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三叛

"

  魏太尉王凌与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掌重兵于淮南,谋立楚王曹彪为帝。令狐愚卒,嘉平三年(251)王凌以讨孙吴为名表求发兵,又遣杨弘说兖州刺史黄华共同举事。杨弘、黄华告发,司马懿率中军征讨。王凌见事败,降于丘头(今河南沈丘东南),饮药自杀。正元二年(255)魏扬州刺史文钦、镇东将军毌丘俭起兵寿春(今安徽寿县),矫称受太后诏书讨司马师,率军渡淮,进至项县(今河南沈丘)。司马师率军10万征讨,大破淮南军。毌丘俭被杀,文钦逃入孙吴。甘露二年(257)魏征东将军诸葛诞反于寿春,向孙吴称臣,攻掠淮河南北郡县。司马昭督军26万征讨。甘露三年(258)正月,诸葛诞兵败被杀。至此,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装力量基本被消灭殆尽。

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

淮南三叛与曹魏后期政局有何微妙的联系?

  淮南三叛兵力

  淮南三叛的成功使曹魏转为晋,淮南三叛的第三叛充分证明了司马昭的军事才能。淮南三叛兵力更是超过了赤壁之战,那么淮南三叛兵力多少呢?

搜狗截图16年11月04日1751_105.jpg

  图为司马昭的画像

  淮南三叛主要以诸葛诞和司马昭的对峙为主,双方谁要是能最后胜利,谁将是曹魏真正的掌权人,所以双方都必将倾尽全力。诸葛诞打司马氏的目的是为了保住曹魏的势力,而司马昭想称帝。诸葛诞有20万兵马,司马昭有26万兵马,不过诸葛诞打着正义之师的名号诛灭奸贼向东吴借兵有10万左右,所以淮南三叛兵力超过50万。

  诸葛诞本在这次战役中是主攻方,却因为其军事能力弱于司马昭而步步掉入司马昭的陷阱。诸葛诞固守寿春,而司马昭采用包围寿春的战略。在这个时候诸葛诞处于上方,因为城中粮草充足,外又调来了东吴的援军。东吴赶来的三万援军让诸葛诞赢了第一个回合,不过司马昭并不担心,反而漫不经心的准备打持久战。

  后来司马昭的围城建好,切断了寿春与外界的通道,几次想攻打出去都未能攻下。后来东吴的援军赶到了,但是却被司马昭的人马烧掉了粮草而使士兵饿着肚子无力作战,最后只能弃战而归。这个的时候诸葛诞上了司马昭放出假消息的当,以为东吴还会继续有援军赶来里应外合,就让士兵大吃大喝,没过多久城中的粮草快殆尽时才慌张。

  司马昭见计谋奏效,利用各种方法诱敌投降,并对间接害死司马师的人也既往不咎使得城中打乱且不断有人投降。司马昭最后以自己的军事才能打赢了这场仗,从此曹魏中再也无人有力量对付司马氏...查看更多

西晋史中的淮南三叛的怎么回事?

  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懿重夺政权,至此司马氏开始专政。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此期间发生三次严重的内乱和割据战争,史称淮南三叛。西晋史学家陈寿将淮南三叛和之后的钟会之乱并提,评价说“王凌风节格尚,毌丘俭才识拔干,诸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东晋史学家伏滔在《淮南论》评价淮南三叛中说“及至彦云、仲恭、公休之徒,或凭宿名,或怙前功,握兵淮楚,力制东夏,属当多难之世,仍值废兴之会,谋非所议,相系祸败。”

blob.png

网络配图

  淮南三叛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呢?哪三叛呢?

  一叛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发生高平陵事变,曹爽被罢免后被诛杀,司马懿於是掌握魏国大权,升任镇守寿春的王淩为太尉。王淩与外甥令狐愚见魏帝曹芳年幼无力掌政,致令君权旁落在司马懿之手,於是意图废曹芳而改立楚王曹彪,令狐愚更派部将张式联络曹彪。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王淩见东吴在涂水有军事行动,於是上书请朝廷准许讨伐东吴,打算乘此而起兵反抗司马懿,此为王淩之叛。但是请求并没有得到回应,王淩於是派部将杨弘将废立计划告诉兖州刺史黄华,希望得到支持,但杨弘和黄华却向司马懿揭发王淩的图谋,司马懿於是率军讨伐。王淩自知不敌,司马懿又在发军时先赦免他的罪,於是投降,司马懿纳降。但后来王淩自知他不久一定会被诛杀,於是在被押解到洛阳的途中自杀。王淩、令狐愚等人被诛灭三族,曹彪亦被赐死。

  同年六月,司马懿病重,梦见贾逵、王凌为作祟,不久去世,其长子司马师继之掌权。 ...查看更多

结语

  这三次兵变的失败,使司马氏成功铲除拥护魏帝的势力。此后朝廷上很少有实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司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甘露五年(260年),发生甘露之变,曹髦不甘被控制,率臣反抗司马昭,最后被司马昭、贾充及成济所杀。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不久,其子司马炎即篡魏称帝,建立西晋,曹魏灭亡。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