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白居易的《酬梦得比萱草见赠》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白居易的《酬梦得比萱草见赠》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酬梦得比萱草见赠》

  【唐】白居易

  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

  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

  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

  《酬梦得比萱草见赠》这首诗作于唐开成四年(839年),选自《白氏长庆集》,是诗人白居易和刘禹锡唱和众多诗词中的一首,在该诗的注引处,白居易自己做了题注,是刘禹锡写了一首诗《赠乐天》,原诗已佚失,其中有“唯君比萱草,相见可忘忧”一句,把白居易比作萱草,因此白居易为了表示感谢而和的诗。

  萱草,又称忘忧草,原产我国,花葶细长坚挺,高约60-100cm,着花6-10朵,呈顶生聚伞花序。初夏开花,花大,漏斗形,直径10cm左右,花被裂片长圆形,下部合成花被筒,上部开展而反卷,边缘波状,桔红色,非常鲜艳美丽。

  古代关于萱草的记录非常悠久,在古代诗歌集《诗经》里边多次提到,其中《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意思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枝萱草,种在母亲堂前,使之乐而忘忧呢?因为萱草可以排解亲人思念之情,久而久之,就用“萱堂”来代表母亲,即可避讳又高雅,更代表了一种尊重敬爱之意,因此,萱草又叫忘忧草、母亲花。

  诗豪刘禹锡把白居易比做萱草,需要从两人交往说起。刘禹锡和白居易同年,刘禹锡早年得志,贞元九年(793年),21岁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可谓春风得意,要知道唐朝当时“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50岁中进士都不算晚,明经科考记忆背诵,30岁才中就算很老了。然而白居易虽然学习刻苦,甚至年少就全白了头,科举却一直不顺利,直到贞元十九年(803年),31岁的白居易才和小他8岁的元稹同登书判拔萃科,整整晚了刘禹锡10年。

  刘禹锡少年得志,受到当时的宰相王叔文的青睐,和柳宗元成为王叔文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然而刘禹锡锋芒外露,自然招人猜忌,革新失败后,屡次被贬外地。白居易中举后,也颇受皇帝赏识,后因直言敢谏以及母亲坠井被参“有害名教”,同样被贬往外地。从现有资料来看,似乎二人很少交集,即便是相互倾慕也并未交往。

image.png

  直到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才遇到白居易。席间,白居易深感刘禹锡怀才不遇,称之为“国手”,便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替刘禹锡打抱不平。刘禹锡读后,非常感动,写下了千古名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二人性格相近,兴趣相投,相互赏识,惺惺相惜,一见投缘,从此开始了后半生的深切交往。

  晚年二人同居洛阳,因此诗词唱和颇多,这首《酬梦得比萱草见赠》就是二人众多诗词交往的其中一首。刘禹锡把白居易比作萱草,白居易把刘禹锡比作杜康。杜康是传说中"酿酒始祖",被奉为酒神,曹操《短歌行》曾有:“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酒可以解愁,因此很多好酒都称为杜康酒,如今的杜康酒只不过取名相同而已,并非古人所咏叹的杜康就是当今之杜康,这是闲话。

  这首唱和诗,创作之时,二人都已经年近古稀,白居易老友元稹和刘禹锡的战友柳宗元都早已作古,二人即叹时光易逝,又欣慰有老友相陪,感慨之下,诗词唱和,刘禹锡称白居易为萱草,相见可忘忧;白居易称刘禹锡为杜康,共饮可解愁。诗兴大发,于是,就给后人留下这首表达深厚情谊的优美诗词。

  诗词大意是:杜康酒可以排解烦闷,萱草花能够使人忘掉忧愁;可是萱草和杜康,怎么也比不上白刘二人相逢的感情深厚。时光易逝,即便是老年衰弱也强过年少夭折,消闲享乐之人自然笑话那些繁忙忧愁的人们。可是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看看咱们同年之中,有谁是年少就白头呢?

  这首诗通过萱草和杜康两种排解忧愁的事物,来衬托什么也不及二人的相见欢愉之情,同时白居易并没有因为自己年老而颓废悲叹,反而是自嘲自己年轻就是白头,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积极精神,正如他的另一首诗有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雄心壮志,老当益壮,确实值得后人钦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