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为何实行残忍的“子立母死”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北魏,是由拓跋珪建立的,是南北朝时期第一个统一的政权。拓跋珪是北魏第一位统治者,他在位期间颁布了诸多政治改革措施,他改变了代朝一直实行的兄终弟及制,改为实行长子继承制。拓跋珪立即实行了这一制度,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与此同时下令处死了长子的生母。自此之后,北魏开始实行“子立母死”制度。拓跋珪为什么要实行这样残忍的制度呢?

image.png

  最早实施子立母死的制度的,其实是汉武帝刘彻,他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便赐死了他的生母钩弋夫人。西汉第一位皇后——吕雉,她的专权警示着外戚干政给皇权带来的动荡,在此之后不断出现新帝年幼而大权旁落到母系一族中的现象。新帝因为年幼、短命等原因,无法治理国家,皇太后得以临朝听政。这样虽然能保证权力的正统继承,但年幼的皇帝基本没有实权,在皇太后及其家族势力的把控下根本没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势力,外戚家族可能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垄断皇权。到了东汉时期,皇帝大多年纪很小即位,很多都短命,“主少母壮”“帝死后生”等现象变得越来越常见,这对皇权是极大的威胁。

  拓跋珪是鲜卑族人,在游牧民族中母性氏族的地位很高,皇帝的母亲或妻子背后的部族势力同样十分强大,拓跋珪担心母系家族势力过于强大会影响皇权的平衡,阻碍了王朝的稳定与发展,于是便向汉武帝刘彻学习,建立了子立母死制度并让这一制度在北魏沿袭成势。子立母死制度的推行是保证父死子继皇位传承和稳定的最显著做法,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加强中央集权。

image.png

  这样残忍的制度造成的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就是北魏王朝的皇嗣断绝,原本迫切希望生下皇子的后妃们都害怕诞下皇嗣;已经生下皇子的后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庸无能,不要被立为太子,她们都害怕失去生命。这一残酷制度自实行以来,葬送了数十名年轻后妃们的性命。后来后妃们的生育率越来越低,到了北魏后期,皇嗣几乎遭到灭绝。拓跋珪制定这一制度的本意是为了维护皇权,但最后却造成了断绝子嗣的局面,北魏也随之走向衰落。

  北魏的子立母死制度在短期能有效打击母系家族势力,但是长远来看却会加速王朝走向衰落与分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