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雄兵百万,并吞天下,尽灭六国,始皇帝这个始字就在于他这个王朝想要千秋万代,何以二世而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为何成为现实。“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国人熟知的典故,陆游在《金错刀行》中写道: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蒲松龄的对联中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亡秦必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楚国是最有号召力和实力的
可能当时也有“亡秦必齐”“亡秦必韩”这样的说法,但是因为最后还是楚亡了秦,大家就很少提了。这个原因是很小的方面,而且即使当时有他国亡秦的说法,“亡秦必楚”也是呼声最高的。理由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时候打的是“大楚兴,陈胜王”的旗帜,在攻占陈地后,他们建号为“张楚”,取“张大楚国”的意思。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时刻,打出自己的旗号显然有招徕天下英雄的意图,很显然,陈胜吴广选“大楚”的旗号,这说明“楚”在当时是最有号召力的。
2、当时人们的心理问题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会妒嫉跟我们相仿的人的成功,而不会妒嫉比我们高明很多的人的成功。如果有人和我说刘永好赚了200万,我会无动于衷;如果和我说袜子赚了200万,我心里就会有点不舒服。当时的战国七雄中,实力是秦国、齐国、楚国最强。秦的战斗力,齐的经济实力,楚地幅员,都是天下第一。楚国早就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比如“问鼎”一事。但是最后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秦灭国,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因此对秦的逆反比他国为强。那么齐国为什么没有这种心理呢?这可以说到另外一个心理现象:我们如果自己倒霉,会极其不舒服;如果很多人和我们的境遇一样,我们会好过得多。齐和秦的关系一直不错。在秦“远交近攻”的外交战略的指导下,秦曾经向齐建议共同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终战国一世,秦国对齐国没有像魏赵一样的大规模的进攻,也没有对楚一样的卑鄙的欺骗。等到最后,剩下的国家中已经都没有实力和秦抗衡了,那么齐的亡国在心里上也好过的多,毕竟亡国的不是我一个。
3、楚的亡国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国的欺骗
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对自己有利实际上并不重要,只要是在程序上公正,我们都能接受。我们大家小的时候大概都看过《霍元甲》,我们对霍元甲的死感到惋惜是因为他是中毒而死,死的不明不白。如果霍元甲是在擂台上被人打伤而死,我们应该感慨地只能是霍元甲的技不如人。楚的亡国很像霍元甲,它简直完全是被秦骗来骗去。秦国说:你和齐国绝交吧,我给你600里的商于之地。楚照办,去秦国要地,张仪恬不知耻地说,是你听错了,我说的是6里,哪里说600里了。怀王生气,要和秦国打仗。秦国求和,怀王说,我杀了张仪就出气了。张仪到了楚国,一阵花言巧语以后,楚国又把他放了回去。秦国要和怀王在武关会盟,怀王不想去,子兰建议去,结果怀王被秦囚禁,客死他乡。这些都是让楚人万分尴尬的事,他们不认为是自己的实力弱,而是自己太老实,被狡诈的秦国一骗再骗。如果再有机会,一定不会亡国。因为不服气,楚人对秦国始终是极为不满的。
4、文化的认同感上
七雄中,除了楚,都是周直接分封的诸侯国。无论在表面上还是在实际上,他们都是以维护周的中原正统文化为己任的。秦虽然被山东诸国瞧不起,但是对于中原文明一直是“虽不能得,心向往之”是努力向中原靠齐的。楚同中原文明并不是同一个文化体系,实际上对周文明并不认同。楚国是长江流域文明的代表,其他六国则同属于一个文化体系:黄河流域文明。楚率先称王,楚把南巡的周共王(?)淹死了,楚被称为蛮夷,是每次“尊王攘夷”的对象。等到秦统一后,自然是中原文明的胜利(我们姑且不问是真是假),其他五国虽然国破,但是文化没亡。但作为被排斥和歧视的文明,楚在文化方面没有认同感。也可以说,楚是亡国亡得最彻底的国家。
5、楚反感秦的政治制度
秦统一后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君主专制,其他五国基本上是沿用周的嫡长子分封制,楚的差距更远,它在地方上基本是部落酋长联盟,中央是以楚王为中心的熊、景、昭、屈几大贵族的联盟。这种体制如果和中原的政治体制相比对的话,应该相当与夏商时期,要一下过渡到郡县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6、楚的残存的实力比较强
已经说过,在地方上,楚国是部落酋长联盟。楚国土辽阔,亡国后,边缘部落只要改易旗帜,归顺秦国,实力上是不会受到触碰的,当时的秦军也没有力量对南方的“蛮夷”部落进行一一剿除。因为楚的长时期统治,楚国贵族和地方部落有很好的关系,很多楚的王公大将都能隐匿在民间,比如义帝心,还有项梁等人。
7、国民性方面
楚人重鬼,多淫祀,多隐逸,多玄想,这很像殷人;和重礼仪,认为“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拘谨的周人很不相同,更和实用的、功利的法家思想格格不入。这种心态和秦的专制体制相差太大。另外楚人也是很重武的,剽疾之风,世有定论。楚人战斗的英勇和惨烈,有屈原的《国殇》为证。为复国而战,楚人是乐意的。以上诸方面,是其他五国基本不具备的。由此,楚人成为秦末反秦的主力,秦末的农民起义也可以看作是楚国的复国运动。虽然最后不是楚国而是一个崭新的王朝——汉,取代了秦,但是至少在西汉武帝以前,楚文化一直是中国主流文化,这种影响,直到东汉连绵不绝,也深深影响了后世,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多多少少,在思想上,都留下楚的印记。最让天下震撼的两句:楚虽三户,忘秦必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裕谋朝篡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详情
