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代养八旗要多少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八旗制是清代特色,更是武力夺取天下的基础,因此清代建立之后,将八旗转为“世袭职业兵”之余,赋予八旗子弟优厚待遇。
问题在于,八旗子弟的待遇到底有多优厚,对清代财政压力有多大呢?学者研究指出:不包括政治上的优待,一个八旗子弟的工资性年薪就堪比知县,是多数普通百姓的二十倍以上。
所谓八旗,主要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宗室(包括觉罗),一是八旗军户。包衣也在八旗系统,但包衣给皇室或权贵当奴仆,后勤服务人员,俗称“内八旗”,本质上属于奴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努尔哈赤父亲塔世克的直系子孙,属于清代宗室的范畴,俗称“黄带子”。努尔哈赤叔伯的后代,属于“觉罗”的范畴,俗称“红带子”。
在政治经济权益上,宗室地位高于觉罗,觉罗高于八旗军户,八旗高于普通百姓,一级压一级,等级制度森严,与上古奴隶制社会比较类似。整个八旗群体都拥有科举、做官、法律等方面的特权或相比汉人的优先权,在经济上也有着优厚的待遇,本文重点聊一聊八旗的经济权益。
任何一个王朝,宗室待遇都非常优厚,清代也不例外,只是清代宗室泛指范围更大,不仅包括“觉罗”,还包括蒙古王公贵族。
清代宗室年薪包括两个部分,由俸银与禄米构成。亲王俸银1万两、禄米1万石,世子俸银6000两、禄米6000石,郡王俸银5000两、禄米5000石,贝勒俸银2500两、禄米2500石.......宗室爵位中,最低一等的奉恩将军俸银110两、禄米110石。
宗室中还有一种无爵之人,没有获得爵位,被称为“闲散宗室”,一般俸银为36两养赡银、禄米45石。乾隆时期,认为闲散宗室没有品级顶戴有辱皇家风采,于是钦赐闲散宗室着四品顶戴、武职补服。
需要说明的是,乾隆时一石米价格为1.5两,45石米价值67.5两。又根据大清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因此光绪时一石米价必然超过1.5两。
在宗室之外,清代还有一种堪比宗室的人群,他们是蒙古王公贵族,爵位分为18级,年薪由俸银与俸缎构成,其中俸银大约是同级别宗室的三分之一。所以,清代时蒙古为何不造反,核心原因就在于此,总不能打给他们发工资的老板吧!
除了正常年薪之外,清代还给宗室分地,数量极其庞大,另外每年还赋予数百万两的补助,娶妻、嫁女补助100两,续娶则给50两,生育有生育金补助,子女10岁后有钱米补助等等。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批判明代宗室人数众多,吃掉了大量财政收入,那么清代宗室有多少,费用有多高呢?
魏源在《圣武记》记载:“顺治初,宗室从龙入关二千余,近日近三万余,岁禄数百万。”但不久之后,魏源又在《复何竹芗同年论会计书》记载:
“宗禄则生齿日繁。岁增一岁。非八旗生计之比。盖旗兵马甲有定额。而宗禄无定额。多一口即多一粮。计自乾隆至今六十载。其繁衍不知几倍。此又国用一大关键……宗禄则询之宗人府丞刘宜斋。名谊亦委诸满员所掌。汉官不知其数。此二者皆不能考。”
清代宗室数量一直比较神秘,原因在于清代统治者是满人,被统治的主要是汉族,所以宗室人数秘不示人。但“宗室从龙入关二千余”,经过200多年繁衍之后,到晚清时必然非常庞大。据辽宁发现的宣统朝玉牒显示,当时宗室男性大概10万人,与明末宗室人数差不多。
以清代中后期宗室5万,全部以闲散宗室年薪(36两+67.5两)计算,每年宗室正常俸禄即为:50000人乘以103.5两,即为517万两。考虑到对宗室的各种补助、分田、以及王公贵族的年薪很高,因此当时宗室支出当在1000万两左右。
与中原王朝不同,清代是外来民族入主中原,“防汉制汉”是其国策之一,满洲八旗军户是其维持统治的根基,因此清代八旗军户待遇非常优厚,号称“铁杆庄稼”。
清军入关后,八旗士兵每人30亩地,免收赋税。除了田地之外,八旗士兵薪水主要由俸银与禄米构成,但还有花样繁多的补助,节赏(高达月薪的一半,每年至少三次)、马乾、劈柴、草料金养马金(针对养马之人)、盐菜银、落地银(子女出生)、八旗将领的养廉银等等,各旗壮丁差徭、粮草、布匹永停输纳。总之,八旗士兵没有赋税义务,全都是净收入。
八旗士兵分为不同的等级,以最普通的步兵来说,兵丁俸银1.5两(年薪18两),禄米24石(价值36两),步军领催是俸银2两,禄米24石。如果算上不低于2两的节赏,赋予家属的口粮,以及其他各种补助,那么每年八旗兵丁最低工资性收入在60两左右。如果算上30亩地的收入,整体收入至少在90两左右。由于30亩地属于免收赋税,因此实际效果相当于普通百姓的40亩地。
再高一级的八旗士兵,整体工资性收入就更高了,比如康熙时期八旗前锋、护军、领催,每人每月给饷银4两,每年禄米48石。
雍正养廉银出来之前,清代七品知县合法工资性年薪为45两、22.5石(之前为45石米)。以最普通的步兵与之相比,如果算上30亩地的收入,基本上可与知县薪水持平,甚至因为各种补助的原因导致年薪还略高一些,如果以高一级的八旗士兵与之相比,那么他们的年薪将远超知县的。这是何等的恐怖,何等庞大的支出!
