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打仗,为何还要提前选好战场?
2022-03-25 14:08:27 孟母 季友 鲁庄公 许行 孟子

  春秋时期打仗,为何还要提前选好战场?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国际关系中用外交、经贸、谈判等政治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国与国之间往往采取战争这一特殊的政治手段。在春秋战国这个文化大变革的时期,各国君主频繁地使用战争的手段去解决政治所不能达到的目的以实现他们的政治抱负。

image.png

  春秋时期诸侯打仗,为什么还要预先选好战场呢,这又是基于什么考虑?

  1、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

  周春秋时期军队的作战主体是车兵,作战的主要方式是车战、车战的历史现在可以追溯到商代。从军队的主体和作战方式来看,春秋时期和商周时期的情况大体相似,在形式上没有根本的变化,但也体现出新旧军制变革的时代特征。

  战车通常由四马驾驭,每车载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方式仍然是车战,交战的双方多选择在便于战车行动的平坦之地作为战场,排成整齐的车阵,然后交战。

  ,如城关之战、部之战、鞍之战等,都是在一天内决出胜负的。

  春秋时期,为了应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适应山地作战,步兵开始脱离车兵作为独立的兵种出现在历史的舞台。戎狄族多处在山地,这样的地形适应步兵而不利于车兵,所以戎狄族多釆用步兵来作战。

  在于戎狄族的作战实践中,人们开始认识到车兵不适于山地作战的局限性。不过春秋时期步兵虽然在对付戎狄的作战中作为独立的兵种单独作战,但是当时的主要兵种仍是车兵。正是这种车兵到步兵的变化,战场的选择对于春秋时期的战争显得格外重要。

  2、地形对车战起到关键

  春秋时期,车兵仍是主力兵种。车、步兵结合编制,是春秋时军事编制的一大特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手段的改进,春秋进入了车战的鼎盛时期,春秋大国争霸的战争无一不是以战车为主力的车、步兵结合作战。

image.png

  ”,就是对车战特点的最好概括。

  这一时代“结日定地”的战争形式,也为车战提供了方便条件。交战双方战前约好交战的具体时间、地点,届时列成战阵。“结时定地”是春秋时期主要作战方式,所以地形的选择好与坏对于战争的成功就多出了一半的胜算。

  1、战场地域

  西周春秋主要是车、步结合作战,战场地域的扩大,丰草长林、丘陵险險,以及深沟高全的要塞、田埂错落的水乡,这些都限制了战车作用的发挥。车兵因受训练和地形限制,以及新式武器的制约,在春秋后期战国初期渐渐退居次要地位。

  西周春秋时期那种“结时定地”的作战样式到战国时期已不再适合形势的发展。战争也不再像春秋时期那样结时定地了,诡道方式被普遍采用。战国时期,随着城邑的发展,攻、守城战也日益频繁。

  2、军阵对地形的特殊性影响

  西周春秋时期多是车、步兵结合作战,这就要求车兵和步兵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成战斗队形,也就是所谓的军阵。西周时期,战车的构造是轮大箱小且偏后,车体笨重单辕驾驳,战车灵活度不高,再加上当时的弓箭射程有限,双方的战阵一般都是平列阵式,即战车横向排列。

  如战车作纵深配置,那将很难发挥弓箭的威力。到了春秋时期,是车战的鼎盛时期,各国普遍采用了三阵、五阵。三阵就是把军队分为三个部分,即中军、左翼和右翼。三部分横向排列,通常是中军为主力,两翼为辅,配合中军作战。

  。 在三阵内部,也会根据战斗形式的变化,对战术编队做必要的调整,用以加强车、步兵的协同作战能力,以达到军阵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的特点就可以说明这一问题。这是以二十五辆战车为一个作战单元,把以伍为单位的徒兵配置与战车之间的空隙,其位置稍后。三阵中的这种调整配置,很好的发挥了车、步协同作战能力,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宣公十二年,把这种叫做“荆尸之阵”。

  包括“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五个部分,即由先锋部队、右军、左军、主力中军和殿后部队组成的五阵。五阵由行军队形向真正用于作战的军阵过度是在春秋后期,晋国魏舒在与太原戎狄的战斗中“毁车以为行”,大败戎狄。

  1、生产方式与战争地形

  驾车狩猎和乘车作战都需要娴熟的射御技巧,战车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春秋末期铁质兵器应用于军队。

  战车是笨重的,地形的选择只能尽量是平原地带,这对于双方都是利大于弊的选择方式。

  春秋时期,由于受当时生产力的限制,每次战争双方投入兵力之和不足十万人,战争持续时间也不过一两天而已。战争时间的短暂使得双方的战场都不会暗地里突袭,一定是大开大合的威慑对方的战争形式。

  2、舟师与战争地形

  春秋中期以后,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出现了舟师,即水军部队。这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幵的,南方地区水道纵横,河汊众多,利于行船,不利车马,故有“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说法。

  春秋时期的舟师一般都是由战斗部队和运输部队组成。先来看一下战斗部队的情况,《左传》定公六年:“四月己丑,吴大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双方发生了水战,吴国打败了楚国,并且俘获了其军事统帅。

  “乘舟”就是运输陆战部队的船只。《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楚柏举之战,吴、蔡、唐三国舍舟于淮洒,自豫章与楚军隔汉水对峙。楚军渡过汉水排成军阵与吴国交战,三战皆胜,击败楚军的吴国军队正是由水军运送的。

  在春秋西周春秋时期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民兵制度,兵士真实身份是亦兵亦农,不会摆脱劳动者生产制造,每到战争时期部队全是临时性征选。

  对军队行军速度的影响,地形不能影响战争的行进速度。春秋时期的战争还讲究出师。军队出师前,各国将会做聚集粮草、修缮武器、集结军队与战车等军事准备。

  这些制度很多承袭西周时期,但也存在一些新的变化,如步兵作用越来越大,军队出师规模也比以前大得多。春秋战国间军事战争各要素的变化和当时的社会变革有很大关系,战争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战争从诞生到西周春秋,再到战国时期,战争日渐走向了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