冒顿单于都默契地形成共识。

  于是陈平出了计谋,用了“贿赂”冒顿单于妻子,冒顿阏氏(yan zhi)的计策。

image.png

  陈平让人给冒顿单于的妻子送去了大量的财宝,让她给冒顿单于“吹”枕边风,给一个机会让汉军顺利“脱离”,以此来保持汉匈两国之间的脸面。

  后来匈奴在包围汉军的大军中,果然出现了一个“缺口”,汉军趁势带着刘邦撤离,白登之围正式解除。

  从陈平的计谋中来看,冒顿单于“放过”刘邦,好像是因为他的妻子“误事”导致的,实际上,冒顿单于也懂得审时度势,他深知已经不可能歼灭白登山的汉军,更不可能擒获刘邦,所以便通过冒顿阏氏的“枕边风”,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陈平的计谋,还有着更本质的含义,那就是刘邦和冒顿单于的“和解”。

  因为当时的汉军迅速赶来,而数十万匈奴军队却对刘邦毫无办法,连续七天都无法拿下刘邦。

  一旦汉军大军赶到,匈奴再次面临的,只会是在之前连续的失败,当那个时候,即便他们抓住了刘邦,也难逃被围歼的结局,所以冒顿单于不是不想灭了刘邦,而是根本拿刘邦没有办法。

  在白登之围的前后,大汉和匈奴的博弈,本质上是“政治”的交锋,而不再仅仅是军事的对抗。

  在白登之围后,冒顿单于清楚地明白,无法灭掉汉朝,因为汉朝有着强大的恢复能力和中原的经济支援,而刘邦也明白,汉初的国家实力,无法以轻微的代价灭掉匈奴,与其战争,不如发展。

  于是便有了“大汉和亲”的计谋。

image.png

  刘邦在回到了都城后,心有余悸,对于匈奴展现出来的实力,或者说对于匈奴的这一任单于,冒顿单于感到了棘手,因此刘邦采用了“和亲”的策略,选择将大汉的宗室女嫁给匈奴,以此来稳定汉匈关系,给予后代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对匈奴的战略打击。

  而在公元前200年这一个时间点,不论是匈奴不顾一切毁灭刘邦,还是刘邦不顾一切毁掉匈奴,这终究不是发展的好办法,所以冒顿单于最后的克制,正说明了他的“政治思维”活跃,不再是不可讲理的野兽,而白登之围,实际上也让冒顿单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对于匈奴而言,这未必不是好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