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会被奉为“圣人”呢?

  我们都知道,周公旦是西周初期的人物。他先于春秋时代的孔子推行理想的王道政治,被后世奉为圣人。然而这个所谓的理想王道政治其实并不存在。战国时代的王者为了效仿古人的理想,证明自己才是具有正统性的王者,所以将周公旦变成了一个能够提供佐证的材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那么周公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周公旦是周灭商后被委任来统治雒邑(也就是后来的洛阳)的人物。商的氏族组织是由好几个血缘集团构成,然后必须从这里面选出一个君王。甲骨文研究结果显示商王朝是从这种血缘集团中轮流选出君王的。而西周则是从特定的血缘集团中选出历代君王。这种特定的血缘集团仅限于构成周这个国家的氏族组织的部分成员。当人们从这个血缘集团中选出君王的时候,其他血缘集团的首领则要举行确认的仪式。对周来说,举行这种仪式的族长就是周公旦。

image.png

  周公旦是构成周的氏族组织的重要一族的族长,而周公旦的一族承担着这种重要的责任,对陪都雒邑进行统治。这一族每一代的族长都称为周公。

  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搏褒姒一笑,引得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周王朝分裂(公元前770年)。

  幽王死后,他原来的太子宜臼在申侯的拥戴下继天子位,他就是周平王。另一派势力以虢公翰为代表拥立王子余臣在携地继天子位,史称携王。

  东面的周拥护平王,西面的周则拥护携王。出现了两周并立的局面后,状况就发生了改变。因为周平王即位之地成了雒邑。西面的周被东面的周灭亡后(公元前579年),陕西一带仍然处于混乱之中,最终脱离的周的统治。

  在雒邑出现了周王与周公并存的局面。如此一来,雒邑一带的统治者就变成了周王,周公便退居二线,成了周王身边的辅佐者。维持周公生活的城市被定于近郊,这和其他春秋大国给予辅佐者的待遇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周公的地位从西周时代殷商故地的统治者变成了雒邑统治者的辅佐者。

  周公的角色是这样变化的,等到了战国时代,周公旦的血脉便失传了,于是在周王一族中出现了新的一族来顶替周公一职。西周灭亡是在公元前264年,而周公之国的灭亡时在公元前255年。

image.png

  根据《史记·鲁世家》的记载,周公旦之子被分封于鲁国。鲁国是为了牵制同样位于山东的齐国而分封的。只是,这个周公之子应该只是周公旦其中的一个孩子,周公一职另有传承。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