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㬎,即宋恭帝,宋度宗赵禥次子,宋端宗赵昰弟,宋末帝赵昺兄,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在位共2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咸淳七年(1271年),生于临安府皇宫。咸淳九年(1273年),被授予左卫上将军,受封嘉国公。咸淳十年(1274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德祐,由谢太后临朝称诏,贾似道把持朝政,此时元军向南宋发起了总攻。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兵至临安,赵㬎退位降元,降封开府仪同三司、瀛国公 [2]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被元世祖忽必烈遣送吐蕃学习藏文、佛经,后出家,从事佛经研究和翻译。至治三年(1323年),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享年52岁。张世杰等人曾上尊号孝恭懿圣皇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咸淳七年(1271年)九月二十八日,生于临安府皇宫,母亲是全皇后。
咸淳九年(1273年)十一月,被授予左卫上将军,受封嘉国公 。
即位为帝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初九,宋度宗赵禥驾崩,赵㬎奉遗诏即皇帝位,时年四岁,改次年为德祐元年,由谢太后临朝称诏;初十,命平章贾似道独班起居;二十八日,下诏安抚三边将士,命令州郡举荐遗逸之士,免除浙西安抚司、两浙转运司、临安府现正追究的赃赏钱,下诏征求对国家政事的意见 。
天灾严重
咸淳十年(1274年)八月初十,接连下大雨,天目山崩裂,雨水汹涌流进,安吉、临安、余杭百姓淹死者无法计算;九月初五,发米赈济余杭、临安两县水灾百姓,余杭灾害特别严重,再给米二千石;十五日,免除遭水灾州县当年田租;月底,闽中旱灾;冬十月底,闽中发生地震 。
元军南下
赵㬎即位之时,蒙古铁骑已将四川拿下,长江中上游基本被元朝占领,南宋已经风雨飘摇。
咸淳十年九月,元军向南宋发起了总攻。十二月,伯颜率兵进逼鄂州,在青山矶击败宋将夏贵率领的鄂、汉守军,汉阳、鄂州相继陷落。伯颜留下部分士兵守卫鄂州,自己率领主力部队,以宋朝降将吕文焕为前部,继续东下。沿江城池的守将多是吕氏旧部,元军所到之处,这些人纷纷归降,于德祐元年(1275年)春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兵临建康城下。
鄂州陷落后,长江防线洞开,南宋朝野内外大震,京师各界都把希望寄托于贾似道身上,呼吁“师臣”亲征,指望他能像理宗朝那样取得“再造”之功。贾似道不得已,在临安设都督府,准备出征。元军的一路统帅刘整原系宋朝骁将,理宗末年,贾似道在武将中推行“打算法”来排斥异己,刘整为其上司利用“打算法”迫害,被迫归降蒙古。贾似道对刘整的能力知道得一清二楚,由于惧怕刘整,他迟迟不敢出兵,直到德祐元年正月,听说刘整死后,他才高兴地说:“吾得天助也。”上表恭帝,请求出征。
贾似道抽调各路精兵10余万,装载着无数金帛、器甲和给养,甚至带着妻妾,离开京城,阵势绵延百余里(约相当于现代长度的40公里)。二月,行至芜湖,与夏贵会合。夏贵一见贾似道,从袖中抽出一张字条,上写:“宋历三百二十年。”言下之意,宋朝历时已近320年,国势已尽,不要为它丢了性命。贾似道心照不宣,点头默许。
贾似道到达前线之后,率后军驻扎于鲁港,命大将孙虎臣统领前军屯驻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夏贵率战舰3500艘横列江上。贾似道深知蒙古军队的勇猛,不敢与之正面交战,仍然幻想走开庆元年(1259年)同忽必烈讲和的老路,因此下令释放元朝俘虏,送荔枝、黄柑等物给伯颜,希望通过称臣纳币求得和平。但此时元军的目标在于灭亡南宋,称臣纳币已不能满足元人的贪欲,求和的请求被断然拒绝。两军交战,伯颜连续突破孙虎臣、夏贵两道防线,直抵鲁港,宋军大败,死者无数,江水为之变赤,贾似道仓惶逃到扬州。
贾似道位居平章军国重事、都督诸路军马,度宗尊之为“师臣”,众臣视之为“周公”,却如此不堪一击,时人讽之曰:丁家洲上一声锣,惊走当年贾八哥。寄语满朝谀佞者,周公今变作周婆。
贾似道战败后,成为众矢之的,朝野上下出现处死贾似道的强烈呼声。谢太后却认为,贾似道勤劳三朝,不能因为一朝之罪,失了对待大臣的礼数,仅将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循州安置,并抄没其家产。行至漳州,贾似道于木棉庵为监押官郑虎臣所杀,结束了其擅权误国的一生。
经过鲁港之役,南宋部队损失惨重,士气严重受挫。伯颜继续沿江东下,德祐元年十月,元军自建康分三路向临安挺进。伯颜亲率中军进攻常州。常州地处交通要道,扼守临安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伯颜在此投入了20万军队,常州知州姚訔、通判陈炤等奋勇抵抗。伯颜驱使城外居民运土填充护城河,甚至将运土百姓也用作堆砌材料,最终筑成环城堤防。十一月十八日,元军总攻,两天后常州城被攻破,元军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上万人被害,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幸免于难。常州大屠杀产生了蒙古入侵者所希望的震慑作用,随后,当元军逼近平江(今苏州)时,平江守将未经接战便献城投降。
