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是谁?

  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是谁?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北宋时期,有一位特别的作家,创作能力比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苏轼还强,可以靠着自己的稿费吃饭,但历史对他的事迹只字不提,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里也没有他的名字。

  这是为什么呢?

  这位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名叫柳永

image.png

  用稿费养活自己的北宋词人——柳永

  柳永原名柳三变,出生于福建崇安,因为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又被人称作柳七。

  柳永的原生家庭是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爷爷柳崇曾经在沙县做县城,在当地拥有极高的威望。

  后来,柳永的父亲柳宜子承父业,从服务南唐政权到服务北宋政权,也走上了做官的道路,柳永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正在费县做县令

  990年,柳永父亲的官职越做越大,“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跟随父亲上任,7年后,柳永的父亲管拜国子博士。

  柳永的家庭在中国文学史上已不算特别优越,像他一样出生在“大户人家”的文豪不胜枚举。

  如,出生富豪之家的李白、在大地主家出生的杜甫,和地主家庭出生的苏轼。

  李白、杜甫、苏轼这些文豪也同样才华横溢,柳永和他们比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为什么只有柳永成为了一名靠稿费吃饭的作家,其他人多多少少有别的主业呢?

  柳永年轻的时候也曾想过像自己的祖辈一样,走科举之路入仕为官。

  1008年,柳永入京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他十分喜欢当时的北宋都城汴京,把它形容为“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柳永希望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留在汴京。

  次年,春闱开始了,柳永踌躇满志前往考试,他相信自己可以“魁甲登高第”,但是,柳永落榜了。

image.png

  原因是真宗皇帝觉得他“属辞浮糜”,十分不喜欢柳永的作品。

  柳永落榜后不服气,为了抒发心中郁结,他写词《鹤冲天·黄金榜上》《如鱼水·帝里疏散》抱怨科举考试存在弊端,发泄满腹牢骚。

  因为柳永在诗词创作方面颇有造诣,已在汴京文学界名声在外,柳永发牢骚写的词很快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这就导致了皇帝更不喜欢柳永,不想让他通过科举考试留在自己身边任职。

  彼时,柳永没有放弃考取功名的志向,6年后,柳永再次参加礼部举办的考试,这一次,他也不幸落榜。

  柳永依然没有放弃,1018年,他第三次参加科考,这一次,柳永的哥哥考上了进士,一直凭借着比哥哥有名的柳永第三次名落孙山。

  接连落榜的柳永只能另谋出路,让一个文人墨客去干体力活显然不太合适,于是,柳永拿起了纸笔,开始赚取稿费糊口。

  由于柳永常年与市井平头百姓、青楼酒馆女子打交道,久而久之,他与青楼女子达成了合作关系,柳永写词,青楼女子唱,赚了钱双方分成。

  渐渐地,与青楼女子之间的合作为柳永积攒了不少财富,他也和姑娘们成为了好朋友,了解并谱写了不少关于她们的故事。

  柳永的文学造诣

  柳永一生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他的作品被统称为“柳词”,“柳词”的主旨内容大概能被分成四个种类。

  第一种是专门描写普通群众男女之情的诗词,男女之前的爱恨情仇一直是柳词中非常常见的题材。

  因为柳永常年与青楼女子有接触,听取了不少她们的人生经历,作为一名情感细腻的词人,柳永也惋惜于她们的不幸。

  因此,柳永将这些青楼女子的故事加入修辞手法,细腻地书写在了诗词作品之中。

  这一类别的柳词在北宋时期特别受欢迎,经常在市井之间被传唱,柳永因此声名大噪,风头一度盖过了同一时期的大词人苏轼。

  第二种柳词以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为主题。

  柳永长期生活在北宋繁华富裕的大都市,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在词句里,为读者描绘了汴京、洛阳、金陵等大都市繁华的样子。

  这一类的柳词也在当时被市井街坊传颂,特别受欢迎。

  第三种柳词的主题是羁旅行役,柳永科举考试失利后,在全国各地四处宦游,他将自己游历过程中的见闻、感受融入创作之中,写了不少抒发漂泊生活中离别相思之情的词句。

  最后一种柳词与北宋时期其他诗词作品类似,涵盖了歌颂帝王及达官显贵的作品,这一类作品也描述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悲苦之情。

  论文学造诣,柳永是两宋时期创作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丰富了词令的种类,完善了词令的体制。

  据统计,两宋时期共有词调880多个,其中,由柳永首创(包括首次使用)的就有100多个,这为后世词人的创新创作开拓了空间。

  柳永还是个慢词写作的高手,他凭一己之力让中国古代的慢词创作得到长足发展。

  据统计,柳永共创作慢词87首、调125首,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从唐五代时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古代词坛一直由小令“一家独大”,柳永对慢词的创作打破了这一局面。

  自柳永以后,慢词与小令两种文体的诗词平分秋色,各有千秋,那么为什么拥有如此高文学造诣的柳永没有像苏轼一样青史留名呢?

  历史为何对柳永只字不提

  历史对柳永一字没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柳永仕途不顺,并非显贵之人,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只有“咖位”够大,才有资格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分别官拜吏部侍郎、礼部员外郎,苏轼家的父子兄弟三人都当过大官。

  比起仕途不顺的柳永,他们明显拥有更多被人吹捧的机会和自我表达的权利。

  二是柳永的诗词作品雅俗共享,不适合北宋时期将诗词作为“风雅之事”的社会整体风尚。

  对于北宋时期的文人来说,柳永的作品虽然受欢迎,但是因为题材选自市井小民,故事来自青楼歌伎,传播途径也并不高级,所以被当时的主流文化嗤之以鼻。

  北宋时期的柳永相当于如今的网文作家,作品虽受欢迎,但是难登大雅之堂,因此,被北宋文化圈鄙视的柳永虽然出名,但并没有获得被历史记录的机会。

  无论柳永是否在历史上被浓墨重彩地记录,他都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才华横溢之人,柳永留在中国文坛的文化瑰宝永远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