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什么把大权交了出去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李渊玄武门之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明明有两支军队可以勤王护驾,李渊最后为什么还把大权交出来?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朝开国第一功臣秦王李世民,在国都长安的玄武门发动了一场政变,先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再派杀气腾腾的尉迟恭进宫“护驾”,唐高祖李渊面对这一突变,并没有惩罚李世民,而是接受事实,并且事后封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以后更是禅位于李世民,自己成为无权的太上皇。

  玄武门之变看似过程简单,但其实有着很多耐人寻味之处。

  像李世民杀兄杀弟,尤其是将太子李建成这个储君都给杀了,唐高祖李渊都是既往不咎,还马上将皇位传给他。还有李世民之所以发动政变,前提在于他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所以才铤而走险,说明他并没有掌握天下兵马,但政变发生以后,掌握全国军队的唐高祖李渊,却乖乖地将大权拱手相让,过程太顺利,难道就没有军队勤王护驾吗,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一、共有两支军队勤王护驾,只不过李渊下令听命于李世民

  “其宫府诸将薛万彻、谢叔方、冯立等率兵大至,屯于玄武门,杀屯营将军。敬德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宫府兵遂散”。

image.png

  “南衙、北门兵马及二宫左右犹相拒战,敬德奏请降手敕,令诸军兵并受秦王处分,于是内外遂定”。

  根据《旧唐书》记载来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其实前后有两支军队护驾勤王,一支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两人的私兵,一支是属于禁军的南衙、北门兵马。

  根据史料记载,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私兵力量也是不容小觑。为了应对李世民的亲王府私甲,太子李建成“私召四方骁勇,并募长安恶少年二千人,蓄为宫甲,分屯东宫左、右长林门,号为长林兵”。齐王李元吉也和李建成同样是“募壮士,多匿罪人”。

  在玄武门之变时,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杀死没多久,东宫和齐王府的兵士就到了玄武门,与李世民一方激战,情况一度危急,尉迟恭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抛出去以后,东宫和齐王府兵士一看主子都死了,自然是军心涣散,因此散去。

  但是东宫和齐王府的将领薛万彻等人并没有死心,散去以后是重整军心,然后再与赶来的禁军联合在一起,与李世民一方对峙,李世民一方是处于绝对劣势。

  不过李世民早有安排,派杀死齐王李元吉的尉迟恭杀气腾腾的进宫“护驾”,唐高祖李渊相当于是被刀架在脖子上,即使有军队勤王,但只要不配合尉迟恭,自己就先没命了,所以只能答应尉迟恭“请降手敕”要求,下令军队听命于李世民。皇室内乱,禁军本就不想参与,李渊一下命令,自然是听从,而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是彻底溃散。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目标不只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还有皇宫之中的唐高祖李渊,以这个来看,这三人是利益共同体。再加上东宫和齐王府军队后来与禁军联合在一起,所以可以说在玄武门之变时,先后有两支军队护驾勤王。

  二、李世民身为开国第一功臣,支持者很多,李渊只得放弃反抗

  秦王李世民除却是唐高祖李渊的嫡次子身份之外,以他的赫赫战功来说,还可以说是唐朝开国第一功臣。

image.png

  李世民之所以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就是唐高祖李渊利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来打压李世民这个开国第一功臣,由此引发的恶果。

  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武德后期的重大军事行动,唐高祖李渊已经不再以李世民为统帅,而是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代之。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通过秘密或公开手段,来打压分化李世民的秦王府势力集团。像用金帛招诱尉迟恭等将领,不同意就加以排挤,曾下尉迟恭于诏狱,还要将程咬金外放到康州任刺史。

  甚至逼得房玄龄杜如晦两大谋士被斥逐出秦王府,以至于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召唤这二人回来密谋大事,他们都是不敢前往,使得李世民大怒,派尉迟恭再去请他们,如果再不来就杀之,才将其带回来。

  到了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前夕,齐王李元吉更是借着率师东拒突厥的机会,公开征调秦王府的精兵猛将,要将李世民彻底架空,成为案板上的鱼,任人宰割。李世民自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召集心腹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身为开国第一功臣,虽然上面有父亲唐高祖李渊压着,并没有掌握诸如全国军队等大权,但他经营的秦王府势力集团还是很强大,有着诸如尉迟恭、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等大将,外援则是有着洛阳的张亮、幽州的王君廊等。

image.png

  还有负责玄武门守卫的武将常何,表面是太子李建成亲信,实则是李世民心腹,在玄武门之变时发挥了大作用,不然以李世民那点兵力,都不一定扛到尉迟恭逼宫要权成功。

  可以说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世民虽然未达到天下归心的地步,但多年经营,又有赫赫战功,支持者还是很多的。

  等到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派敢于杀死齐王李元吉的尉迟恭入宫,其实用意很明显,就是逼迫唐高祖李渊交出大权。如果李渊配合,那皆大欢喜,如果不配合,那么尉迟恭就是大号的“成济”,会采取非常行动,要么一刀杀了李渊。要么将李渊强行控制起来,以李渊名义发号施令。

  在宫中的李渊其实并不死心,在知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死了以后,他问裴寂等大臣该怎么办,其实是想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毕竟在外面还有禁军听从自己调遣,如果再对内获得大臣们支持,李世民就是再犯上作乱,总不能将皇帝和朝廷重臣都一锅端了。这样做的话,后果李世民不一定承担得起,如此拖延时间,等到禁军杀进宫内,依旧有翻盘机会。

image.png

  但是没想到萧瑀和陈叔达两位重臣却是说道:“建成、元吉本不预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不只是不支持李渊,还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说的一无是处,说他们没什么功劳,还妒忌秦王李世民,所以被杀也是活该。而李渊也应该将大权交给秦王,这样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李渊一看一边是杀气腾腾的尉迟恭,一边是不仅不支持自己,还要求将大权交给李世民的大臣,自己可谓是孤家寡人。虽然外有禁军,但一时半会也进不来,而且禁军一看是皇室内乱,也没见李渊表态,本身就不积极,只是与李世民一方对峙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只能是为了保住性命,是见风使舵地顺着萧瑀和陈叔达的话说道:“善!此吾之夙心也”。

  就这样唐高祖李渊将大权交给秦王李世民,因为即使有两支勤王军队,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身边大臣不支持自己,如果再不配合尉迟恭,肯定没有好下场。

  至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之死,李渊都自身难保了,更不会因为他们再因此跟李世民大动干戈。而且这二人一死,李渊就剩下李世民一个嫡子,如果不妥协,再硬扛下去,不是他死,就是李世民这个嫡子死,想来这也是李渊妥协的一个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