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卖官鬻爵?汉灵帝在历史上真的是个昏庸帝王吗?

  只要谈到汉灵帝刘宏都会说他是个昏君。“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按理说汉灵帝刘宏贵为天子,可是富有四海,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可谓要啥有啥,为什么还会贪财呢?

  刘宏的贪财,并非是横征暴敛,也不是强取豪夺,而是做“生意”得来的,说他是东汉第一成功商人,并不为过。

  那么他的这个生意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被人诟病,并成为东汉灭亡的关键因素呢?

  一、

  汉灵帝并非明君,这毋庸置疑,也早已成了历史定论,想洗都没得洗:

  比如贪财,所得财宝都存放在一个叫“万金堂"的地方,时不时就去参观一下;比如放着马车不乘,弄了几头驴拉车,搞得京城一时驴贵;再比如给狗弄了一身朝服,还称呼它是“好一个狗官”;还有宫里开集市,让宫女和妃子们做生意,自己装扮富商,玩超真实过家家酒游戏……

  关于这些汉灵帝荒谬事迹,后面还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调侃,我们先说他做生意的事。

  作为大汉的皇帝这么荒谬,天下自然也就乱了,实际上,这也不全是汉灵帝的错,早在他之前的多任皇帝,天下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

  汉帝国进入到东汉中期后,各种明规则,潜规则横行,能当官的,比如州郡刺史、太守等,基本都有靠山。

  而这种靠山又分三种,要么是外戚,小皇帝太小,外戚当权,大肆任命官员;要么是宦官之后,小皇帝大了,在皇上的支持下宦官就会起来,宦官子弟遍布天下做官;再有就是世家名门之后,这不用多解释,寒门子弟根本就进入不了仕途。

  而这些官员中,又属宦官子弟最为猖獗,鱼肉百姓,草菅人命,抢男霸女,无恶不作。本身这群人就是依靠宦官起家的,大都不学无术,就算目不识丁也能谋得个高职位,自然欺压起百姓来毫无心理负担。

  二、

image.png

  外戚也好,宦官也罢,他们这样胡作非为,作为皇帝,为什么视而不见呢?

  说到底,他们属于利益共同体,不管是外戚还是宦官,最终的靠山都是皇帝。皇帝要想统治天下,是需要这些人的支持的,尤其需要他们来对抗一切可以对皇权构成挑战的人。

  在抵住了几波来自士人对宦官集团的攻击之后,汉灵帝刘宏算是借助这些宦官们坐稳了皇位。而作为汉帝国最大的蛀虫,此时贪财的本性也展现了出来,这其实也不能全怪刘宏,而得怪他娘。

  刘宏的老娘姓董,玩三国类游戏时,有一个人物是董太后,就是她。董氏是河间人,当年刘宏的封地也在此,穷怕了,所以一进宫这娘俩就展现出非凡的敛财能力。

  在京都洛阳民间流传这么一句童谣:

  “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这句童谣就是讲董太后多么贪婪的,正所谓上梁不正,导致了下梁歪,天下正直之士想击鼓呐喊,怎奈众丞卿敢怒不敢言。

  董太后进宫之后住在永乐宫,那里堆积的财宝像山一样高,即使这样她还不满足,促使汉灵帝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

  前面我们也讲了敢于发声的蔡邕被发配,朝中再无仗义执言之臣,汉灵帝也就可以大张旗鼓地敛财了,而他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卖官鬻爵。

  三、

  其实卖官鬻爵并非汉灵帝的首创,只不过他把这个昏招发扬光大了而已:

  在科举制度出来之前,人们要想当官,要么跟朝中大员攀上关系,直接走绿色通道,比如外戚,比如宦官之后。要么呢,就得通过“举孝廉,集民望”,从地方上做起,一步步往上提。

  这种选拔的机制,在汉灵帝看来,是十分荒谬的,等于是拿着朕的官,给底下的大员们谋福利了。毕竟,不管是靠山举荐,还是什么“举孝廉,集民望”,里面必然涉及到权钱交易,最差也是人情买卖。

  怀着这个目的,他决定不让这些官员们赚差价,他这里直接“厂家直销”,明码标价,皇上亲自“直播”卖官。

  实际上,卖官这种事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朝廷遇到财政危机的时候,往往都会通过这种方式快速筹钱。这也可视为普通士人捐钱捐物,以谋得一官半职的方式。

  早在秦朝时,秦始皇为了缓解蝗灾对国家造成的影响,防止老百姓饿死,从而向富户大族们征粮。可是,强征的话,又怕失去这些人的支持,所以提出了“捐粮换爵位”的噱头,以此平衡关系。

  到了汉朝,这一招也是屡试不爽,即使文景之治时期,汉景帝还发布过“犯罪者捐粮赎罪”的政令。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弥补常年征战造成的钱粮消耗,他也曾经拿爵位换取过大户们的粮食。

  四、

  但他们的卖爵位跟汉灵帝的卖官,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爵位嘛,更像是一种荣誉称号,毕竟人家捐粮捐钱,帮助了千千万万个穷苦老百姓,总得给个“捐功爵”吧?

