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歌》选自《吴越春秋》是上古歌谣,是一首二言诗,全诗仅有8字,却反映了原始社会狩猎生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01
诗歌是大唐文化中,最璀璨的那颗明珠。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维度观之,唐诗又是华夏诗歌艺术的一座巅峰,恰如陈子昂所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但诗歌兴于斯,却非生于斯。
战国末期诗人屈原,首创“楚辞”这一文体,他所创作的《九章》中有一篇名为《橘颂》,被南宋词人刘辰翁誉为“咏物诗之祖”。
“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善言辞的晏子,把这句话用于诡辩。同样是橘子,在多愁善感的屈原眼中,却被赋予“受命不迁”、“苏世独立”的高贵品质。
东汉文学家王逸,注解《楚辞》云:“橘受天命,生于江南,不可移徙,种于北地,则化为枳也。屈原自比志节如橘,亦不可迁徙。”
虽然是咏物诗之祖,但屈原所写的诗歌,显然不是中国最早的古诗。
孔子整理诗歌305首,编订成册,这便是《诗经》,此书也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
孔子生长于春秋末期,《诗经》也成书于此时。《中国通史》中以秦始皇为界,把他之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作“上古”;而嬴政之后,被称为“中古”。若以此为据,《诗经》就是一部上古时期的作品。
文学史上,通常把产生于《诗经》之前的民歌,统称为上古歌谣。《毛传》中有言:“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也就是说,配以音乐的,在上古谓之曰“歌”;反之便是“谣”。
文学起源于诗,诗起源于歌谣。梁代学者沈约同时说道:“歌咏所兴,宜自民始也”。
沈约的话大体是对的,《诗经》的作者,本来就是芸芸众生。而此书诞生之前,早就有无数的歌谣曲目,在人民之间传唱。
《击壤歌》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古诗的源头,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先秦时代,还有的学者说此诗作者乃是壤父,相传是尧舜时代的老人。
创作时间的模糊性,不影响此诗的流行程度。诗歌用词质朴,短短23个字,却深深印刻进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击壤歌》诗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嬴政曾经说过:“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原来上古之前,还有一个时期叫“太古”。
早在《击壤歌》之前,史前的中国,还真就诞生过一首“太古之作”。那首诗作被后人命名曰《弹歌》,全诗仅有8字,言语可谓简略至极致: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02
《弹歌》是一首二言诗——这是中国古代诗歌最早的样式,与之作对比,《诗经》虽为最早的诗歌总集,句式多以四言为主,二言也只是零星的存在。
此诗言简却不意赅,虽然只有区区八个字,却迷惑了后人几千年。
说来可笑,追溯到上古乃至太古,严肃的历史,竟然来源于虚构的神话;而本该徜徉恣肆的歌谣,却出自最脚踏实地的生活本身。
譬如,《史记》开篇即说,黄帝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倒不是说司马迁著史不严谨,他为写作这段历史,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司马迁遍览史料,方才得出结论:神话竟是对所有起源,最合理的解释。
最原始的歌谣,是上古先民讲述生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他们以口代笔,以歌为书,描述劳动、祭祀、婚恋与战争之事。
大概基于以上考虑,权威性的词典与史料,想当然地把《弹歌》解释为一首“狩猎歌谣”。
诗歌乃至语言,由劳动中起源,鲁迅即是此观点的坚定支持者,他在《且介亭杂志》中说道,古代先民“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郭沫若同样认同此观点,他以为,《弹歌》以寥寥八字,即把古代用弓弹打野兽的情景讲述得绘声绘色,它像一幅优美的图画。
鸿儒若然发表结论,后来者便作盲从状,于是此二言之诗,便有如下解释:
砍伐野竹,连接野竹;
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诗作不拖泥带水,恰如行猎之时,干净利落,手到擒来。
唐朝诗人王维,也有一首《观猎》,此诗比之于《弹歌》,雍容且复杂得多。诗作上的差异,就好比盛世大唐,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相比,不啻天渊。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03
诗歌的趣味,在于孜孜不倦的考据琢磨,纵使考据得出的结论南辕北辙,也在所不辞。
权威资料认定,《弹歌》是一首描述打猎之事的欢歌笑语;有的学者却认定,它其实是一首悲歌。
这首诗歌描述的是,父母双亲过世,后辈儿孙为之守孝,是所谓“古孝子之歌”。
《弹歌》之词,最早见诸于,东汉学者赵晔所著《吴越春秋》。
越王勾践攻击吴国之前,大夫范蠡为其谋划,先向越王举荐善剑者越女,复进善射者陈音。
《越女剑》的故事,经由金庸先生重新解构,早已耳熟能详。陈音的典故,知之者却并不多。
陈音是楚国人,是当世最出名的射手,勾践于是先请教他,询问以弓弹射箭之理。而陈音在阐述“弹”之起源时,随即引用了《弹歌》之诗。
陈音说的很明白,古代孝子不忍父母尸体弃于荒野,于是持弓守尸,以绝鸟兽之害。
《吴越春秋》虽然类似演绎类小说,情节或有商榷,道理基本不差。
陈音说道,在很久之前,“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这的确就是先民最古老的丧葬传统。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此种习俗仍旧大行其道,有古诗为证:
生时游国都,死没弃中野。
朝发高堂上,暮宿黄泉下。
但凡多查阅几本古书,就能知道,《弹歌》其实是孝歌。而将之认定为劳动的行为,多少带了些自以为是的傲慢。
如陈音所言,穹生于弓 弓生于弹。作为人类远程武器第一个版本,“弹”的杀伤力定然十分有限,此时的人类自保尚且不足,哪里有闲情“逐肉”?
