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作为蜀汉最后一个皇帝 刘禅最后是怎么死的

  还不了解:后主刘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禅怎么死的,历史上蜀汉后主刘禅是因何而死?

  前言

  蜀国后主刘禅,表字公嗣,乳名阿斗,父刘备,母甘夫人。公元207年刘禅降生于南阳新野,公元271年其病逝于洛阳。刘备称帝后,刘禅被立为蜀国太子。公元223年四月,伐吴兵败后的刘备,于永安病逝,同年五月刘禅继位,刘禅在位期间命诸葛亮执掌蜀国大权,并支持诸葛亮、蒋琬姜维三人数次北伐。但因其宠信奸佞近侍黄皓,致使蜀国逐渐走向衰弱,最终灭亡。公元263年,魏国名将邓艾亲率三万精锐魏军,偷渡阴平小路入蜀。此时姜维所率领的蜀军主力,正被钟会军队牵制,退守在剑阁,无可奈何之下诸葛瞻父子,只好率领成都内剩余蜀军于绵竹地区迎战邓艾。诸葛瞻父子兵败身死于绵竹后,邓艾兵临成都,不忍蜀地百姓,饱受战火之苦的刘禅随即下令投降,自此蜀国宣告灭亡。

  归降后,曹魏军队将其押往洛阳。此后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的他,再未离开过洛阳。公元271年,刘禅病逝于洛阳城内,彼时在位的晋帝司马炎追谥刘禅为思公。为何诸葛瞻父子兵败身死后,刘禅不继续抵抗或是下令迁都,而是选择投降呢?历史上的刘禅又是因何而死?下面请听编者详细道来。

image.png

  影视剧中的刘禅诸葛亮

  诸葛瞻兵败,刘禅投降

  公元263年,司马昭尽起十八万曹魏军队,兵分三路攻打蜀国。姜维闻讯后,亲率蜀军主力退守剑阁,以求利用天险阻挡住曹魏军队。眼见蜀军主力被钟会牵制,另一边的邓艾则亲率三万魏军精锐,走阴平小路沿景谷道向南,转进益州。随着曹魏军队不断深入,邓艾所部于绵竹地区,与匆忙召集起蜀军的诸葛瞻父子爆发激战。激战后,蜀军大败,绵竹就此落入邓艾手中,彼时成都已经无险可守。随后邓艾又乘胜追击,屯兵于雒县{如今的四川广汉},兵锋直指成都。

  面对围困成都的魏军精锐,刘禅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直接开关投降。要了解,当时成都的城墙不但高耸坚固,且城内还粮草充足,刘禅拼死抵抗的话,坚守到姜维回援根本不是问题。即使姜维被钟会牵制,不得脱身,驻守在各地的蜀军依然能够,重新集结起兵力回援成都。为何刘禅不拼死抵抗,而是选择投降呢?这是因为当时的蜀国,面临的五大难题,让刘禅不得不做出如此决定。

  蜀、魏两国实力差距悬殊。

  根据三国史料进行推算,魏国灭蜀之战爆发时,魏国治下的人口已达四百三十万,披甲之士五十万。而当时蜀国的总人口仅有九十多万,披甲之士仅有不到十万。当时的魏国还控制着天下十州之地以及荆州、扬州的部分地区。这就是说魏国不但兵力充足,后续之兵也能做到源源不断。抵挡司马昭派出的十八万攻蜀军队,已经让蜀国倾其所有,战争持续下去蜀国必将后继无力。

