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李益的《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唐代】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

  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

  遣向邻房觅户钩。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元和后入朝,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太和元年(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是唐朝最长寿的诗人之一。

image.png

  李益诗风豪放,以边塞诗作名世,为中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绝句。知名诗作《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描述戍边战士的乡愁和哀思,风格雄浑凄凉,是中唐绝句佳作名篇之一;另一首代表作《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平中有奇,率真愁闷,哀怨娇嗔,把商贾妇人的形象鲜活的刻画出来,成为古今描述闺怨的名句之一。

  李益才思敏捷,然而却有一污点,那就是负心背义,多遭后人贬低。在同时代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中,描述李益和妓女霍小玉相恋,富贵后背约,令霍小玉悲恸而绝。据考据应该颇有事实基础,因此为人非议。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这首诗是李益七绝的名作,题目中的广宣,本性廖氏,蜀中人,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广宣是一位诗僧,与令狐楚、刘禹锡最善,元和长庆二朝,并为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著有《广宣工诗》、《红楼集》。红楼院,据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记载:“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因此应该是唐睿宗的旧宅。

  该诗描述李益前去拜访广宣上人,结果未遇上,看到优美景象,欲罢不能,于是索性找邻居开锁进入,欣赏一番,留诗一首,然后飘然而去。

  诗词大意是:秋高气爽,霜染柿叶,鲜红一片,蔚蓝的天空,一如水洗,红楼在湛蓝的天空下,越发的巍峨壮观,隔着窗户,看到碧绿的竹林随风摆动,婀娜清秀,若人怜爱,如此美好的景色竟然没有人欣赏,于是诗人便向邻居寻觅开锁工具,索性欣赏一番,然后给友人留诗一首,尽兴而去。

  该诗的亮点是“倚”和“觅”两字,“倚”描写出秋天景色之美,红楼高耸入云,巍峨壮观,亭台楼榭,飞檐拱壁,玲珑精致,在微蓝的天空衬托下,恰如红妆倩女偎依缠绵,把秋色之美拟人化;而“觅”字就点出诗人急于欣赏美景的心态,秀色可餐,急不可耐,门户上锁,进退两难,只好向邻居寻觅,得以进入一观,才不枉此行,另一方面也说明诗人和主人的关系非同寻常,交往甚密,就连邻居也知道是常客,因此可以借取钥匙开锁。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寻觅开锁,尽情欣赏,渲染秋日风光的优美,红叶、蓝天、红楼、绿竹,寥寥几笔,尽收秋色,令人心旷神怡,不落俗套,而后又留诗主人,以示光明磊落,倜傥洒脱,富有另一番情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