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清朝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官职,名称为步军统领或九门提督,负责北京内城以及九座城门的守卫与门禁工作,相当于唐宋时期的禁卫军统领,是皇帝的亲卫直属部队首领。
九门提督势力极强,不仅可以在这京城皇宫之内掌握重兵,更是掌控着开关城门的权利,万一他们要是起兵造反,皇帝就在皇宫之内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难道皇帝们就没担心过他们造反吗?帝王们是怎样用权术制衡控制他们的?
一、九门提督的诞生
提督是武将的一个称谓,而这九门指的是清朝皇宫的九座城门,提督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皇宫守卫与门禁巡逻。可以说,这个职位是所有武将职位中,离皇帝最近的一个。
同时,九门提督的权利也是很大的,可以领导调动京城的部分军队,比如说驻扎在京城附近的步兵军营,还有衙门官府的部分兵马,最高时可拥有三万兵力。
这样的兵力完全可以把京城整个都围起来,如果九门提督要是造反,皇帝可是插翅难逃了,难道的皇帝们真的不害怕吗?皇帝们当然是害怕的。
康熙年间之所以出现九子夺嫡的戏码,就是因为这些儿子大多优秀,而且掌握着非常重要的势力,比如说十四阿哥就掌握着外部的军队,自己战功赫赫。而八阿哥也在朝内各种联络朝臣,还与九门提督关系密切,势力极盛。若不是康熙最后传位给了四阿哥,这两人必然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
雍正登基之后,担心曾与八阿哥交好的九门提督对他不利,立刻就换掉了他,控制住了整个京城的局面。嘉庆登基的时候也是这样,担心前任九门提督和珅带来威胁,赶紧换掉了他。可见皇帝们对九门提督这个职位是害怕而看重的。
二、亲信任用
大家可能会说,皇帝既然如此害怕,为何还要保留这个职位呢?直接裁撤掉这个职位,然后自己统领巡防部队不就可以了吗?历史上确实有很多皇帝选择了兵权直属,但这样往往收效较低。而且自己忙于国事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管理禁卫军的事情,反而导致京城内外的防守疏忽,所以选拔一个专门的统领是必然的事情。
同时,因为这个职位直接关乎到皇帝自身的安全,人选一般都是皇帝最忠诚的心腹,而且大多位高权重。这样选择是为了九门提督可以不受利益驱使,以免在其他人的挑唆下做出逼宫的事情。
比如说和珅,他在朝中是乾隆最忠诚的心腹,他深知自己的荣华富贵皆来自于皇帝的看重,就算对别人百般算计,对乾隆也肯定是忠贞不二的。而且他在朝中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人能用利益诱惑他对皇上不利,使用这样的人选皇帝是非常安全的。
雍正登基后也曾任命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他和雍正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信不用再多介绍了。从皇子时期,隆科多就全力辅佐雍正,两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个位置由他来坐,雍正最为放心。
三、权术制衡
当然,就算是心腹,皇帝也不可能完全把大权和性命交在他的手上,这个时候权术制衡就非常重要了。九门提督虽然看上去风光无限,权力极大,但也是有约束的。
嘉庆帝登基后,发现九门提督带来的威胁过大,便将其削弱,使九门提督的官阶明升暗降,同时削弱了他对于军队的掌控力。让他虽然成为了一品大员,权利却变得还没有同等级的官员高。
关于九门提督的职权在《清律》中是这样记载的,九门提督虽然有调动部分军队的权利,但他隶属于兵部,需要受到兵部的限制,而且从二品的兵部尚书可以完全官职从一品的九门提督。
除了屈居于兵部之下,九门提督还没有自行处理军队任免、后勤物资的准备发放以及军队调动的权力,这些权利都是归兵部所有的,而兵部需要有皇上的圣旨才能进行调动任免。可以说,到了清朝后期,九门提督除了日常管理的权利,其他大的指调都是没办法自己做主的。
退一万步讲,如果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九门提督还是造反了,那么他想要完全成功地逼宫篡位,也是很有难度的。首先,前面曾说过,九门提督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利,就算他能偷到兵符或是得到兵部的允许调动军队,那他也只能调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三万人马。
除了这三万人马,京城内外还有很多零散的武装势力,只听皇上指挥顺天府以及拥有一定兵力的御史与兵马司们。这些势力的兵力可能比不上九门提督的三万人,但纠缠一段时间等待援军到来还是有可能的。
就算这些兵马都被九门提督提前解决或收买了,他想要杀皇上,还要突破宫里面的三千大内侍卫。这些侍卫平时负责的可能就是宫内巡逻守门这样的小事,但他们的本事与身份却是非比寻常。
这些大内侍卫能够进入皇宫当差,几乎每个都是有特殊技能的,要么武功高强,要么机敏聪慧。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侍卫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贵族子弟。
清朝很多大人物很多都曾在宫中当过大内侍卫,比如说和珅、隆科多、富察傅恒等清朝的勋贵大臣,年轻时都曾是御前侍卫。这些侍卫出身高贵,受过良好的教育,对皇帝极度忠诚,很难会出现倒戈或是临阵脱逃的情况。
如果九门提督真的想要杀皇帝篡位,就必须斩杀这三千名勋贵子弟。但这样就会得罪朝廷大部分的皇亲重臣,这些人必定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个赔本的买卖,所以九门提督背叛造反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综上所述,九门提督在常规情况下造反可能性几乎接近于零,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外,他们是不会作死,主动与整个朝廷作对的,所以对这方面不需要有太多担忧。当然,万事不是绝对的,如果皇帝准备都做足了,还是出现了造反危机的话,只能是他自认倒霉了。毕竟人心与欲望是永远无法百分百控制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在古代皇帝之下便是宰相了,宰相的权利太大,那么赵匡胤是怎么削弱宰相权详情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那么的崇尚节俭?是当时的国家没有钱吗?下面详情
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略分别有哪些?很多人熟知的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军事制度改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详情
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关于他的死法有各详情
对宋江和武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江为何详情
王彦章,五代时期后梁名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趣详情
关羽战死,人人感到可惜,也给蜀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详情
杨荣,明朝前期大臣,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为什么陶渊明最喜欢菊花?这是因为他是个隐士,菊花大多生长在偏僻的地方,一副与详情
陶渊明辞官之后日子真的过得很苦吗?很多人觉得他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详情
历史上陶渊明最后是怎么死的?是饿死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详情
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详情
毒死李煜的凶手真的是赵匡胤吗?其实不是,凶手很有可能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 约公元前21世纪,黄河泛详情
王昭君出生在西汉南郡的一个普通人家,从小便貌美如花,聪明过人,琴棋书画、诗词详情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我们都知道,中国历来都有追根问祖的传统,而且很多时候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刘裕击桓玄之战,晋元兴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东晋将领刘裕追击并击败把持详情
覆舟山之战,是晋元兴三年(404年)二月至三月,东晋将领刘裕等于覆舟山(今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为什么北宋皇陵选址都很奇特,违反传统风水?这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脑回路异于常人详情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详情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详情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陶渊明的作品类型分别有哪些?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详情
陶渊明的散文辞赋最著名的是哪几篇?主要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陶渊明作品艺术特色详情
还不知道:陶渊明的代表作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今天趣历史小编就来给大家好好详情
为什么陶渊明叫五柳先生?其实此号的来历是因为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详情
历史上陶渊明做官和弃官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详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详情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原文是什么?怎么鉴赏?此诗表现了的是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的详情
陶渊明所创作的《桃花源记》原文是什么?创作背景是怎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理解?这是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