以上属于日常性的工资,俗称“坐粮”,如果遇到战事的话,就要赋予临时赏银,俗称“行粮”。乾隆时期,发现这种赏银“向无一定章程”,于是制定了相关规定,其中规定“八旗兵丁赏整装银40两”,绿营“步兵、守兵、新募兵丁各赏银6两”。因此,乾隆打了几仗之后,就把国库给打空了,最后打起了“议罪银”的主意。
清代中后期,八旗兵丁大约12万多,军官大约7000人,以每人年薪最低60两计算,清代在这一块支出就要720万两,因此实际支出就非常惊人了。
八旗收入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对比当时社会普遍收入。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每一个八旗都是高薪,不算田地收入的话,是普通百姓的二十倍以上。
范文澜《中国通史》记载:乾隆嘉庆年间,农民短工每天10文钱上下,每月最低大概130文钱;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河南唐河县的吕魁元给当地郑天禄家做长工,一年工钱为2500文!也就是说,清代多数百姓一年收入不到3两银子,只有普通八旗兵丁的二十分之一。
美国《财经新闻早报》调查了1880年的中国农民收入,指出当时中国每亩收入为1.67两。清代人均土地大约3亩,就是收入5两银子。
可见,清代多数百姓年收入大约8两,放宽一点大约在10两左右。相比之下,每一个普通八旗兵丁都是世袭的高薪,另外还有各种政治特权,所以清代皇帝让某某汉人抬旗是了不得的恩赐。
清初时期,八旗军户支出较大,宗室人少支出较少,这时总支出大约1000万两左右。随着宗室人数倍增后,宗室支出越来越大,再加上八旗兵丁的支出,全靠国力豢养,于是国家财政压力越来越大,雍正改革就是因为出现了财政危机。学者陈峰的《清代军费研究》显示,清代中后期军事常规饷银3100万两,其中地方开支500万两,八旗开支在2300万两。
康熙时国库收入大约3000万两,乾隆为4000万两,鸦片战争后因为增收厘金,导致清代财政收入暴涨到亿两以上。因此,康乾时期的八旗群体支出,大约占到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比例。
最后,谈到清代八旗群体,就不得不提到明代宗室。关于明代在宗室方面的支出,蜚语流言太多,笔者就不一一澄清,就是说一个逻辑性的问题。明代宗室被皇帝猜忌打压,又没有实际权力,而明代文官非常强势,动不动就攻击皇帝花费太大,那么明代宗室有多大的脸面可以吃空明代?相反,清代皇帝强势,八旗是其统治基础,且数量远比明代宗室庞大!因此,明代宗室与清代八旗群体,谁的花费更大一目了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在东汉末期烽烟四起的年代详情
还不了解:曹操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对马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马超是个详情
还不了解:陆逊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对丁奉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被丁奉详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详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详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详情
刘从一(742年-785年),字从一,广平郡(今河北鸡泽县)。唐朝时期宰相,详情
历史上忽必烈曾经发兵征伐日本,导致日本念念不忘,于是终元之世,日本不与中国同详情
有人说,三国时期的西凉就是现在的平凉,还有人说现在的平凉不是古时的西凉。到底详情
在《庄子.盗跖》中有一个故事“盗跖斥丘”,在这个故事中,被我们奉为万世师表的详情
看过《邪不压正》的人,一定会记着这个场景,扮演朱潜龙的廖凡和朱元璋比下巴。在详情
说起大清皇帝中,谁最称得上是“风流天子”,那非乾隆帝莫属,而且乾隆帝对后妃的详情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伴随着两大谋士的出山而明朗,诸葛亮出山造就了三分天下的鼎足详情
三国后期,雄踞北方的曹魏经过多年经营,国力日益增强,而与之相峙的吴蜀二国却在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马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详情
在楚汉相争的时候,这个韩信最先投靠的并不是刘邦,而是项羽,那么韩信怎么厉害的详情
咱们知道三国只有刘备作为主公肯低声下气去请诸葛亮出山,为啥?刘备没背景,无权详情
1673年,康熙作出撤藩的决定后,吴三桂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详情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详情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详情
对刘备和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全面详情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详情
始州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月,在杨坚平王谦之战中,北周行军元帅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梁郡之战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地区发生的战争。详情
邺城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详情
利州之战发生在北周大象二年(580)八月。当时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反,遣达奚甚攻详情
杨坚平王谦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至十月,左丞相杨坚命柱国梁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此法旨在恢复受严重战祸之害的地区的经济。下详情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府、州、县每五十50家要设社学一所,用于招收详情
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四等人制”,“色目人”兼容了各种文化基因,那么明朝与色目详情
明朝不征之国政策具体指的是什么?“不征之国”是明朝朝贡体系以及海禁政策下的重详情
明朝的海禁政策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用?面对倭寇的骚扰,明朝的海防政策的基础是1详情
李白有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明初诗文三大家分别是谁?这个是指我国明朝建国初期的三位文人:宋濂、刘基、高启详情
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因秋景而生乡情详情
高适的《营州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这首绝句好似风情速写,颇有边塞生活的详情
高适的《封丘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该诗围绕诗人心中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展详情
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详情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该诗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详情
想知道高适《别董大》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吗?当时的大致情况是高适与董大重逢小详情
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什么可以流传千古?好在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详情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整首诗流畅自然,比喻精妙,托物言志,详情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反映出了内心的什么情感?骆宾王自幼就被称作神童,自视甚详情
成语“竭尽全力”出自于哪个典故?“竭尽全力”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