  魏国人口众多,土地肥沃,其恢复元气的速度是蜀国的数倍,刘禅凭借什么与魏国长期周旋呢?诸葛亮在世时,多次北伐的目的,便是突破魏国防线,扩大蜀国地盘,掠夺魏国人口。惋惜诸葛亮多次北伐并未成功,到了姜维北伐时战果更是寥寥。

image.png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益州人心动摇

  蜀国一直贯彻地对魏策略,是以攻代守的袭扰战。诸葛亮、姜维数次北伐虽然让益州远离战火,但劳民伤财,益州依然最重的。长期劳民伤财的益州百姓,当然厌战,他们希望刘禅能够停止战争,让他们休养生息。邓艾兵临成都时,益州百姓本就对战争有抵触情绪,他们又怎能和刘禅上下一心,共同拒敌呢?益州的世家大族也不愿誓死效忠刘禅。当时不但有马邈等蜀国将领主动归降曹魏,谯周等蜀汉臣子更是极力劝说刘禅放弃抵抗。蜀国大臣、百姓都不愿继续抵抗,眼见于此的刘禅也只能无可奈何投降。

  诸葛瞻兵败身死,让蜀汉君臣失去了抵抗意志

  诸葛瞻不但是诸葛亮的儿子,他还是刘禅的女婿。因此蜀汉君臣不但将诸葛瞻视作诸葛亮的接班人,他们还将诸葛瞻当做抵挡曹魏军队的最后精神支柱。邓艾率军刚刚攻入益州,刘禅就命诸葛瞻,率领守卫成都的剩余蜀军,前去抵挡邓艾。不想诸葛瞻带着长子诸葛尚等人,刚刚抵达绵竹战场,就与邓艾一部进行决战。当时邓艾一部虽然劳师远征,属于疲兵,但奉命守卫王都的诸葛瞻,无疑是心理压力更大的一方。一个是久经沙场的名将,一个是初临战场的诸葛瞻,双方进行决战,结果可想而知。诸葛瞻父子兵败身死,打碎了蜀汉君臣最后的精神支柱:连诸葛亮的儿子都不是邓艾的对手,成都还有谁是邓艾的对手?成都已经没有足够兵力抵挡邓艾了,成都守军能够坚持到各地蜀军回援吗?

image.png

  影视剧中的姜维

  经济不支持刘禅迁都

  刘备病逝后,蜀国曾发生过数次叛乱。为了平息叛乱,诸葛亮曾派使者与吴国重修旧好。表面上看,这是诸葛亮希望吴国不要趁乱给自己添麻烦,其实当时的诸葛亮还有一层用意:急需与吴国恢复贸易往来。这是因为诸葛亮平叛,蜀军急需大量物资。蜀地产粮却不产铸钱的铜以及打造兵器的铁。三国中期,不缺粮食、铜、铁等物资的只有魏国和东吴。魏国不缺粮食、铜、铁是因为曹操推行屯田制以及土地广袤。东吴不缺粮食、铜、铁是因为东吴一直都和魏国、蜀国有贸易往来。曹冲称象的故事众所周知,故事中乘船而来的大象,正是孙权送给曹操的礼物。运输大象的船只,正说明东吴完成与魏国的贸易往来,用的是水运。

  刘备伐吴后,蜀国停止了与东吴的贸易往来。诸葛亮执掌蜀国大权时,蜀国的粮食只能做到基本的自给自足,但铜、铁等战争物资却是极度缺乏的。于是诸葛亮决定与东吴重修旧好,恢复贸易往来,以此来平息国内叛乱,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北伐。于是蜀国开始用大量蜀锦与东吴交换铜铁等物资。但因诸葛亮、姜维多次北伐,蜀国经济长期处于崩溃的边缘。于是才有了后来的一幕:诸葛瞻兵败身死后,刘禅下令投降,并未行迁都继续抵抗魏军之事。这是因为蜀国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允许刘禅迁都。

image.png

  影视剧中的罗宪

  东吴落井下石,蜀国大势已去

  虽然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在努力修复与东吴的关系。费祎掌权时,蜀国的经济更是有所恢复,但在司马昭对蜀国发动灭国之战时,吴国却对盟友蜀国落井下石。

