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还存咋的姬姓诸侯国分别还有哪些?
2021-12-29 09:49:46 闵子 曹伯阳 曹武公 荆轲 孔子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周武王姬发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建立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这大片领土,成了周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制的策略,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荀子》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image.png

  对于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部分都是姬姓诸侯国。不过,进入到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弱小的诸侯国相继被消灭,这导致姬姓诸侯国的数量自然锐减。乃至于一些人认为,在战国时期,只有燕国这一个姬姓诸侯国了。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期,除了燕国,到底还有哪些姬姓诸侯国?

  一、魏国

  在战国七雄中,燕国的始祖是周王室宗室召公,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对于燕国是姬姓诸侯国,自然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情况。与此相对应的是,战国七雄中的魏国,也是姬姓诸侯国,则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了。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室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对于魏国国君来说,先祖是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为封国在毕地而得姓。西周末期,魏国先祖所在的毕国亡于西戎,其后裔在春秋初期投奔晋献公,受到重用,晋升为大夫。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命毕万灭姬姓魏国,并把魏地(今山西芮城县一带)封给毕万。自此之后,毕万的后人就封地为氏,称为魏氏。众所周知,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比如楚国屈原,就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也即屈原是楚国王室的后裔。同样的道理,魏国的君主则是姬姓,魏氏,因此,对于三家分晋后的魏国,自然也可以称之为姬姓诸侯国。

  二、韩国

image.png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所以为姬姓,韩氏

  对此,《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中记载:“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後苗裔事晋,得封於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後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对于韩国来说,一开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由此,在战国七雄中,存在燕国、魏国、韩国这三个姬姓诸侯国。至于另外的四个诸侯国,赵国和秦国同宗同源,为嬴姓诸侯国,齐国发生了田氏代齐,其君主为妫姓,田氏。至于楚国,则是芈姓,熊氏,也即为芈姓诸侯国。

  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还是有其他诸侯国存在的。

  三、卫国

  卫国,周朝的姬姓诸侯国,都城朝歌,第一任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战国时期,卫国处在魏国、赵国、齐国等大国的包围之下,越来越衰弱。公元前254年,卫国被魏国攻灭,卫国领地成为魏国的封君之地。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四、郑国

  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周朝姬姓诸侯国,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庶弟。当然,郑国并没有在战国存在太长时间,在战国初期,郑国就被韩国消灭了。

image.png

  五、鲁国

  相对于郑国,鲁国则坚持到了战国末期。鲁国(前1032年—前249年),先秦诸侯国,姬姓,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顷公十九年(前261年),楚伐鲁取徐州。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也即鲁国灭亡,已经是战国后期了,距离秦朝建立只有数十年的时间了。

  六、巴国

  最后,西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姬姓宗族,子爵,因而叫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对于巴国来说,地域大致在陕南的汉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春秋时有所扩展。在春秋时期,巴国一度和强大的楚国相抗衡。但是,到了公元前316年,也即战国中期,秦国派兵消灭了蜀国、巴国,将巴蜀之地纳入到秦国的疆域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