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身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争议?争议是由何而来的?
2021-06-22 11:02:44 李广 霍去病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广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人类,站在当下,与历史对比总是渺小的。笔者,为古人定性,也因他的时代差距而显得“自不量力”。那不如单就现象之所以存在做个讨论:李广身上的争议从何而来?

  李广出身武术世家,尤其对射箭有独到见解,据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绝技,不受旁人。周亚夫成名时,李广还是个少年郎,欣欣向荣,血气方刚,因为身手好,从军没多久即显名,这也是他军旅生涯的开端。

  评价将军,当然首看战绩。很可惜,史料缺失,加上古代“战地记者”行业的匮乏,李广战绩,没留下多少(指武帝时期)。可有两点,是我们能知道的:老年李广在自尽前羞愧绝望,提到自己从青年时与匈奴交战不下七十次;这七十次里,没有著名的胜利,因为像霍去病封狼居胥这般大捷,不可能不留下记载。

image.png

  李广的战术在今天来看也很洒脱。《汉书》里提到:从中央下来督战的宦官遇到三个匈奴人,被他们射伤了。李广判断,这三人是匈奴的神射手,于是带着近百人去追。结果遇到匈奴数以千计的人兵马。

  这种情况出现有两种可能:开头三人跟督战宦官的相遇纯属偶然,或者这三人根本就是诱饵,目的是让李广追击,而后进入埋伏。

  史书在讲述这段时,颇为赞赏李广的勇敢,因为他的处理方式很漂亮:就地下马,静坐不动。黄昏之后,匈奴人不知道虚实,还以为汉军在周围早有埋伏,便退去了。

  但我在读这段时,却替李广捏了一把汗。

  这种洒脱在领兵打仗时没有被稀释,反而成为李广特色。

  武帝继位初,戍守边关的将军里数李广跟程不识最著名,因此史书也乐于拿这二人对比:李广手下的兵没有统一阵型,没有严格户籍登基,吃过饭后自由活动,夜间不巡逻。相反,程不识的军队管理严格,跟李广正相反。

  程不识本人,则给出了很客观的分析:

  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猝)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虏亦不得犯我。

  李广失去防范,但是因为得军心,敌人不敢犯。

  可是同一句话,反过来说就是另一个意思:李广得军心,却失去了防御。从防御,便可以窥见,他或许是缺乏整体作战规划的,这也就造成上面所说的,李广著名战绩少。

image.png

  熟悉战略战术你会知道,主将把军营安排成“缺乏部署”,有时候是外松内紧,为了迷惑敌人。可是了解过李广的性格,就会立刻否定这种猜测。

  李广被匈奴人俘虏后,动用武力逃脱。回来以后就被贬为庶人了。李广丢了军衔在霸陵耕种,日子挺郁闷的,主要活动就是:喝着小酒儿遛弯儿。

  这天李广遇到霸陵尉,对方不善,很凶的问到:“这么晚了瞎溜达什么!”(按照当时规定,入夜不出)

  李广道:“我是前任将军。”

  霸陵尉回答:“现任将军也不行!”

  周亚夫治军严明,他的军营是不许乘车进入的,天子来视察,也要一视同仁,这博得古今中外一致好评。但是到了李广这里,却又是另一种样子。为了避免被说双标,于是《汉书》将故事背景设置成:两个醉鬼的狭路相逢。原文:

  还至亭,霸陵尉醉(2),呵止广(3),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

  可是哪里想得到,李广复出那一日,第一件事就是把霸陵尉给斩了。诚然这是他宣泄郁闷的方式,但未免有些意气用事。这种意气,多多少少会反映在领军打仗中。

image.png

  前文说,李广身上的争议大,这个问题是分为三步形成的:

  首先,他是个武艺高强的人,却不是善于排兵布阵的将,这与其性格分不开。若是作为手下,他可以出色的斩首敌方主将,可自己领兵,却不能直捣单于王庭。

  其次,晚年李广遇到了优等生卫青,而卫青是个典型的共击型将领。李广的防守型已经跟不上那个时代主旋律,而他亦不服老,大漠迷路,多少拖了别人的后腿。人们总是“恨铁不成钢”,也是这样,“铁”背负了更多的期望和指责。

  最后,唐王昌龄有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即指李广,后人的传颂多少抬高了李广在西汉的整体位置。位置越高,期待也就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