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是如何崛起的呢?为何最终却成了小国呢?
2021-07-03 13:56:54 樊迟 宰予 端木赐 仲由 孔子

  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的诸侯国。然而郑国却在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从诸侯小霸主的地位迅速滑落,最终沦为了末流小国。

  西周末期,礼崩乐坏周朝天子式微,各封地君主势力逐渐强大,造成诸侯割据,大一统几千年的天下开始分离,强大的王侯挟天子以令诸侯,增强自己的势力。郑国在春秋时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并非春秋五霸之一,到在历史评价中,郑国应该是早于春秋五霸主之前的最大一个霸主。

  在“五霸”出现之前,周朝天子东迁,郑国几仁国君不断开疆拓土,到郑庄公时期,郑国已经成为春秋最大的霸主。郑庄公之后,郑国君主几经波澜,几次差点易主,之后郑国日渐衰败,开始退出春秋霸主的地位。在这之前,郑国初期一直是春秋时期最大的霸主,即便是周朝天子对其也颇为忌惮,郑国初期经历了诸子夺位,所以式微,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郑庄公时期是郑国巅峰,自郑庄公之后郑国开始衰落。据史料记载,郑庄公非常宠爱其子,所以导致他的其他儿子并没有畏惧郑庄公的权威,在郑庄公死后上演了诸子夺位的历史大戏。郑昭公继任郑国国君后,本该顺应分封制继任为卿大夫的儿子突不满郑昭公的政权,在权臣祭仲的帮助下,公子突推翻郑昭公的政权,在郑昭公逃亡到卫国之后,突继任郑国国君,名号郑历公。

  不过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突并没有继任很久的郑国国君。权臣祭仲,本是顺应郑庄公份遗诏,立郑昭公为新任国君,但是在公子突的岳父雍纠的逼迫下,祭仲不得已帮助突将郑昭公赶下君主之位。祭仲本就去权臣,在郑国势力非常之大,再加上郑历公又是在祭仲的扶持下上的位,所以当时郑国的政权大部分都被祭仲掌握在手中。

image.png

  而相反的是,突既然有意成为郑国国君,那么必然不是平庸之辈,怎会甘愿屈于祭仲之下,所以一直在谋划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于是伙同其岳父雍纠密谋杀死祭仲,然而祭仲权势滔天,整个郑国都是其势力,所以事情败露。突是明面上的郑国国君,祭仲自然不敢杀他,于是杀死雍纠,这样一来,郑历公与祭仲之间更是水火不容,祭仲迫于公子突的国君身份无法杀死郑历公,郑历公也迫于祭仲的权势无法杀死祭仲,但是二人又皆盼对方身死。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思想下,为了防止日后郑历公势力盖过自己,祭仲决定将郑昭公迎回取代郑历公。

  郑昭公重新夺得郑国君主之位后,对于将自己拉下有捧上郑国国君之位的祭仲,自然不会有什么感激之情,即便最后祭仲帮助郑昭公取回君主之位,也早以心生芥蒂。祭仲能成为郑国最大的权臣,自然也不会蠢到郑昭公会善待自己,所以早就防备着郑昭公。

  除祭仲之外,郑国第二大权臣高渠弥,郑庄公在位之时,高渠弥以中军奉郑庄公,跟随郑庄公打败周朝王室,所以深受郑庄公的信任,高渠弥被郑庄公任命为卿。在分封制里,卿是只有封地君主的庶出之子才能继任的,这样一个外人却被任命为卿,所以郑庄公的儿子,对高渠弥都抱有恶意。

  其中尤其以公子忽最为敌视高渠弥,在郑庄公任命高渠弥之前,公子忽曾极力反对,却未果,这事被高渠弥所得知,所以在公子突篡位之时,高渠弥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郑昭公重新继任郑国国君之后,高渠弥内心非常惶恐,本就有郑昭公阻自己继位卿在前,又有自己推翻其政权在后,此时的高渠弥觉得郑昭公一定会对自己出手。于是破釜沉舟,在一次狩猎中设立杀死郑昭公,然后做出郑昭公意外死亡的假象。

image.png

  郑昭公身死,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周朝礼制下,权臣祭仲和高渠弥无论势力多大,也不敢自己登基为郑国国君,如果他们继任,无论是周朝天子还是其他诸侯国,甚至是百姓都不会认可他们的正统。所以权臣无论势力多大始终只能是权臣,不能明面上成为国君,于是他们二人必需要再找一个血脉正统的人来继任郑国君主之位。原本公子突在郑昭公死后应该继任,可是有突篡位在前,祭仲无论如何都不敢再让突重新登基,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所以高渠弥和祭仲将郑庄公的第三个儿子郑子亹推上郑国国君之位,郑子亹不同于其两位兄长,即无大志,也无野心,庸庸碌碌,只是祭仲与高渠弥的傀儡而已。此时,经历连续三次换国君的郑国,比起郑庄公时期,已经有这衰落。郑庄公在位之时,郑国极其强势,对于其他诸侯国的态度非常傲慢,所以当郑国经历大变开始衰落之时,其他诸侯国都落井下石。