  其实到了汉恒帝时期,天灾不断,国库空虚,单纯地卖爵位已经没啥性价比了。由于朝廷过度变卖爵位,导致爵位泛滥,通货膨胀,富家大户也不太容易被忽悠了。

image.png

  等到汉灵帝上台之后,他开始大肆卖官,尽管标价太高,但是买官的人仍然络绎不绝,有些热门的官职,还需要托关系,走路子,才能买到。

  当然,没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既然花了大价钱买官,那么做了官后,肯定想方设法赚回来,最后苦的肯定又是老百姓。

  皇上都来卖官了,等于是明着就承认了,官位和权力是可以花钱买的,剥削百姓也成了合法的生意了。

  当然,汉灵帝卖官也是有些规定的:

  比如地方官要比在朝官价格高一倍;各地的县官则价格不一;即使是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

  不仅如此,他还搞出来类似拍卖的活动,比如就一些热门官职进行竞价,出价高的人才能中标上任。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破坏了汉朝的规章制度,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些不学无术的有钱人更是大行其道,一些真心体谅民情的,想为民做事的,一看这高昂的官员价格,也吓得知难而退。

  五、

  那么,作为皇帝,汉灵帝再荒淫无度,也不能做出这种自毁根基,自绝于人民的事情来啊,他此举究竟啥目的?

  汉灵帝昏庸、短视、愚蠢,这不用多说,可是作为东汉有数的几个成年皇帝。也是完全控制住朝政的皇帝,他这样做,总得有些理由吧,难道真的因为钱不够花?

  前面我们也讲过了,汉灵帝刘宏在宫里的表现确实荒唐,开裆裤啊,狗官啊,驴车啊,集市啊,都是其荒唐的表现。而且这些事情,也确实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撑,再加上他老娘那么爱财,自然想方设法筹钱。

  但其实,卖官的这些钱并没有全部进到汉灵帝自己的腰包,而是另有妙用:

  在卖官之初,汉灵帝就设立了一套完整的卖官制度,还专门设立一个账户来管理这笔钱。至于这些钱用到了何处,史料没有详细记载,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些钱都被汉灵帝糟蹋了,满足私欲了。

  但除了部分用于皇宫花销之外,更多的钱,实际被汉灵帝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汉灵帝即位之后是个小皇帝,也见惯了外戚跟宦官的争斗,他为了彻底收回皇权,也是在暗中策划。上面提到过侍中寺这个机构中有一只母鸡变公鸡,其实侍中寺是汉灵帝设立的一个小部门,属于自己直属的班底,可以绕过外面的官员及宦官直接处理政事。

image.png

  他还搞了一个“三互法”的任官回避制度,用于防止有亲家关系的人,在对方州郡内做官。

  六、

  除此之外,汉灵帝最大的一个举动其实是创办了“鸿都门学”:

  这所学校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并不教儒家经典学说,这在当时的时代可谓壮举。

  这所学校大量招收平民入学,改变了以往被贵族和地主垄断的状况,使得平民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后来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也是对这个“鸿都门学”有所借鉴。

  汉灵帝之所以创立这所学校,并让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入朝为官,就是为了建立一支天子门生队伍,以此掌控天下。

  办学自然就需要大量金钱支撑,况且这所学校还都是寒门子弟就读,花费可想而知有多巨大。卖官政策跟创办“鸿都门学”是同一年颁布的,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汉灵帝拿卖官的钱,用来办学。

  而且,他卖出去的官,还会想办法再收回来的,很多买来官职没干多久就被汉灵帝找个理由给干掉了。比如曹嵩,也就是曹操的老爹,当时可是斥巨资买了个太尉,满打满算就干了七个月。

  由此可见,汉灵帝通过卖官,一方面充实自己的钱袋子,另一方面也借此机会清洗官员队伍,最后又通过这些钱,建立忠于自己的队伍。

  汉灵帝的想法就是先“破旧”再“立新”,先“搞乱”后“治理”,达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目的。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汉灵帝这个策略,理论上可行,可惜面对的阻力相当之大。

  因为很快,黄巾之乱就开始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回再讲!

  杨角风谈三国系列文章,精彩有趣,虽然三国的故事你讲我讲大家讲,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不求跟名人志士争锋,只求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一遍这段历史,也算是一场不一样的时间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