早在先秦时代,韩非子就说过:“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现代人太抬举老祖宗,也低估了野兽的杀伤力,殊不知上古的人们,渴饮雾露,饥餐野果,有幸捡到野兽的尸体,才算是开荤。
“逐肉”也经不起推敲。根据他们考证,诗作最后两字应该写作“逐害”,《四库全书》便是作如是收录。
虽是更深入人心的版本,但“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八个字中,其实包含了一个错误。错误的产生,同样是因为后世之人的自以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诗歌的最后一字,大家想必也觉得略显生僻,其实学者又何尝不是有此感受。“宍”字是一个古体字,颜元孙注解曰:“宍,俗肉字。”宍和肉字,在古诗中发音皆是“ru”,与前面几句正好押韵。
问题也便出在这里。
你我皆知,譬如唐诗皆讲究押韵,不押韵的字眼,要以近义之字置换,这也造就了贾岛“推敲”的美丽烦恼。相比之下,最远古的诗歌,则没有此等桎梏,完全不需要押韵。
有好事者,想用押韵的“肉”字,置换掉不押韵的“害”字,为了隐藏破绽,又用一“宍”字,冒充成古体字,以达到混淆是非的目的。
殊不知,远古之人也绝少使用该字。后世妄人千算万算,却没有想到这一节,最后一错再错,终于露出了马脚。
04
好戏也才刚刚开始。
与前面两类学者的大悲大喜不同,第三类学者颇为淡定,他们热爱文艺,钟情于音乐。
于是,“文艺青年”学者淡定地说道:“你们都错了,此诗不悲不喜,描述的是管乐齐鸣的声乐场面。”
根据《周礼》记载,金、石、土、革、木等八种材料,组成了天下诸多乐器,号曰“八音”。《尚书》中亦载以明文:“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热爱音乐是人类的先天本能,《弹歌》中即包括了“八音”的其中之三:“断竹”曰笛,“续竹”为笙,“飞土”即埙;而“逐肉”代指人之口鼻,有歌唱之意。
简单的八个字,描述出一副纷繁的景致,管弦奏以明快之音,古埙吹出荒古浑朴,歌唱的声音嘹亮而悠远。美丽的声音,就像这简单的八个字,传唱千万年。
诗歌和音乐总是天生的朋友,而《弹歌》最有资格为此作证。
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于《弹歌》的争论似乎还要继续下去。其实这也是博学之人的厉害之处,学者的意见甚至完全相左,但在外行看来,他们各自的论据又都极有道理。
人类自打会说话以来,便无师自通地学会使用隐语,所以似乎还是老祖宗更厉害些,区区八个字,满纸却只有一个大大的“谜”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题:王夫之《宋论》中的忠臣“祸害”观 一、引言 王夫之,明朝末年著名历详情
康熙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在这一时期,详情
陈廷敬,一位在清朝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以他的聪明才智、高尚品质和坚定详情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被誉为“睿智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人官场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才子佳人因为政治斗争而失意,其中谢灵运详情
标题:李世民后人分布揭秘:传承千年的皇家血脉 导语: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匈奴与汉朝的关系一直紧张。然而,在这段紧张的历史中,却有一详情
刘章,名字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并不显眼,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齐详情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然而在金朝的入侵下,北宋最终走向了覆灭。徽钦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和文人墨客,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其中,北宋时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文人墨客,他们以其高尚的品质、卓越的详情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十分重视读书教育。在古代帝王中,宋真宗皇帝是一位非常推崇详情
契丹,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留下了许多神秘的文化传统。其中,有一个特殊的节日—详情
在辽金历史中,金兀术和粘罕是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将。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详情
在中国古代,厕所被称为“井匽”,这个名字可能让现代人感到陌生。然而,它却是中详情
康熙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在这个时期详情
国本之争,是一场涉及国家根本利益、民族尊严和国家安全的激烈斗争。本文将以国本详情
历史是一部长篇大说,其中充满了无数的事件和人物。有些事件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有详情
元旦,即公历的X月X日,是全世界公认的新年第一天。然而,你知道吗?元旦这个词详情
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以智慧和仁爱著称。他在担任齐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为其独特的视角和思想,而被时代所抛弃。他们的存详情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支神秘的抗清义勇军,他们以竹林为据点,屡次袭击清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是一座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城市,曾经在19世纪末期成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然而,在这场战役中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详情
渡渡鸟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人详情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这个故事并非仅仅是一个传说,而是详情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他的书法造诣深厚,尤以行书详情
《庄子》有云:“夏虫不可语于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虫子无法理解冬天的详情
在中国的艺术史中,有许多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人们心详情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板桥,号石田,是中国清代著名文人、书画家。他的诗词才情横详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详情
吴三桂,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因其在明亡清兴的历史转折中扮演的角色而备受争详情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以其坚韧不拔的抗金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赢得了后世的敬仰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和决策都与皇帝的诏书有关。其中,唐朝时期,韩愈的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宝库中,有一块名为《虞恭公碑》的石碑,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极高。他的书法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