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父子是如何不断发展李家军,并一步步攻入长安的呢?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渊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长安作为地处关中平原地区、北接陕南山地及秦巴山脉,西邻古匈奴及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地,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617年,李渊父子从太原地区率领三万李家军一路北上, 披荆斩棘、势如破竹,打败了通往长安城最后的防线,决意直取京都。

image.png

  《大唐创业起居注》:“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美里之厄, 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

  但这样一个被《史记》称颂为金城千里、西塞之国、天府之国的地方,此时虽有隋军重兵把守,但城中早已陷入一片慌乱。对于北方后起之秀李渊而言。夺取长安城如同探囊取物。那么,李渊父子是如何将三万李家军不断发展,而后步步攻克这固若金汤的长安城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汉书第40卷》 :“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所谓金城干里,天府之国。”

  李渊举兵,如有神助

  举步维艰的长安

  自李渊父子义师的消息传出后,可谓是群呼而应。在李家军合力消灭宋老生之后,隋军的有生作战力量已经被消灭了一大半。尽管此时的长安城仍然在隋朝军队的镇守当中,但长安城的外围,则早已被李神通和平阳公主扫荡了一大半。

  可以说此时的长安是唾手可得,只需李渊一声令下,便可轻易拿下。毕竟,现在地处关中平原的长安的处境可谓十分地艰难——前有平阳公主虎视眈眈,后有段纶步步相逼,举步维艰,颓势一目了然。

  《兴唐传》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十四,李渊兵至贾胡堡,距霍邑五十余里。代王杨侑派宋老生率领精兵两万人驻防霍....顿时隋兵大乱,争奔城门。但门已为李渊军夺占,宋老生不得入,下马跳入壕沟,不敌刘弘基而阵亡,李渊攻下霍邑。”

  段纶为何许人也?

  平阳公主和李神通这两个人,我们都不陌生。但是这段纶,又是何许人?

  原来,段纶是李建成的好朋友,两人平日私交甚密、往来颇多。李建成十分欣赏自己的这个朋友,便向父亲李渊引荐了他。后来,李渊决定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段纶,段、李从此结成了亲家。而这个女儿就是后来的高密公主。

image.png

  《北史.卷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 :“隋朝时期,门荫入仕,起家左亲卫。迎娶高密公主。响应晋阳起兵后,授金紫光禄大夫,袭封龙冈县公。”

  所以,当李渊举兵的消息传来之时,段纶立即从长安城出发,前往蓝田招兵买马,响应李渊的李家军。

  义师之举, 尽笼天下英才

  关陇集团核心成员的身份和李渊名应谶言的呼声,让他的义师一举变得十分顺利。当时的并州地区,也就是今天山西、陕西一带,其境内的很多豪强武装,一听说李渊来了,都纷纷弃械归降。那么,为什么关陇集团核心成员的身份能如此尊贵,且拥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呢?我们得追溯到西魏北周时期了。

  关陇集团背景加持,是强大号召力的根基

  关陇集团是部分学者提出的一个说法, 它主要说的是北魏时期以宇文家族为首的上层统治者组成的政治集团,其核心成员大多数是籍贯位于陕西关中,或甘肃陇山(六盘山周围的军阀势力,其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徒之事”,皆为“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所以,作为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李渊的个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动乱的年代,都是能者居之。故我们对于地方豪强皆纷纷归顺于李渊的举动,似乎也可以理解了。

  《后汉书公孙述传》:“令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

  任瑰打前站

  而在前来投奔李渊的陕西境内的豪强中,有一个叫任瑰的人,给李渊出了这么一个主意。他说:“现在关中的各路人士,都在翘首以待,等待您的义师。如若您要从陕西渭南的关中东部一带前往长安,冯翊就成了您的必经之地。而我本人在冯翊已经生活了很多年,对于那里的风土人情很是熟悉。您可以让我去冯翊打前站,帮您晓谕各路人马,让他们都归顺于您。”

image.png

  《旧唐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九》:瑰曰:“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汹汹,思闻拯乱。公天纵神武,亲举义师,所下城邑,秋毫无犯,军令严明,将士用命。关中所在蜂起,惟待义兵。仗大顺,从众欲,何忧不济?瑰在冯翊积年,人情谙练,愿为一介之使,衔命入关,同州已东,必当款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而除了请求李渊同意自己前往冯翊打前站之外,任瑰还给李渊献上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计划,那便是建议他率领一众部队从梁山这个地区越过黄河,直扑永丰仓、占据粮仓。事实证明,这个计划是正确的,它对于后来李渊入主长安、稳定民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这永丰仓是隋文帝开皇三年的时候在广通渠口设置的,也叫广通仓,是关中地区最大的粮仓之一,粮食储备十分丰富。而在此时这种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粮食意味着军心、民心所在。只要有粮食在手,军心就会安定,有粮食便会有兵马。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隋开皇三年(公元 583 年)置广通仓于华阴县东北渭水南岸广通渠口,大业初改名。为当时京师附近的重要粮仓,隋末杨玄感、李渊起兵,皆曾攻占此仓。后世渭水南移,仓址隔在渭北,今在陕西大荔县境。

  此外,古代王朝是农耕社会,素来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百姓对于土地和粮食有着异于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执着。在他们眼中,粮食就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且战士作战之时,粮仓可以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饷,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可以说,这个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部署为李渊顺利攻取长安,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此,李渊便接纳了任瑰的建议,让他作为打前站的先锋,去晓谕各路武装。而自己带领其他兵马直取永丰仓。

