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是如何仅靠三千人大败曹魏大军的呢?
2021-08-06 16:47:00 武圣人 张飞 刘备 关羽

  东兴之战中。司马师派7万大军攻打东兴大堤,试图撕开孙吴的东部防线,诸葛恪以3000多前锋部队以少胜多大败曹魏大军,粉碎了司马师的战略意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此战后,诸葛恪遂生轻敌之意,影响他一年后的命运。也使司马家族及时认清了形势,实行先蜀后吴的战略。这场重要的战役,是怎样发生的呢?

  东兴之战前,魏吴两国的政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曹魏方面,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司马家族成了曹魏的实际领导者。两年后的251年司马懿过世,其长子司马师继续执掌曹魏大权。司马家族掌控大权,也不是铁板一块,尤其是一些军区将领也是口服心不服,司马师需要发动一场战争,来转移一下国内的紧张矛盾。一年后,孙吴那边传来好消息,孙权驾鹤西去,这给司马师出兵孙吴提供了有利时机。主要是曹魏都认为孙吴无贤臣良将,此时不出兵,还待何时!咱接下来来看看孙吴方面的人事变动。

  孙权晚年糊涂多疑,制造“两党之争”,严重打压江东顾、陆、张、朱四大家族,主要是整死陆逊后,缺乏一个能掌控全局的军事统帅。252年孙权驾崩前,坚决不用四大家族的士人,只好让“中间派”诸葛恪担任首席托孤大臣辅佐孙亮,掌管全国军政。诸葛恪属于“外来户”,威望自然是不够,不服他的大有人在,所以诸葛恪有必要拿出战绩,来堵悠悠纵口。

image.png

  252年10月,诸葛恪在濡须水重新构筑了一条防线,即东兴大堤。濡须水发源于巢湖,流向东南最后注入长江。濡须水北段拥有“两山夹一河”的地理优势,只要守住山口就能达到万夫莫开,亦或“千船莫行”的效果,吴魏数次大战就发生于此。

  诸葛恪为了加强防御力度,在两山的咽喉处修筑了东兴大堤,然后又在大堤两端的山上建了两座小城,东边的叫东城,西边的叫西城,各驻守1000人。这样一来,如果曹魏想要入侵孙吴东部防线,第一步必须先渡濡须水,考验其水上能力。第二步再爬上大堤,须仰攻位于制高点上的两城,难度可想而知!

  东兴之战前的防御

  孙吴诸葛恪加强了濡须防御工事,立即引起曹魏镇东将军诸葛诞的警觉,他立刻上书司马师,制定了一套“两路牵制,一路主攻”的作战方案。具体操作是兵分三路,西路让征南大将军王昶进攻南郡,中路让镇南将军毌丘俭进攻武昌(湖北省鄂州市),以实现牵制长江上游吴国兵力的意图。东路是主攻方向,挑选精锐兵力进攻东兴两城,速战速决,等吴国上游救兵赶到,两城那早就大获全胜了。

  征南大将军王昶、镇南将军毌丘俭、征东将军胡遵也上书各抒己见,都提出了作战方案。但司马师否定了直接渡江作战、四路强攻作战、屯田伺机作战等方案,而采用了诸葛诞的方案。

  252年11月,司马师共派出15万大军,按照预定方案,王昶攻击南郡、毌丘俭攻击武昌,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主攻东兴两城。

  看一下时间轴,诸葛恪10月修东兴堤,司马师11月出征,到了12月份魏吴正式打响战役。时间如此紧迫,表现司马师急切地想摆脱、转移国内矛盾的心情。

  252年12月,寒冬时节,伴随着呼啸而过的西北风,曹魏7万大军压境,到达濡须水岸边。胡遵下令搭设浮桥,各部士兵渡濡须水,又艰难地爬上东兴大堤,作战指挥部便设在大堤之上。

  胡遵志在必得,分兵强攻东西两座小城。这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小城建在地势险要的山上,魏兵仰攻占不到任何便宜,小城依然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

  但小城毕竟只有1000守军,实力小的可怜,攻破只是时间问题,吴军统帅诸葛恪也深知这一点,所以率4万大军救援东兴。

image.png

  此时吴军先锋将领丁奉心急如焚,他对各位将领说:“现在各救援部队行动迟缓,如果魏兵占据有利地形,就很难与他们争锋了,你们让开道路,我请求全速救援”。各位将领很自觉地让开了道路,你丁奉争着当炮灰,那只好成全你喽!丁奉带领3000人就这样快速突进,先行一步。丁奉扬帆出发,2天的时间就到达东兴大堤脚下的东关城。再看看魏军在干什么?

  当时正值冷空气来袭,寒风凛冽漫天飘雪,位于两山咽喉处的东兴大堤,说白了就是一个下风口,魏军将士们享受着来自南方的魔法攻击--刺骨的湿冷北风,都感到异常寒冷。冷就要御寒,御寒就要喝酒,曹魏主帅胡遵正带着众将领饮酒取暖呢!接下来,丁奉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醉酒打仗也是一个危险的行为。

  趁大雪飘落,魏军寒冷、醉酒的有利时机,丁奉对手下说道:“求取封侯赏爵,正在今天”!因为攻击魏军必须爬上东兴大堤,所以丁奉要求轻装上阵,以便于攀爬,于是下令士兵脱掉碍手的铠甲,裸露上身,丢掉长矛大戟等重兵器,只戴着头盔拿着刀和盾牌。

  当吴军陆续爬上大堤,随即发生吊诡的一幕,魏兵们都大笑不止。估计笑话吴军太傻了,不光连铠甲都没有,那么冷的天气,还个个裸露上身,这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搞笑的!反正魏军拿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并不急于攻击吴军,白白浪费一个好机会。

  当丁奉军3000人全部登上大堤后,立即击鼓呐喊,居然不费吹灰之力攻破魏军前部营垒。就在这时候,另外几部前锋军也赶到了东兴,立即发动更猛烈的攻击。

  魏军惊恐万分瞬间大乱,狭窄的大堤成为屠宰场,都争相抢渡浮桥逃命。浮桥却不堪重负毁坏断裂,魏军只好跳入水中,互相践踏着逃跑。魏军毫无悬念的大败伤亡惨重,据统计砍死溺死好几万人。吴军缴获魏军的车辆‘、牛马骡驴都数以千计,辎重器物堆积如山,吴军凯旋而归。以上就是丁奉“雪中奋短兵”的典故。

  东兴之战,魏军以惨败而收场,不仅“两路牵制,一路主攻”的作战方案失败,就连司马师以战争转移国内矛盾也宣告失败,几年后开始上演淮南第二叛、第三叛。

  战败后的司马师认识到,长江和濡须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魏军严重缺乏水上作战的经验,暂时不具备灭亡吴国的实力。基于此,只能对吴国实行“改攻为守”战略,攻击相对弱小的蜀汉,是以后用兵的重点,开始潜移默化地制定“先灭蜀后灭吴”的国策。

  吴国统帅诸葛恪,被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总是认为曹魏不堪一击,于是产生严重的轻敌之心,变防御为主动才是明智之举。结果第二年惨败于合肥新城之战,引发了权臣政变,诸葛恪的生命瞬间灰飞烟灭,也给吴国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一场东兴之战,改变司马家族的战略,同时也改变了诸葛恪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