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刘备最为倚重的军事参谋,前期是庞统庞士元,中期是法正法孝直,到了后期就没有参谋可用了,刘备伐吴的时候,身边连个可以商量的的人都没有,这才导致百密一疏夷陵惨败。如果凤雏尚在,那么诸葛亮可以安心坐镇成都足兵足食,法正和庞统一人随刘备进取汉中,另一人前往荆州辅佐关羽,那么三国格局肯定会发生改变,甚至刘备一统三国也不是没有可能。而庞统之所以在雒城攻坚战的时候中箭牺牲,刘备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当初庞统给他定下上中下三计,如果刘备采用上计,那么庞统就不会牺牲,采用下计,荆州也不会丢。如果庞统不死荆州不丢,那么三国争霸就更好看了。
当年刘备入蜀,采用的是不急不缓的中计,也就是诱杀刘璋帐下名将杨怀、高沛,然后借口刘璋有错在先,大张旗鼓地兴兵挞伐。其实刘备的吞并西川的用心早已昭然若揭路人皆知,可是他还偏要说好听的:“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但是刘璋实际就是刘备锅里的青蛙,你用猛火乱炖和用温水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谓不急不缓,不过是让蜀中百姓多遭点罪而已。而正是这个不急不缓的中计,不但把刘备自己陷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还白白搭进了庞统一条性命。
当刘备采用中计向成都进军的时候,已经有益州从事郑度建议刘璋坚壁清野活活饿死刘备,可是比较仁慈的刘璋不肯祸害自己的老百姓,这才让吃饱喝足的刘备有力气大张旗鼓地向成都攻击前进。而庞统也不是在落凤坡中了埋伏,而是亲自指挥攻打雒城的时候中箭牺牲,先有庞统安葬,后来才把那地方取名为落凤坡。
在庞统牺牲后,刘备一提起来就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我要是不选这条该死的中计,庞统怎么会丢掉性命?如果知道后来发生的关羽失荆州、夷陵惨败,刘备估计会更加后悔:咋就没采用凤雏先生的上计和下计呢?!现在咱们该来说说庞统提出来而刘备不肯采纳的上计和下计了。其中的上计,说白了就是闪电战:“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看来庞统的军事才能真不是吹出来的,后来邓艾灭蜀,采取的实际就是庞统的构想。当年庞统为了证明自己上计的可行性,还分析了敌人最致命的弱点:“刘璋这个人不会打仗,而且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咱们定能一战成功!”
要是真按照庞统的上计,刘备根本就不需要顿兵坚城之下,庞统也不需亲冒矢石,如果直捣成都,有黄忠魏延冲锋陷阵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把诸葛亮张飞赵云都调来驰援,那么荆州即使面对曹操和孙权的夹攻,也会坚持到刘备从蜀中派遣援兵。放弃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刘备为自己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付出了代价。如果刘备顾及自己“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的名声,那么他大可以采用庞统的下计。庞统的下计虽然可能会推迟入蜀时间,但是也可以力保荆州不失,还堵住了孙权偷袭成都的咽喉要道:“退还白帝,连引荆州。”这虽然是一条下计,但是却稳得不能再稳了。如果刘备驻扎在白帝城,就是借给孙权两个胆子,他也不敢派遣大军去偷袭荆州——刘备会抄了他的老窝。
但是历史不能推倒重来,一样雄才大略的刘备一时糊涂,偏偏选了这条要命的中计,这才为后来的一系列悲剧埋下了伏笔。但是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刘备像曹操那样只求目的不择手段(其实刘备也是不择手段,只不过那手段是掩藏在仁德的面具之后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闪击战拿下成都,那么蜀中就不会兵连祸结打了一年多,双方的损耗其实都是在伤刘备的元气。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采用上计,诸葛亮张飞赵云都不用离开荆州,只比诸葛亮大两岁的庞统也能多干三十年,没有夷陵之败,刘备也不会那么早憋屈死,蜀汉的前景,必然是一片光明。
当然,笔者这里也有点事后诸葛亮站着说话不腰疼,换作任何一个人都未必比刘备做得更好。这时候就要请问读者诸君:如果刘备采用上计闪击成都,或者采用下计退守白帝,那么三国形势又将如何发展,刘备有可能一统三国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滋(729年—794年),字公茂,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朝时期宰相。详情
杜式方(?-822年),字孝元,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大臣,司徒杜详情
还不了解:刘封和关羽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详情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所谓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三国时期的战争,详情
窦参(733~792年),字时中,雍州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唐朝宰相详情
浑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进,唐朝中期名将,朔方详情
对曹操杀华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为什详情
浑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进,唐朝中期名将,朔方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太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详情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士兵为详情
还不知道:古代打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士兵在详情
在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诸侯林立,各国为了让自身更加强大,诸侯之间相互征伐。经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打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详情
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领10万后金大军,进攻明朝。由于满人一直和蒙古人交好详情
说起大明王朝,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欢这个王朝,因为这个王朝很多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详情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篡改了历史,赵高让根本什么都不懂得胡亥继承了皇位,这时候天详情
关于诸葛亮出山,一向有“三顾茅庐”和“毛遂自荐”两种说法。 “三顾茅庐”一详情
蜀汉,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公元详情
对曹操兵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真实的赤壁详情
对逍遥津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逍遥详情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详情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详情
对刘备和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全面详情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详情
始州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月,在杨坚平王谦之战中,北周行军元帅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梁郡之战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地区发生的战争。详情
邺城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古代宵禁之后,是否真的无法出城了呢?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是这样,详情
自然界(Natural world),一般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成语“以身试法”出自于哪个典故?“以身试法”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一言九鼎”出自于哪个典故?“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一诺千金”出自于哪个典故?“一诺千金”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一发千钧”出自于哪个典故?“一发千钧”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