还不了解:刘裕为何不延续汉朝国号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详情
在汉朝时期,诞生了三位非常杰出的医学家,并被成为建安三神医,曹操身为枭雄,虽详情
还不了解:梁武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梁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隋炀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详情
对杨坚和李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有详情
民间三国故事中关羽败走麦城,仍然充满英勇悲壮之气。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情
常衮(729-783年),字夷甫,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德宗时期宰相详情
隋文帝杨坚开始勤勉简朴,为什么晚年却性情大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详情
对杨坚和冯小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文帝详情
还不了解:杨坚和北周大权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详情
对推恩令和西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推恩令详情
高平陵事变毫无疑问是三国时代一个影响非常大的历史事变,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详情
对禽兽王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被称为“禽详情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的一生著述甚丰,有《答详情
对清代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时,为详情
还不了解:吴三桂失败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清代发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人发型详情
对苦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天下苦秦已久,详情
对杨坚夺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文帝杨详情
对陈友谅和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陈友详情
还不了解:隋文帝传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详情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详情
对刘备和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全面详情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详情
始州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月,在杨坚平王谦之战中,北周行军元帅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梁郡之战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地区发生的战争。详情
邺城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详情
利州之战发生在北周大象二年(580)八月。当时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反,遣达奚甚攻详情
杨坚平王谦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至十月,左丞相杨坚命柱国梁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酒的历史非常悠久,古代不少文人学士就有关于酒的文学著作,而且《诗经·郑风·叔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郡国并行制的起源于哪里?发展的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还不知道:郡国并行制有什么用处?推行郡国并行制可以扩大地方王国的自治权力,中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西汉演义》与《东汉演义》原名《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详情
《西汉演义》与《东汉演义》原名《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详情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详情
《西汉演义》与《东汉演义》原名《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详情
《西汉演义》与《东汉演义》原名《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详情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详情
《西汉演义》与《东汉演义》原名《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详情
《西汉演义》与《东汉演义》原名《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详情
晴雯,《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各位详情
《西汉演义》与《东汉演义》原名《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详情
《西汉演义》与《东汉演义》原名《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详情