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酒文化有哪些受众群体?唐代文学与酒文化有什么关系?
2021-09-20 10:35:06 边令诚 一行 弘忍 李思训 罗公远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艺术、文化等方面也得到高速发展。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国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酒本身质地醇香,口感绵柔,加之在历史的不断积淀中形成的独特的酒文化内涵,使其愈发具有魅力。酒文化在唐代文学的推动下逐渐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体的青睐并逐渐普及。

  上至皇帝重臣、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歌舞娼妓,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不懂诗书的乡村老叟,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深受酒文化的熏陶。他们在充当着酒文化的传播者的同时,亦是酒文化的忠实粉丝,深受酒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对于受众群体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酒文化在这些群体中的影响和意义,以及他们对酒文化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以便更好地推动酒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一、文人受众群体

  文人自古就与酒结缘已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似乎都对酒情有独钟,酒已经深深地融入他们生活乃至精神世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酒文化内涵不断地丰富下,他们与酒的关系更加密切,吟咏诗篇、作画写书等等,无一不在自己的创作中影射着酒文化的影响,作为酒文化的忠实传播者,他们留下了大量丰富的佳作名篇,不断推进着酒文化的更广泛地传播。而文人群体作为传播者的同时,他们亦在受着酒文化的影响,成为酒文化的传播对象。

image.png

  在很多文人的生活中,酒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陪伴,他们借醉酒之精神来表达着心中的情感。那么这些文人为什么如此好酒呢,从酒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酒是激发他们灵感的有利工具

  酒作为一种物质文化,能够使人精神振奋,大脑活跃,思绪飞扬,使人的思维进入一种高度活跃的状态,而这对于文人来说,正是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所以他们更需要酒的辅助作用。文人在醉酒后更能激发情绪,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古代众多文人的绝世佳作不少是醉酒后的一挥而就的。唐代文人群体庞大,文学成就辉煌,酒文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李白醉酒下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等,留下了大量的千古佳作,酒是激发其创作思维的重要源泉,甚至有说李白在醉着的时候是最清醒的时候。著名书法家张旭,饮酒更为了其更好地创作,激发其进行艺术创作。“每大醉,乃下笔”,可见其酒对于其意义之大。

  唐朝有名画家黄公望,酒不醉而不能作画。可见,无论诗人、书法家亦或是画家,酒对于他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刺激他们思维、提供创作灵感来源的有力工具,所以他们爱酒、嗜酒,成为酒文化的忠实受众。

  2.酒是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酒不仅能使人思维活跃、大脑兴奋。酒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和醉酒状态下编织而成的虚幻想象的情感世界,更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酒文化承载着人们的众多情感,酒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的文人群体的青睐,想必原因就是如此吧。

  正如李白饮酒,其饮的是情感,抒的是真情,时而豪放、时而忧郁,时而满腔自信,时而低落无望,他饮酒,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心中所感所发,是对远大理想、政治抱负和难酬壮志的表达与宣泄。综合各种诗歌古籍,我们大致可以将文人之所以饮酒,并借酒而发的情感分为以下几种。

image.png

  借酒言心中的喜悦之情。“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人借村民庆祝丰收饮酒至醉,个个醉醺醺之状态来表达每个人丰收的欢喜之情,把酒言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与友人相聚谈天,畅饮叙情,酒怎可少;

  借酒表悲伤失意之情,叙离愁之感、烦忧之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尽在杯酒之中。“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相伴游玩、同天共饮之日已然远去,分别之情油然而生,以酒而别,尽显留恋不舍之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如此美景,却无人相伴,孤独落寞之忧顺时而生,饮酒独酌,内含了多少思念亲人之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此时酒成了诗人失意的精神慰藉,借酒表达远大的政治抱负,或壮志难酬之愤。

  酒贯穿了整首诗的始末,诗人自信自傲,但怀才不遇,酒成为其发泄的重要途径,更是不可缺少之物。在抱负得不到舒展,雄才不得展现之际,或许只剩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悲愤之情了。“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抒抽茅茨空”,诗人将世间的满目疮痍以诗酒展现,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情怀不得用,慷慨激昂,难平心中之愤。