  为了试探郑国,在一次首止盟会上,齐襄公公然杀死郑子亹,此时郑子亹在位不足一年。权臣始终是权臣,只有权力,却没有君主的魄力,面对齐国的羞辱,即便郑国原先强势无比,可是在没有国君的情况下,郑国不敢回击。为了稳定局势,两位权臣将郑子亹之弟郑子婴推上郑国国君之位,已经有齐襄公杀郑子亹试探在前,却没有郑国回击再后,所以在齐国看来,此刻的郑国早已去纸老虎,再无威势。于是齐襄公率兵攻郑,权臣擅长的是权力斗争,对于政治外交以及军事战争一窍不通,而郑子婴如同郑子亹一样只是傀儡,所以郑国沦陷,祭仲、高渠弥与郑子婴皆被杀。

  不过郑国并没有就此灭亡,有野心的郑历公如果不是败在祭仲手里,有机会能复兴郑国。在祭仲、高渠弥、郑子婴三人被杀后,郑历公由边邑入郑,夺回君主之位,但是经过诸子夺位之乱,郑国势力早已不如从前,而后更是日渐衰落,从春秋第一霸主走向灭亡。

  一代枭雄郑庄公死后,郑国为什么迅速沉沦?

  先天不足

  郑国自郑桓公迁移到在虢、郐之间,到郑庄公时只历三世,虽然国势日盛,根基却不深厚。而且郑国地理形势对发展不利。郑国地处中原,是四战之地,南有楚国,北有晋国,都是春秋中后期的霸主,惹不起;西临成周,周天子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也很难贪图那里的土地;只有往东发展。郑国东面与陈、蔡、宋等中小诸侯接壤,其实都很有实力,并不好对付。而且东面有齐国,想有所动作,没有齐国的首肯也是很难办成的。

  强国崛起

  春秋时期真正的强国霸主只有位处四极的晋国、楚国、齐国和秦国。

  郑庄公在位期间,晋国正因为曲沃小宗图谋公室而内斗得不亦乐乎,根本无暇他顾,而且晋国在曲沃代晋成功,晋献公开疆拓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以后,才算真正拥有称霸的实力。楚国此时正在厉王、武王筚路蓝缕的创业之时,暂时还没有打算与中原强国一较高下。齐国齐僖公虽想插手中原政局,却因为身后有纪国这个肘腋之患,只能有心无力,而鲁国也乐于和纪国联合起来限制齐国的扩张。直到齐襄公时,才吞并纪国,齐桓公时,方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秦国自襄公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并赐给岐山以西之地后,一直忙着砍杀戎狄,扩大地盘,而且秦国在中原老牌诸侯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力,中间又隔着晋国,根本无力东进。

  所以郑庄公在中原叱咤风云的时候,正是这四大强国蛰伏积攒实力的时候。等到他去世以后,这四国的实力已经慢慢展现,并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形势,而郑国只能朝晋暮楚,以求自保。

  与周交恶

  这个锅就得郑庄公自己背了。郑国拱卫成周,郑庄公又继承武公周朝卿士之职,本是周王室的左膀右臂。但郑庄公却并没有“尊王”之心,只是希望利用周天子的威望来为郑国谋求利益,假天子以讨诸侯,扩大地盘。比如他以宋国不朝见天子为名,联合齐、鲁攻宋。又以戴、许两国不派兵帮助为由,灭戴分许。

  若周天子像后世的汉献帝那样,完全成为郑庄公的傀儡,郑庄公之命即周天子之命,那郑庄公自然也可凭此道天下横行。可惜周室虽弱,仍为独立之周,仍为天子。历代周王也不是傻子,你郑庄公在我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我这天子威严何在?所以周郑矛盾在所难免。周平王时便有周郑交质之事,周桓王时矛盾便公开化了。先是周桓王准备免去郑庄公王室卿士之位,而后郑庄公派人偷偷割了周天子治地的麦子,周桓王后来率领统周、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却被郑庄公击败,自己也受了箭伤。

  乍一看郑庄公赢了,其实从政治上来讲却是两败俱伤。周天子自不必说,威望更加一落千丈,难以号令诸侯。而郑国本是借天子之名,自己的所为反而降低周天子的威信,相当于自己违背了自己的政策。而且再也无法以天子之名命令他国,失去了政治上的最大砝码。其实这一点,郑庄公心里也是明白的,但他也无可奈何,也许这就是郑国的命吧。

  内乱迭起

  庄公死后,长子忽继位,即郑昭公。郑昭公这个人威望是有的,也很能带兵打仗,可惜政治方面不够成熟。当初齐僖公很喜欢他,几次提出想让他做女婿,他却以“齐大非偶”为由拒绝了。若有了齐国这个靠山,昭公不仅君位坐得更稳,而且可以继承庄公的事业,与齐国联合向东扩展。另外昭公在国内和大臣高渠弥交恶,却心慈手软,甚至仍然重用他,浑然没有意识到危险,高渠弥却总是担心昭公什么时候会对他下手,所以一直找机会先下手为强。

  结果郑昭公两次失位。一次是宋国插手郑国内政,要挟大臣祭仲另立公子突为国君,即郑厉公,迫使昭公出逃。第二次是昭公靠祭仲帮助复位后,被高渠弥趁打猎时候偷袭,把命也丢了。后来郑国又历经郑子亹、郑子婴两位君主,最后郑厉公再次夺位成功,这样郑国持续二十年的内乱才告一段落,国家实力大为削弱,而此时国际形式也已经风云突变,郑庄公留下的霸业已经所剩无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