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珍是如何建立明夏政权的?他为百姓带来了什么?

  对明夏政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元朝末年,蒙古人的统治趋于崩溃,积压已久的社会矛盾最终爆发,如滚滚洪流一般席卷天下,早已经被安逸腐化的蒙古贵族战斗力大减,再也无法维持地方稳定,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此拉开序幕。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相似的历史现象让这些起义军的领袖们看到了改朝换代的希望。

image.png

  当时揭竿而起的势力数不胜数,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徐寿辉、郭子兴、陈友谅等人,他们在各自的地盘聚拢了一帮人,驱逐了蒙古军队,不断壮大,希望争夺天下的宝座。在这其中,有一个叫明玉珍的随州人,正直,勇武过人,早已经对元朝的暴政感到不满,推翻元朝的呼声传到随州时,便立刻响应,召集乡里,后追随徐寿辉。

  明玉珍有些武艺,敢于冲锋陷阵,因此损失了一只眼睛,却受到徐寿辉的器重,被封为大元帅。为了壮大政权的实力,明玉珍受命西征,夺取四川。恰逢当时杨汉与蜀中元军有过厮杀,未能收复,便告诉明玉珍,明玉珍带着十多万水陆并进,进攻刚刚经历大战的完者都,很快便大败元军,进逼重庆,完者都被生擒后,明玉珍轻松攻占重庆,被徐寿辉授予陇蜀四川行省参政,管理四川。

image.png

  好景不长,在起义军攻城略地的过程中,陈友谅篡权、杀徐寿辉,要求明玉珍称自己为王,明玉珍对于起义军内部的争斗深感悲痛,也为了表达对徐寿辉的尊敬,杜绝与陈友谅来往,自此安心发展四川。而当时的朱元璋也是起于微末,势力尚弱,二者互为犄角,守望相助。明玉珍原本并无称帝建国的打算,直到他碰到谋士刘桢,刘桢以为,蜀中地势优越,而占有之后,若是名不正言不顺,难保将士离心。

  在刘桢的劝谏中,明玉珍称帝,建国大夏,也被称为明夏。明夏王朝建立之后,仿照周制,设置六卿,即设立宰相、司马、司徒、司寇等分管国家大事,处理国家事务。又将四川分为八路,改州府县的官名,同时改革税制,废除元帝国的诸多税种,十取其一,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在对外方面,除了交好朱元璋,不断增强军事实力,多次击退元军的进攻,并且打击了云南的元军。

  明玉珍并不预备治理的大才,但是恪尽职守,生活节俭,好学知礼,建立科举,招揽人才,待人宽厚,所以蜀地一时之间安居乐业,歌舞升平。明玉珍31岁建国,36岁便与世长辞,与其多年征战、身体有伤不无关系。明玉珍在位的六年是中原战况最为胶着的时候,也是蜀地百姓最为安定的时候,如果可以做一个有关幸福感的统计,蜀地一定名列前茅。

image.png

  明夏王朝的命运随着明玉珍的死变得扑朔迷离,大夏很快陷入权力争夺之中,明玉珍之子明升继位,太后垂帘听政,后来一番争夺,反被权臣吴友仁握住了大权,明夏王朝陷入动乱,此时的外界已经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天下了,局势稍一稳定,朱元璋便派水陆两军同时攻取四川,虽有天险,但是蜀中并无名将,加上人心不安,很快便被汤和攻克,这个建国仅八年的政权走向了终结。

  蜀道虽难,却挡不住民心流失,也挡住天下大势,一生正直的明玉珍用了自己的半辈子为蜀地换来一片祥和。作为农民出身的明玉珍克制了享受荣华的欲望,坚持自己最初的理念,对上,始终念及徐寿辉的知遇之恩,对下,消除莫须有的横征暴敛,他或许并不是一个军事天才,也不是一个理政能手,但是却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史》在对明玉珍的记载中都用字简略,唯独对他临别嘱托大加笔墨,谈到明夏王朝的将来,明玉珍认为凭借地势之力和人心和合,自保无虞,否则国祚难料。可能在编撰者认为,明玉珍虽无大才,却对蜀地十分了解,也对天下大势有自己的解读,只是天不遂人愿,草草收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