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文天祥所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
2021-08-03 14:54:04 文天祥 杜甫 白居易 李白 苏轼

  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也是著名文学家,他的诗词创作颇具特色,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忠愤慷慨,后期气势豪放。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过林丁洋》,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自从靖康之变(1127年)以来,南奔建立的南宋王朝始终处于北方游牧民族持续不断的冲击和高压之下,如今,女真人虽然亡国,但不断南下的蒙古人却更加精锐致命。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面对兵临城下的蒙古人,临安城里乱成一团,以两位宰相陈宜中和留梦炎为首,帝国的大小官员们纷纷弃职逃命做鸟兽散。而已经66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发现,她和年仅4岁的宋恭帝赵(xiǎn),已经孤独无依,帝国已无人可用。

  此时,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想起了文天祥,一个曾经因为性格忠直得罪权臣贾似道,以致被贬出朝外的低级公务员,他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临安知府,协助拱卫京师。

  但是当文天祥回到临安城内的凤凰山皇城的时候,发现几乎已经无人来朝,除了他之外,就只有少数一些低级官员,还毕恭毕敬伺立在老迈的太皇太后谢道清,以及5岁的宋恭帝赵左右了。无人可用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只得颁发懿旨,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全权负责与城外元军主帅伯颜的谈判事宜。

image.png

  在文天祥看来,他20岁就高中状元,39岁时以赣州知州的身份起兵勤王,如今危难之际临时被任命为宰相,他对于家国天下,更是承担着发自肺腑的崇高责任。

  文天祥代表南宋朝廷,出城谈判,面对气焰嚣张的元军统帅伯颜,文天祥毫不懦弱退缩,坚持与伯颜抗争辩论,伯颜怒了,下令将文天祥拘押锁拷起来。这一天,是德祐二年(1276)农历正月二十四日。10天后,南宋朝廷在临安向元军投降。

  于是,文天祥被蒙古兵押解北上,但在途中逃脱南下,历经九死一生辗转来到福州。此时,在福州做了南宋皇帝的是7岁的赵昰,是为宋端宗。此时,文天祥再次被委以重任,被任命为右丞相知枢密院事。深受皇恩的他继续组织义兵抵抗蒙古兵,但当他的妻妾子女都被俘虏后,他也在广东海丰再次被捕。

  后来,面对蒙古兵的威逼利诱,他宁死不降,在被元军押解前往追击宋军时,他写下了千古闻名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image.png

  文天祥说,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诗的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两句作者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祐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image.png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人选择了战斗经历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描述了自己的所遇和所感,也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备尝艰辛危难,历经了险隘难关的战斗生涯。“ 惶恐滩头说惶恐”追述了两年前在江西与元军交战,终因敌众我寡失败,从惶恐滩一带退到福建,当时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又有渡海遇难之险,作为军队统帅,尤感惶恐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写这一次再度失败,全军覆没,自己落入元军手中,而今经过零丁洋,往事浮现在眼前,不但感慨万分,忧思重重,而且内心也产生了寂寞、孤独之感。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写作者面对个人生死与民族大义的时候,他认为:古往今来,人是难免一死的,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会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此诗为气贯长虹、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对后世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