随着蒙古铁骑的逼近,临安府内人心惶惶,大批人试图逃离都城,尤其是朝廷大小官员,为保身家性命,带头逃跑。同知枢密院事曾渊子等几十名大臣乘夜逃走。签书枢密院事文及翁和同签书枢密院事倪普等人,竟暗中指使御史台和谏院弹劾自己,以便卸任逃走,御史章未上,二人已先逃跑。谢太后严厉谴责了这些不忠之臣,下诏说:“我大宋朝建国三百余年来,对士大夫从来以礼相待。如今我与继位的新君遭蒙多难,你们这些大小臣子不见有一人一语号召救国。内有官僚叛离,外有郡守、县令弃印丢城,耳目之司不能为我纠击,二三执政又不能倡率群工,竟然内外合谋,接踵宵遁。平日读圣贤书,所许谓何!却于此时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然而,太后的谴责在蒙古铁骑的威胁之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根本不能激起内外官员为宋室而战的信心。德祐二年正月短暂的休战后,仅有6名官员在朝堂上出现。官员的逃跑瓦解了军心、民心,使宋王朝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皇室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擅权误国的贾似道已被罢免,此时朝廷如果能够振作起来,任用贤臣,局势或许还可以扭转。但恰恰此时,朝廷却犯下另一个严重的错误,即任命陈宜中为相。在陈宜中的主持下,宋朝终于陷入万劫不覆的深渊。陈宜中是一个狂妄自大、欺世盗名的两面派,惯于提出冠冕堂皇的高调言辞,谴责任何妥协退让的主张和行为。陈宜中本为贾似道所援引,贾似道兵败以后,他却率先提出处死贾似道,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毫无廉耻。统帅禁军的殿前指挥使韩震提出迁都建议,他竟然私自将其骗到自己家中杀害。
陈宜中长期通过这种哗众取宠的表演和豪言壮语来获得权势,提高自己的威望,但事实上却是一个优柔寡断、冒充抵抗英雄的胆小鬼。德祐元年春夏之交,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朝野内外纷纷要求他亲往前线督战,他却犹豫畏缩,不肯出城。显而易见,陈宜中不可能为宋朝冒生命危险。七月份,他离开临安,逃到了远离前线的南部沿海地区,要求朝廷在这一地区给他安排职务。他拒绝朝廷派来请他回朝的命令,太皇太后无奈,亲自给他的母亲写信。在他母亲的干预下,陈宜中回到了都城任职。太学生对陈宜中的逃跑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抨击,指责他畏首畏尾、胆小怕事,是一个言过其实的两面派,是和贾似道一样的误国之臣。
陈宜中当国,行事摇摆不定,徘徊在和与战之间,不能作出决断。他口头上喊出各种豪言壮语,实际上却懦弱怕事,没有与元军决一死战的勇气和才能。德祐元年年底,局势在他主持之下,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宋朝的方向发展,除了彻底投降以外,已没有其他回旋余地。文天祥、张世杰提出迁都到东南部地区,以图背水一战,胆小的陈宜中否决了这项提议,一意求和。
陈宜中逃走后,蒙古铁骑已兵临城下,局面已无可挽回。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蒙古军营谈判。文天祥正气凛然,被伯颜扣留,谢太后又派贾余庆出使。
投降蒙元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初五,派遣监察御史刘祒奉表称臣,上大元皇帝尊号为仁明神武皇帝,每年缴纳银绢25万,请求保存疆土以奉祭祀祖先之礼;十八日,派遣监察御史杨应奎奉上国印投降;二月初五,率百官在祥曦殿拜表,诏谕郡县投降,元朝使者进入临安府,封府库,收史馆、礼寺图书和百司印符、告敕、罢除官府和侍卫军;五月初二,在上都朝见元世祖忽必烈,降封开府仪同三司、瀛国公 。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中书省奏请皇帝将瀛国公迁居到上都,元世祖批准了这个建议。
遁入佛门
到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月,瀛国公赵㬎已有十八岁了,元世祖下诏,派遣赵㬎入吐蕃,学习梵书、西蕃字经。元代高僧释念常所著《佛祖通载》记载:“宋主以王位来归,学佛修行。帝大悦,命削发为僧宝焉。”。十二月赵㬎启程,从脱思麻(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带)进入乌思藏(是藏区传统和文化上的一个地区,范围大致相当于民国时期的西藏地方;清朝以来称为卫藏,后改称西藏)。
赵㬎出家学佛的地方是土番,即西藏。其后汉文史籍再也没有了记录,但在藏文材料中偶有踪迹。赵㬎十九岁到西藏喇嘛庙里出家,得法号“合尊”,此后为了忘却曾经伤心事,潜心学习藏文,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何况赵家的人就是带着这种遗传的文化素养。不数年,赵㬎已经在藏佛界暂露头角,成为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并且还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持,成为当时西藏的佛学大师,四处讲经、潜心研究佛学,一生如此。后来翻译了《百法明门论》,还有深奥的《因明入正理论》,在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被藏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的名单。成为一段历史奇事。赵㬎的结局只在《佛祖历代通载》汉文版里提了一句:“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元英宗至治三年,即公元1323年,宋恭帝才结束他作为喇嘛的生活,也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这一年他52岁了。算起来他在西藏定居了34年,其间再也没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还不了解:咸丰皇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许褚作为曹操手下最详情