  公元263年,吴国听闻魏军大举伐蜀,吴主便派大将盛曼率军向西而行,兵临永安。盛曼表面上声称是奉吴主之命,率军驰援蜀国,其实是想趁机攻入蜀国,与魏国共同瓜分蜀国的土地。最终东吴军队被永安守将罗宪击退。当时的罗宪更是出言质问盛曼:我国危急存亡之时,吴国与我国本是唇齿相依之邦,你们非但不帮助我们度过灾难,还想趁机取利,我宁愿投降魏国做俘虏,也不愿意让你们得逞。最终听闻刘禅投降的罗宪,果然率部归降司马昭。当时蜀国内部已无抵抗之心,外援吴国又想趁机落井下石,这就让刘禅意识到蜀国大势已去。自己继续抵抗,只会落个兵败身死,蜀国依然会被魏国、东吴瓜分的命运。此时投降邓艾,蜀国百姓不但能避免遭受战火之苦,司马昭为了名声也肯定会留自己一命。

  天时地利人和尽失,内无抵抗之心,外无强援助力,刘禅又怎能逆天而为,不投降魏国呢?

  结束语:

  刘禅一语打消司马昭猜忌,但并未真的快乐过

  刘禅投降后的某天,司马昭在府中设宴款待刘禅。席间司马昭特意命人为刘禅演奏蜀国乐曲、舞蹈。司马昭此举正是为了试探刘禅,是否还心念故国,怀有复国之志。听到蜀国乐曲的蜀国旧臣无不掩面而泣,唯独刘禅毫不悲伤,兴趣盎然。司马昭见状问刘禅:安乐公不想念故国吗?刘禅回答道:这里的快乐,已经让我忘了故国。一旁的蜀国旧臣郤正听完二人的话后,拉了拉刘禅的衣袖低声说道:陛下,司马昭如果再这样问,您就闭目沉思,随后再睁开眼睛认真回答他:先人陵墓,远在蜀地,自己没有一天不想念故国的。这样司马昭就能放您回蜀地了。

  众人一番畅饮后,微醉的司马昭果然再度问了刘禅同样的问题。刘禅赶紧照着郤正所教说了一遍。司马昭见状当即起疑道:该不会是郤正教你的吧?刘禅惊奇地回答司马昭:你是怎么了解的呀?司马昭闻听刘禅此言,当即随左右臣子开怀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忠厚,便对刘禅起了杀心,从此再不怀疑刘禅。通过这段描述,大多数人会觉得,刘禅归降后活得很快乐,并得以善终,其实不然。

image.png

  影视剧中的刘禅刘备诸葛亮

  公元271年,蜀国后主刘禅病逝于洛阳。刘禅死后被司马炎追谥为思公,葬其于孟津翟泉村以东的陵墓。20世纪六十年代,刘禅之墓被河南省考古队发现。考古专家通过挖掘发现,刘禅之墓直径只有十五米,高度仅为七米。要了解这一墓葬规制,不但与蜀国君主的身份不匹配,就连安乐县公的陵墓规制也没有达到。可见刘禅归降后,司马昭父子{司马炎}并没有厚待他。史料虽然记载刘禅是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四岁,但却没有详细记载刘禅是死于何种疾病。通过刘禅归降后,司马昭父子并没有厚待于他,编者大胆猜测,刘禅很可能是抑郁而终。

image.png

  影视剧中的刘禅

  由于当时洛阳市文物部门经济能力不足,无法进一步挖掘刘禅墓,所以孟津翟泉村以东的刘禅墓最终被夷为平地。另有一种说法,刘禅之墓就在河南鹤壁市山区与安阳交界处的阿斗寨附近。当地口口相传,阿斗寨正是司马昭父子为看押刘禅而修建的。由此可知,刘禅归降后,被司马昭父子软禁、看押了起来。随之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的刘禅,是抑郁而终的说法又进一步被证实。归降后的刘禅虽然用一句话,打消了司马昭的猜忌,并保全性命,但很难说刘禅不曾心念故国,抑郁寡欢过,毕竟蜀国是亡在了他的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