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是个十分强势之人,为何丞相田千秋在他身边能善终?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霍光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史书里的霍光,主要活跃在武帝末、昭帝、宣帝初这段时期。汉武帝临终托孤,由霍光、桑弘羊、上官金日磾辅政。然而昭帝统治时,桑弘羊与上官桀皆被霍光所杀。昭帝去世,昌邑王刘贺继位,短短二十七天后,霍光又将他废去,改立刘病已,从此又是“政事皆出大将军”。通过以上种种事迹,不难看出,霍光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对待敌人、竞争者都不留余地。

  而就是这样强势的人,丞相田千秋在他身边得以善终,且《汉书》称“霍光重之”。一个是百官之首,传统观念里朝廷一把手。一个手握兵权,说一不二。他们没有争权,没有互相残杀,竟然和平相处。背后原因值得深究。

image.png

  首先,田千秋与霍光的性格互补。在巫蛊之祸前,田千秋基本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巫蛊之祸后,太子被害死而卫后自尽。此时武帝尚处于迷茫、愤怒期,田千秋走出来,勇敢地为太子鸣冤,刘彻一下子清醒过来,这才发现过往阴谋,田千秋从此得到重用。但仍旧延续着“默默无闻”的作风。

  《史记》里说,匈奴听说汉朝换了丞相,也非常疑惑地问使者“田千秋是谁?有过什么作为?”知道他的主要事迹是为太子鸣冤后,还讽刺道“那以后用人不必贤能,会说就行”。这也从侧面说明,田千秋太“无为”了。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武帝晚年,国内丞相青黄不接,刘彻一共任命过13个丞相,大多数晚节不保,要么被处死,要么自尽,倒数第二人丞相刘屈髦甚至还跟李广利卷在一起企图夺嫡,让田千秋继任,多少算得上无奈之举。

  田千秋和霍光,一个静一个动,一人沉默善于从属,一人声张喜欢领头,性格是互补的。

image.png

  再者,田千秋在职位上安守本分。武帝曾因清算巫蛊事件大范围的杀人,凡是有牵扯者,大体逃不过追责,这样的“清算”持续几年,且涉及万人,闹得人心惶惶。田千秋觉得这不利于社会稳定,迟早要闹出大事,于是再次上书,请求收手。

  前面一次是给太子求情,这一次又是劝谏不要为了太子伤及无辜。可见,田千秋的立场无关党争,无关站队,只是出于一个文臣该有的思考和责任。史书说,昭帝时期,霍光多次因为田千秋是丞相而跟他谦让,可是田千秋仍旧坚持让霍光做最终决定。

  一个丞相,不与权臣争锋,提的意见都是利于国家发展的,而大多数时候,还愿意退居幕后,也难怪“霍光重之”。

  事实上,对田千秋的尊敬,也有霍光的考虑在其中:自托孤辅政以来,霍光掌握国家生杀大权,虽然百姓都说“钦慕大将军风姿”,但也有部分声音,将他归结为权臣行列。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被杀后,更有人认为霍光是党同伐异。一国丞相是文武百官的代表、脸面,如果连田千秋都遭遇不测,更会有人说霍光在“逆天而行”,到时候反对他的声浪也会越来越高。

image.png

  众所周知,上官家被灭门的导火索是勾结长公主暗杀霍光,然而在《汉书》里,逮捕上官桀,平定燕王之乱是田千秋主办的。背后目的很明显,霍光身处其中,亲自判案,会被说成排除异己,而丞相主理,天平就不会倾斜。丞相代表了国家,代表朝廷,他所对方错,对方就是真的错。更何况,田千秋还是个名声很好的丞相。

  从小看大,需要借田千秋手去办理的,绝不仅仅以上一件事。

  后记:家国安定之时,选拔人才看的是贤与能,而国家动荡之际,就要看配合了,怎么配合,办事儿效率最高,且风险最低。武帝去世以后,虽然汉朝处在稳定和平的状态,但是在稳定背后,也是暗流涌动。藩王虽然已经削弱了势力,可是武帝的几个儿子没有消停。外戚、皇族也时刻闻风而动。

  霍光的集权,出于私利也好,出于大义也罢,其实一定程度上稳住了当时的局面,平燕王是针对藩王,杀上官桀,是针对外戚。田千秋虽然比起前几任丞相,作为太少了,但是胜在跟霍光合拍,他没有被任何一方势力利用,卷进夺权大战。这二人一起办事,朝堂终于回归稳定。这也是为何,许多史学界称其,一代名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