古代后宫妃嫔不能干政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详情
宰相是处于君王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详情
历史上武则天真的杀了永泰公主吗?关于公主死的经过,《旧唐书》、《新唐书》和《详情
众所周知唐朝建都于长安,洛阳是它的东都,那她为何偏爱东都洛阳?这是很多读者都详情
明宣宗朱瞻基,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详情
武则天为何要杀裴炎?他犯了什么错?要知道裴炎可是唐高宗病重时拜相,受遗诏辅佐详情
对明代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皇帝详情
俗话说的好:“食色性也”,作为女人权利巅峰的武则天当然不能免俗,那么武则天是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和曹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详情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协助秦始皇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详情
李世民晚年要拔刀自杀是什么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贞详情
武则天为什么最终还是还给李家了?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6详情
上官婉儿为什么会被李隆基除掉?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详情
李显被武则天废黜,为何还能重登上皇位?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详情
对古代夏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八年“详情
82岁的武则天退位后,为何没人杀她?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详情
李治为什么会爱上大自己四岁的武则天?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详情
还不了解:古代夏天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太平公主有没有想过登基当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武则详情
李世民为什么不宠爱武则天呢?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武则天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还不了解: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芳官是贾宝玉屋里实在数不上的一个小丫头,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详情
李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详情
红楼梦中袭人绝对是一个精明的女子。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详情
袭人,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宝玉房里四个大丫鬟之首。跟着趣历史小详情
虞美人·浙江舟中作 赵孟頫 〔元代〕 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消沉万详情
别储邕之剡中 李白 〔唐代〕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详情
闻鹊喜·吴山观涛 周密 〔宋代〕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详情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岑参 〔唐代〕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详情
横江词·其四 李白 〔唐代〕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详情
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 晏殊 〔宋代〕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详情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辛弃疾 〔宋代〕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