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都有那些权臣?他们最后的结局都如何?
2021-07-25 12:07:39 武圣人 张飞 刘备 关羽

  汉末乱世,英雄豪杰并出,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权臣,如董卓曹操父子、司马懿父子、诸葛亮及其族人等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他们当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大争之世,想当权臣,或者更上一层楼,最重要的当然是兵权。

  而兵权,需要通过战争,才能完整的、让人心服的拿在手中。

  且需要不断地获得胜利,让内、外不服者忌惮、绝望,让支持者看到能获取更多红利的希望。

  简而言之,有兵权,还要会打胜仗,两条缺一不可,否则,基本上当不起权臣。

  唯一例外的,恐怕是诸葛亮了,他的六出祁山,算是个不胜不败。

  不过,蜀汉毕竟是以“汉”为国名,诸葛亮高举“先帝遗愿”和“复兴汉室”的大旗北伐,即使不能大胜,也没谁能拿他怎么样。

  最重要的是,他在国内没有强力的竞争对手,刘备留下的另一位辅政大臣李严,被他轻松就赶下去了。

  诸葛亮之外,举三个失败的例子,董卓、曹爽诸葛恪(诸葛亮之侄)。

  先来说董卓,他会不会打仗?这是毫无疑问的,相当能打。

  他最开始不过是个羽林郎(皇宫站岗的侍卫),到“十常侍之乱”前,已经成为并州刺史,靠的就是军功。

  董卓进京后,也是依靠手中的西凉铁骑,让自己成为权势滔天的权臣。

  但董卓手掌兵权,却依旧失败了,从他废立皇帝,成为相国,到被刺杀身亡,一共还不到三年时间。

  他失败的原因,我认为就一条,无法用战场上的胜利,来维持自己的权势。

  想做权臣,自然有反对者,后来的曹操、司马氏在走上这条路后,都遇到过激烈的反抗。

  如曹操想“奉天子以令不臣”,要面对袁绍袁术、刘备、吕布等的挑战,司马懿父子掌权后,遇上了“淮南三叛”。

  他们都是在战场上击败了这些挑战者后,才稳坐权臣之位。

  而董卓在遇到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的挑战后,他跑了,从洛阳跑到长安,把整个中原地区都放弃了。

  他因为没有什么信心能打服反对者,担心在洛阳镇不住场子,所以才带着朝廷和军队去了长安。

  从历史记载看,董卓跟关东联军的交锋,是有胜有败,确实没有碾压之势。

  打不赢关东联军,又迁都长安,意味着除雍、凉地区外,其余的地方,都逃出了他这个大汉相国所掌握的朝廷的掌控。

  成了权臣,手里捏着皇帝,掌控的资源却越来越少,能分给手下的自然也是越来越少。

  非董卓体系的外来者,想要投靠他,看到他其实只能掌握住小半个天下,估计也要仔细考虑考虑。

  而身边的,欲得不满的人,自然也会蠢蠢欲动。

image.png

  如果董卓能打败关东联军,天下大半或整个天下,都匍匐在他的脚下,吕布敢反水吗?王允敢造次吗?

  吕布如果是曹操的手下,还真未必会反复无常。

  再如后来的太尉杨彪,当曹操在朝廷中如日中天、咄咄逼人时,他选择的是隐退:“(建安)十一年......彪见汉祚将终,遂称脚挛不复行”。

  杨彪做出隐退决定的那一年,曹操刚刚摆平关内所有的袁绍集团势力,加上此前被消灭的袁术、吕布等,以及被赶跑的刘备,曹操在北方基本无对手。

  曹操在战场上不断获得胜利,在北方没有了能抗衡他的诸侯,才是让杨彪绝望的根本原因。

  如是,吕布能被王允说服反董卓,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在董卓这获得的太少,且看不到获取的希望。

  董卓无法消灭关东联军嘛,自然无法获得太多的地盘和资源。

  董卓当时能管的就两个州,手下还有那么多西凉将领,能给吕布什么?

  吕布想要的,又何止是美人?想出去当个州牧,想独镇一方都没可能,董卓都给不起。

  于是,在王允的策划下,吕布把他杀了。

  王允敢造次,是因为有关东联军给他壮胆,他跟袁绍都是士族出身,天然会亲近。

  吕布敢反水,当然是想获得更多,这本应该是董卓带着他和西凉铁骑,用武力手段去获取的。

  董卓的权臣生涯只有三年,就是因为有兵权,无胜利,战场上强势不起来,敢反他的人就越来越多。

  再来说曹爽、诸葛恪,他们都是掌权后,有明确的竞争对手,为了争取更多的人倒向自己这边,采取了用军功获取声望的方式,但全都失败了。

  魏明帝曹叡死后,曹爽跟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虽然把司马懿赶去养老了,但他却无法服众。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军中的势力服司马懿的更多,服他的少。

  原因是,司马懿当初以大将军的身份挡住了诸葛亮的多次北伐,有实打实的战功。

  为了让自己手中的兵权更牢靠一些,曹爽联手夏侯玄,谋划了一次伐蜀的战事,试图用击败蜀汉的军功,来巩固自己的权势。

  另外,曹爽也试图用战场上获得的胜利,让那些在他和司马懿之间左右摇摆的中间势力看清楚,谁才是曹魏第一人?

  但这次于正始五年(公元244年)进行的军事行动失败了,曹爽和夏侯玄出动的七万大军被蜀汉大将军费祎逼退,徒劳无功。

  不能带着大家获得胜利,不能让军中将领通过军功升官发财,军中势力当然不再支持曹爽。

  同样,非军中势力看到曹爽无法击败蜀汉,无法通过战争获取不菲的红利,也慢慢不再支持他。

  于是,几年后,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时,曹爽只能乖乖认输。

  诸葛恪跟曹爽类似,他在孙权死后,跟宗亲大臣孙峻等一同辅政(孙权选定的另一位辅政大臣孙弘,在孙权死的当天,想干掉诸葛恪,反被诸葛恪给杀了)。

  起初,诸葛恪在辅政大臣中略胜一筹,除了官位高于别人外,还因为在孙权死的当年,魏国趁机派兵攻吴,是诸葛恪领军给击退的。

  于是,觉得魏国的军事实力不怎么样的诸葛恪,试图用更大的军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东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诸葛恪发动二十万大军,北伐征魏。

  结果,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连只有三千守军的合肥都没攻下来(攻城期间,守将张特有过一次诈降,缓了口气)。

  这样的战绩让吴国人大失所望,民心尽失,也让政敌孙峻有了除掉他的机会。

  当年三月,诸葛恪伐魏,八月回朝,十月即被孙峻设计干掉,诸葛恪这个权臣一共只当了一年多时间。

image.png

  从上述董卓、曹爽、诸葛恪的例子中,可以看到,三位权臣都掌握有兵权,却无法利用兵权巩固自己的地位。

  因为他们不能打胜仗,不能用战场的胜利震慑不服,不能用战场上的胜利获取更多的资源,来给手下发红利。

  兵权虽然不是权臣掌控局势的唯一手段,但绝对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有,然后要会用。

  在这方面,曹操、司马懿父子是正面典型,董卓、曹爽、诸葛恪只能是负面典型了,算是志大才疏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