  《旧唐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九》:瑰曰:“且萧造文吏,本无武略,仰惧威灵,理当自下;孙华诸贼,未有适从,必当相率而至。然后鼓行整众,入据永丰仓,虽未得京城,关中固已定矣。”高祖曰:“是吾心也。”

  箪食壶浆、以待王师

  自李家军举兵后,李渊的势力可谓是日渐壮大。加之李渊这个人的治理能力十分突出,御下有方,因而各地武装可以说是望风归降者众多,老百姓也是箪食壶浆、以待王师。

  民心所向是李家军立根之本

  其实对于豪强武装的归降,我们可以理解。可为何就连老百姓也如此期待李渊这一准王师归来呢?小Z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则,隋末朝廷昏庸腐朽,隋炀帝面对内乱不仅不率军平乱,反而早早溜之大吉,伤了民心;二则,自隋末战乱以来,遍地狼烟四起。老百姓作为最无辜的牺牲品,早已厌倦、害怕战争,他们渴望救世主出现,以此结束纷争、一统天下,重新构造和平秩序;三则,李渊领导者风范十足。自举兵以来,其所到之处并没有发生激烈的烧杀抢劫之事,百姓对于李家军既敬畏又感激。

image.png

  因此,在李渊从梁山越过黄河之后,黄河沿岸的老百姓不仅给李家军献上了粮食,还给他们提供了渡船。这对李渊来说皆是十分宝贵的物资,也是他深得人民拥戴的表现。为此,李渊专门设置了一支水军,用来负责摆渡军队过黄河。

  顺时势归降李家军,乃识时务者为俊杰

  而此时关中东部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的头目——孙华,也闻声而来拜见李渊,向其表达自己的归降之心。其实当时的北方势力巨头除了李渊之外,还有王世充窦建德。可为何孙华、任瑰等各地的武装豪强,大多数都选择归降于李渊呢?小Z认为用“识时务者为俊杰”来解释最为恰当。

  那么何为“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务,就是能够认清时代潮流或客观形势,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因时制宜、顺势而动。总而言之,只有能认清时代潮流的、聪明能干的人,方可为英雄豪杰。孙华、任瑰等豪强投奔李渊,也是认清了在当下狼烟四起的动乱时期,只有及时站队,才能不被其余的军阀割据所吞没。

  《晏子春秋·霸业因时而生》:晏子:“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纵观古今中外,只有识时务之人才能成为时代的俊杰。从一定意义上说,智者与仁者共同点皆在于能够随机应变,借以消患济事。然智者、仁者不是天生的。因此,当我们面临重大的变故而不知所措时,学习、掌握应变之术用以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都说那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远胜健步如飞而误入歧途的人。故唯有在人生的转折点上识时务、选择正确的方向,才能离所追求的目标越来越近。反之,如果不识时务,逆境而行、盲目蛮干,忽视客观条件的变化和限制,其结果只能是以卵击石,被时代的车轮碾个粉碎。

  所以,我们也能理解为何在三大势力巨头并驾齐驱的情况下,大多数武装豪强都选择投奔治军能力、领导能力更胜一筹的李渊了。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前后呼应,入主关中

  面对孙华的归降,李渊十分高兴,立即封他为冯翊太守,并任命其为前锋,率领军队浩浩荡荡过黄河。而后,李渊的心腹尾随其后,两股力量在黄河西岸汇聚,共同建立一个坚固的桥头堡,等待李渊率领主力部队过黄河,踏上前往关中的道路。

  《新唐书·卷九十·列传第十五》:孙华,隋朝仁寿年间,授韩城县尉,坐事罢职。投靠唐国公李渊,授河东郡户曹参军。晋阳起兵,颇有功勋,授左光禄大夫。

  果不其然,在孙华及一众心腹的配合下,入主关中的李渊很快就拿下了永丰仓。而后,李渊开仓赈济,得到了当地饥民的纷纷响应。李渊见势竖起了招兵旗,招揽各地武装归附,以此壮大军队力量。

image.png

  而此时,听闻父亲已过黄河的平阳公主,也率领着1万多精兵前来接应。双管齐下,李渊的部队在一夕之间呈现几何级的膨胀,兵马数量暴涨。光是李世民的部队,在几日之间就增至9万人。

  铁血娘子军,巾帼敌须眉

  《续世说》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时嫁柴绍。高祖起义兵,绍与妻谋曰:“尊公欲扫平天下,吾欲迎接义旗,同往则不可,独行俱后害,何为计?”妻日:“公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自为计。”绍即间行赴太原。

  论巾帼不让须眉,这平阳公主必是首选。在协助父亲争霸天下的过程中,她在关中地区纵横捭阖、迎难而上,身先士卒、屡立战功,披荆斩棘一路冲杀过来,可谓真正的女中豪杰。李渊对自己这个女儿的战绩,也是十分肯定。

  因此,当平阳公主率一万精兵前来接应之时,李渊下令将这支部队单独立营,而非打散编入到其他军营中。他还给这支部队起了一个番号,叫做“娘子军”。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娘子军”这三个字。所以到了后来,大家一听闻“娘子军”三个字,便明白了它所指的是一个女将带领着一群男兵冲锋陷阵、杀敌显威。其实自平阳公主首建“娘子军”后,我国解放战争前也在海南岛建有抗日“娘子军”,其后来所创作的歌剧“红色娘子军”,便是根据历史事实所成。

  《续世说》妻乃归鄠县,散家财,募女兵,以应高祖。得兵七万人,与太宗俱围京城,号日“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 。

  结语:

  当李渊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地区之时,平阳公主也迅速带领精锐部队前来与父亲的主力军汇合。此时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夺取长安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