  可见,酒之于文人而言,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他们已然融为一体,成为酒文化的忠实受众群体是酒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群体分布广泛,影响深远。

  二、歌妓受众群体

  歌妓是唐朝文化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群体,她们有着自己的生活圈层和特色,作为酒文化的传播者,她们在传播酒文化的同时,亦深受酒文化的熏陶。唐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昌盛,社会风气开放,歌舞升平更是常见之事,歌妓群体逐渐成为唐代社会中地位牢固、数量广泛的受众群体。

  一方面,人们需要歌舞进行生活的调剂,帝王朝政之外的享受娱乐,文人与其之间的依声填词,酬唱往来、应歌而作等,另一方面,歌妓本身亦需要表演唱和、侑殇劝酒,娱乐他人,从而使其职业价值得以实现。

  在唐代,歌妓还经常用于迎接来客和饯行离别之类的宴饮活动中,东道主常用其美妙的歌声来传达心中的愉悦或不舍的心情。歌妓们和酒都是这种场面中不可缺少的,大多都是用来娱客之用。宾客在歌妓的陪伴下饮酒作乐,酒宴上歌舞升平,一片如醉如痴、如梦如幻之景。

image.png

  此外,酒不仅是助兴的最佳选择,有时更是她们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她们生活在一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每日的歌舞和欢笑都是为了娱乐他人,而自己心中的情感却难以宣泄,而酒则成了她们精神的寄托与慰藉。“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满满的离愁之情荡在心头,唯酒而能一醉解千愁。

  她们经历坎坷,深度地接触社会,思想多为复杂而深邃。醉酒后的她们更能在情感的世界中展露真实的自我,所以她们亦构成了酒的忠实受众,同时又进一步地推动了酒文化的传播。

  三、民间百姓受众群体

  酒在原始时代是没有被普及的,只能供帝王和部分诸侯享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酒才逐渐流于民间。而至唐朝,酒才正式走入民间百姓的生活中,逐渐被他们接受和喜爱,在民间流行起来。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唐代的酿酒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民间酒肆众多,酒类丰富。人们的酿造技术不断改进,一些工艺通过人们的相互告知逐渐被广泛传播,形成自己独特的酿制秘法,如他们喜欢在酿制酒时向酒中加入一些含有药用价值的花草,像是菊花、梨花等,进一步丰富了酒的口感和种类。

  酒肆和酒坊的盛行,也反映出人们对酒的需求之大、喜爱之深。同时随着酒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民间群体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酒习俗和饮酒文化,如江西的地方民间,在春天禾苗插完之后,便会组织饮酒欢聚,如遇秋季丰收之时,更要摆酒席以庆祝,不醉不归。

  在西南西北地区,还有古代流传下来的独特的饮咂酒的饮酒之法,即在值得庆祝之日,摆出一坛酒,五到八人在酒坛周围圈坐,每个人的手中都会持有一根芦管(或竹管),饮酒时将芦管插入坛中,以吮吸其中的美酒。这种饮酒方式另类独特,欢聚时气氛热烈,使人们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得以加强。

image.png

  作为受众的民间百姓群体,他们少了些许文人的多愁善感和壮志抱负,酒大多是他们生活的调剂品,小饮怡情、欢聚宴饮,酒的文化内涵更加平民化和世俗化,贴近生活,且随着民族和地域的不同,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酒文化内涵。

  结论

  翻开唐代文学的历史,人们会惊讶地发现酒在其中的重要性,无酒不欢,无酒不乐,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无酒无好诗,无酒无绝章。酒之于文学,朦朦醉醉,助兴咏怀,美酒百杯诗百篇,无酒何来李太白。唐代文学在酒文化的浸润下显得恣肆豪放,无所顾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何等豪放。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唐朝文学的诸多成就中,诗歌是最为典型的。而诗歌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酒的,形成了一种唐代特有的亦诗亦酒的诗酒文化。酒与诗人密不可分,酒与诗也密不可分,如果没有酒,唐代文学将会是另外一种情景。

  文人爱酒,酒文化促进着唐代文学的发展繁荣,唐代文学也推动着酒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对于后世酒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唐代文学提升了酒文化的传播品味,拓宽了酒文化的传播范围,丰富了酒文化的传播渠道,延长了酒文化的传播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